孔令华,蒋群华,付贤德
(上饶县农业局,江西 上饶 334100)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粪污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公报显示,中国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而非工业,而在农业污染中,畜禽养殖污染最大,超过化肥和农药。因此,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容忽视,不可回避。为此,笔者对上饶县农村畜禽养殖状况开展了一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上饶县畜禽养殖业正处于千家万户圈养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过渡时期,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养殖设施不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型和微小型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粪污处理不到位的现象,以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矛盾纠纷不断,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据统计上饶县2012年存栏生猪8.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9 843头),出栏生猪接近15万头;存栏牛1.34万头,出栏0.35万头;存笼家禽84万羽,出笼150万羽。全县有畜禽养殖场(户)635个,其中: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05个,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个,年出笼家禽1 000羽(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6个。规模养殖以中小型和微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枫岭头、清水、罗桥、茶亭、湖村、煌固和皂头等城郊乡镇,养殖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不高,生猪规模出栏率约占79.35%,家禽规模出笼率约为11.8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规模养殖因养殖密度大,粪污排放持续、集中,周边环境无法自然消纳,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上饶县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已逐步显现。据测定,1头母猪年排粪尿约2.95t,1头肉猪年排粪尿量约1.25t,1头牛年排粪尿约10.95t,1只鸡年排粪污约36kg。按上饶县现有的养殖规模计算,全县畜禽粪尿年排放量约为30万t,其中规模养殖粪尿排放量约为18万t。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病死畜禽、残余物等污染物,数量将更大。畜禽产生的粪污大部分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由畜禽养殖污染导致的邻里纠纷和上访事件逐年增加,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近年来,上饶县通过扶持建设沼气池、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和加大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等措施,从畜禽养殖的减量化排放和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两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到2012年底,全县共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 200余个,新建大中型沼气池12个,沼气池总容积约为2万m3,年粪污处理能力约为3万t,新建了一批“沼气村”,如郑坊镇钱墩村、石狮乡姚坪村和罗桥街道办罗桥村等,原来“粪污横流、蝇蚊乱飞”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对于全县巨大的畜禽养殖量和粪污排放量,现有的粪污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和效果都非常有限。
一方面是环保意识淡薄。地方政府在发展畜禽养殖时,忽视区域环境容量,缺乏统一规划,对畜禽养殖污染认识不足,要求不严。养殖场建场时不用申报、无需审批、缺乏监管,导致养殖场(户)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加重了污染。另一方面是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不愿投入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任其风吹日晒雨淋,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依据主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国家环保部)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只适用于常年存栏量为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对小型和微型养殖场无明确规定;《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是指导性质的技术规范,非强制标准,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针对上饶县畜禽养殖主要以小型和微小型为主的现状,政府及职能部门难以依法治理。
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对污染防治考虑不多,污染防治的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但养殖业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涉及到养殖行业的行政执法,各执法单位慎之又慎,监管缺乏力度,特别是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很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同时,畜禽养殖业监管涉及工商、畜牧兽医、规划建设、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畅,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
畜禽养殖业是上饶县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不在于禁养畜禽和转移养殖场,而在于加强养殖业科学、完善的法规建设,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有力的监管。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各种媒介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以及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对畜禽养殖业主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引导,推广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建立养殖小区,扶持专业大户,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针对上饶县的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地方性政策或规定,建立排污许可、防疫条件许可等配套的准入机制,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治理。对现有养殖企业和规模大户实行环境污染评估,不符合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甚至责令转产或停产。凡是在农村建设规模养殖场的,应督促业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污染防治设施,环保局要严把审批关,对防护距离和污治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禽畜养殖场不予审批;对有一定数量但没有达到规模养殖数量的养殖场,要督促其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凡是不能做到的,乡镇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给予限制。对于未达到规模养殖的散养户,镇村积极引导建设集粪池、沼气池等基础性防污设施。
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切合实际的污染防治技术:一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二是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大力推行沼气处理畜禽粪便。三是推广粪便的再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或循环水清污,减少污水量,用干粪经过一定工艺技术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应当成为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四要是推广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对营养物质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
各乡(镇、街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科学规划,合理布点。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禁养区内一律不得审批畜禽养殖场的新、扩、改建项目;限养区无土地消纳能力的对这些项目也要严格审批。审批项目时要及时通知环保部门参与,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不得开工建设。对养殖户较多的村镇,可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养殖小区,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减少养殖成本投入。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促治为辅”等投入机制,安排治污专项资金,实行激励机制,对那些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主动积极安装环保设施、推广环保措施、认真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在项目和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以调动养殖业主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同时,对那些环保设施不齐全,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的养殖场(户),要出台相应处罚措施,限期整改或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