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勃拉姆斯的钢琴创作之路

2013-02-19 01:29李洁媛王翠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变奏曲勃拉姆斯古典主义

李洁媛 王翠华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一、生平简介以及其艺术成长之路

约翰·勃拉姆斯是19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中晚期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这一时期,德国正处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大熔炉里,其严峻的社会现状和浪漫主义思潮冲击着古典艺术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勃拉姆斯坚持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德奥古典主义传统,坚定地保持和发扬了民族民间音乐并不断发展创新,使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音乐创作风格。

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诞生于德国北部城市汉堡,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勃拉姆斯从小受到良好音乐熏陶,自幼便在音乐上展露才华并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1841年,8岁的勃拉姆斯师从科赛尔学习音乐理论与钢琴。科赛尔十分注重和推崇巴赫以及贝多芬等德国古典音乐作品,这种倾向多少影响了勃拉姆斯以后音乐创作的思想和理念。1843年,勃拉姆斯跟随当时著名的钢琴家与作曲家爱德华.马克森学习作曲理论和钢琴,马克森让其潜心研究贝多芬、舒伯特、莫扎特以及在当时并不受重视的巴赫的音乐作品,使勃拉姆斯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为他今后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家庭贫困,勃拉姆斯12岁开始在剧院帮父亲演奏并且到酒吧弹钢琴,这为勃拉姆斯广泛的吸取德国的民间音乐和城市音乐提供给了有利条件。为了获取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他写了150多首供沙龙消遣的娱乐性小品,包括钢琴作品、管弦乐作品和舞曲的改编曲,这些艰苦生活的经历磨砺了勃拉姆斯的写作能力,影响了勃拉姆斯的艺术品位。1850年勃拉姆斯与匈牙利吉普赛小提琴家爱德华.赖门伊结识,使勃拉姆斯熟悉并了解大量的德国民间音乐和匈牙利民间音乐。1853年勃拉姆斯结束了20年在汉堡的生活和赖门伊一起到德国北部进行巡回演出,从中他深入的了解了匈牙利的民间音乐,为他今后的音乐创作起到深远的影响。同年勃拉姆斯在汉诺威结识了卓越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阿西姆,并在他的介绍下结识了李斯特和舒曼夫妇。舒曼非常欣赏勃拉姆斯的作品以及他的钢琴演奏,立即在1853年12月28日的《新音乐报》上预言了勃拉姆斯独特的才华,并发表了一篇他对勃拉姆斯高度认可和赞扬的名为《新的道路》的音乐评论,称颂勃拉姆斯是一位属于未来的“年轻的鹰”,宣称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界“突然出现的一个把时代精神加以理想表现的人物......一定在我们眼前展示出精神世界的最神奇奥秘。”由此,勃拉姆斯开始真正跻身于音乐殿堂。1857年-1859年勃拉姆斯在担任德特莫尔德宫廷的钢琴室内乐师和合唱指挥期间,接触了各个时代和风格的合唱曲,对他以后的器乐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60年代期间勃拉姆斯主要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举行音乐会,任维也纳歌唱学院指挥,同时进行教学和创作,专心于复调和变奏技巧的研究写作,1862年,勃拉姆斯结束了多年来奔走于德国的动荡生活,他迁居至维也纳,使之成为勃拉姆斯的第二故乡。1872至1875年勃拉姆斯接受维也纳音乐爱好者协会艺术指导的邀请,任“音乐之友”协会的交响乐队指挥,为宣传推动德国古典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

晚年的勃拉姆斯潜心整理和改变了很多民歌,编著了《德意志民歌集》。1897年三月,一代音乐巨人勃拉姆斯逝世。

二、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创作

1.钢琴作品在作曲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的新古典主义者,他与德国古典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相结合,写出了大量富于醇厚的抒情气质音乐作品。钢琴作品虽然不是他主要的创作体裁,确是他全部创作的起点。是他成功的开始,因此在其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勃拉姆斯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可谓贯穿其一生,范围极为全面广泛,不仅包括他先后创作的六十余首钢琴独奏曲作品,涉及奏鸣曲、叙事曲、谐谑曲、圆舞曲狂想曲、变奏曲、狂想曲、钢琴小品等音乐体裁,还包括协奏曲以及室内乐、歌曲中的钢琴部分。其中对奏鸣曲、变奏曲和钢琴小品的创作尤其突出,其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勃拉姆斯钢琴音乐创作总体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勃拉姆斯独特个性心理、内心情感以及深层次的艺术思维。

勃拉姆斯在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努力尝试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采用不同音乐体裁,其最早的钢琴作品创作以古典音乐体裁的奏鸣曲为代表,主要有三首奏鸣曲《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升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和一首谐谑曲《降e小调谐谑曲》;此后勃拉姆斯认为古典奏鸣曲式限制了钢琴丰富庞大的表现力,由此便从结构形式上向更为自由的叙事曲转变,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其中《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从1861年开始,勃拉姆斯改用另外一种古典主义音乐体裁—变奏曲,通过变奏曲这种曲式,开始了他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领域中新的尝试,其中《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是勃拉姆斯最为成功的一首,在钢琴史上可以和巴赫的《歌德堡变奏》以及贝多芬的《狄亚贝利变奏曲》相媲美[1]。此后已是不惑之年的勃拉姆斯采用了的浪漫主义钢琴小品体裁,创作了8首钢琴小品OP.76,1880年创作了两首狂想曲OP.79,在1881年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1891年到1893年,进入暮年的勃拉姆斯再次恢复钢琴领域的创作,使其成为勃拉姆斯创作的尾声,完成了钢琴作品116一119号四部小品集。除此之外,勃拉姆斯还创作了七首改编曲:《f小调练习曲》,根据弗雷德里克?肖邦作品改编;《C大调回旋曲》,根据韦伯同名作品OP.24改编;两首根据巴赫作品BWV1001改编曲:《急板》和《d小调恰空》,一首根据舒伯特即兴曲OP.90一2改编的《降E大调即兴曲》;四首复调音乐:二首吉格舞曲,二首萨拉班德舞曲,为莫扎特钢协所创作的七个华彩乐段,以及五十一首钢琴练习曲。

2.勃拉姆斯不同时期钢琴作品的创作及其风格

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创作从时间和风格上可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在音乐体裁的运用上大致沿着“奏鸣曲、变奏曲和钢琴小品”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52年——1854年。这一阶段属于勃拉姆斯创作的早期,此时的勃拉姆斯年轻气盛,时常在创作中大胆的展现自我,显露出坚韧不屈的个性,受他早年的作曲教师马克森让其研习古典奏鸣曲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使他完全延承了古典形式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排斥浪漫主义因素,试图从贝多芬后期奏鸣曲出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大都是以奏鸣曲、变奏曲为主,三首奏鸣曲在形式、结构上都严格遵循古典主义奏鸣曲原则,运用动机发展的手法,体现出古典的乐思,具有贝多芬式的热情和不加修饰控制的直率。其他几首作品也充分体现了勃拉姆斯强调构思的宏大与乐思的逻辑性发展,表现了他力求恢复古典传统的艺术理想和一种热烈率真充满生气的音乐性格,洋溢着他对祖国大自然以及对德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正如舒曼所形容的那样,这些作品仿佛是“带着面纱的交响乐”。

第二阶段:1853年——1873年。这一阶段是勃拉姆斯在生活、思想和创作活动转变的时期,德国在残酷的反动统治下,社会民主思想遭到压制,勃拉姆斯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彷徨情绪,此外,魏玛乐派和莱比锡乐派之争也令他痛苦不已,以致中年的勃拉姆斯迁居维也纳。此时,他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的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在重新发现巴赫,挖掘和系统地评价巴赫作品的浪潮影响下,勃拉姆斯在其创作体裁的运用上体现出“回归”态势。尤其在变奏曲这一古典音乐体裁上,做了充分而大量投入,使其重要的音乐构思可以自然而充分的反映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从创作角度上来说这一阶段比第一阶段更加成熟,继承了古典变奏曲风格,而在情绪、乐思、性格的发展方面和发挥钢琴艺术的表现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勃拉姆斯在这一时期,将变奏曲作为塑造结构形式原则的支点,自然而然地遵循着古典主义式的均衡,不仅运用严格的对位手法,更忠实于变奏曲的结构,在严格遵守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下,从中学习并创新,开拓了古典曲式的创作空间,使变奏曲有了更大的发展。拓展了“性格变奏”的新领域,其中,创作了最著名的的两首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Op.24和《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展示了他在一个作品中力求体现情绪多变的创作思路。

第三阶段:1878年——1892年,这一阶段属于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创作的中晚期,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勃拉姆斯从第二阶段的变奏曲的创作中吸取了许多元素,使变奏的手法成为这一时期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极力保持古典主义的均衡,用古典主义的理性来限制和约束自己丰富的浪漫情感,却无法达到古典主义那种精神上的明朗、乐观、富有理想和信仰的平衡。Op.76《八首钢琴小品》和《两首狂想曲》Op.79是勃拉姆斯中期所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Op.76旋律优美、热情洋溢、精致而深邃;Op.79激情奔腾气势雄浑,情感却十分理智内敛,找不到一丝狂放,即使在狂想曲中勃拉姆斯也总是用理智的因素来控制情感。

Op.116——Op.119这四部作品是勃拉姆斯晚年所创作的。“由于勃拉姆斯的生活经历、性格及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失望,勃拉姆斯的早期创作和后期有较大不同。后期作品更显示出智、客观、凝滞、费解的特点”。[2]在这一时期,勃拉姆斯摒弃了大型的器乐作品专心致力于钢琴小品的创作,在体裁的选择上更多的倾向于结构精炼、短小、性格鲜明的间奏曲。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技巧、内容还是他在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法上都达到十分成熟的境界,更为精巧自然、细腻淳朴,在创作风格上从中期作品中的火热激情走向晚年的沉重、阴暗、压抑的色调,展现了作者隐忍、内省的心理状态。这些钢琴小品既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凝练、典雅与端庄,又不失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作品中所包含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充分流露出勃拉姆斯埋藏在音乐中的悲观主义哲学和世界观,同时也体现了勃拉姆斯超凡的理性控制能力以及在晚年更加追求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

纵观他的一生,钢琴音乐作品是勃拉姆斯全部创作的起点,因此在其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41.

[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89.

猜你喜欢
变奏曲勃拉姆斯古典主义
民歌主题变奏曲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心情变奏曲
向古典主义致敬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春日条纹变奏曲
中西古典主义绘画构图艺术比较研究——以《鹊华秋色图》和《掠夺萨宾妇女》为例
老棉裤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