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

2013-02-19 22:28袁金英王清贤
江苏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主证心阳少阴

袁金英 杨 健 王清贤

(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心率缓慢、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等[1]。其病因大多是心脏排血及冠状动脉血供不足,患者有不同程度头昏、乏力、失眠、胸闷、心悸等症,少数有反复晕厥史,严重时可见低血压、抽搐、心绞痛或心衰等。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 “心悸”、“胸痹”、“结代”、“昏厥”、“怔忡”、“眩晕”等范畴[2]。 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刘玉洁教授是河北省第二、三批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第五批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尤善用经方治疗本病。笔者有幸跟师随诊,获益匪浅,现将刘师运用经方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107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刘师抓住本条主证“胸满烦惊”,认为肝郁日久,邪陷于内则胸满,相火上炎扰心则见烦躁,病久心阳受损则见心悸,故根据其主证用药,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大黄治疗心阳虚损、肝郁气滞型缓慢性心律失常。证见:心悸,胸闷,气短,心烦急躁,周身乏力,遇情志不遂则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党参为小柴胡汤之意以和解少阳枢机,疏肝解郁,扶正祛邪,四药合用则心悸、胸闷、心烦、乏力诸症即解;茯苓助太阳气化进而扶助心阳,安神定悸;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定悸。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补益心阳之功。

2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此乃少阴病兼表证的证治,病机为少阴病,复感寒邪以阴盛阳虚为主。刘师抓其病机,分析手少阴乃心之经脉而主血脉,少阴病始得,虽未见里证,但阳气已伤,阳虚则气血运行无力,发为心悸;今有复感寒邪,寒凝血脉,则脉见沉迟,此乃本虚标实之证。刘师根据病机用药,运用本方治疗心肾阳虚、寒凝心脉型缓慢性心律失常。证见:心中悸动不安,胸闷气短,甚至胸痛,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或暗有瘀斑、苔薄白,脉迟缓。方中麻黄散太阳之表邪,散寒通络,附子温少阴在里之阳,温补肾阳而助心阳,麻附相伍,温通心肾之经脉,而助阳发表散寒;细辛辛温之性雄烈,与麻黄相伍,可温经解表,与附子相伍,可温通少阴,助阳散寒。三药相须为用,内温心肾之阳,外散太阳寒邪,于温中祛寒,于散寒之中温阳,则诸症自解。

3 炙甘草汤

《伤寒论》177 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刘师深刻领悟《伤寒论》原文原意,既抓主证,又抓病机。首先,刘师根据其主证“脉结代,心动悸”,辨证炙甘草汤证病位在心,而心主血脉,“脉结代”是心的功能活动失常所致,此乃对心律失常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高度概括。其次,刘师分析其病机为心之阴阳两虚,阴虚则脉道失充,心失所养;阳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而见脉结代,心动悸之证。故刘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阴阳两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证见:心悸,胸闷,气短,眩晕,乏力,畏寒肢冷,面色白,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结代。本方中以炙甘草为君,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党参、大枣补气滋液,配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血,滋心阴,以充养血脉;桂枝振奋心阳,配生姜温通血脉。全方共补心之阴阳,调心之气血,通阳复脉,则心悸诸症即解。

4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本条乃伤寒误用吐下后,脾胃气虚,水气上冲的证治。刘师既抓住证,又抓病机,根据其主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之主证“心悸,胸闷,气短,伴头眩”相似;同时仔细分析其病机为中阳虚损,脾运失职,水失所制,上冲于心,而致心悸、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等症。故刘师运用本方治疗脾虚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型缓慢性心律失常。证见:心悸,气短,乏力,每遇劳累或受凉后加重,伴眩晕,胸脘满闷不适,恶心泛涎,四肢不温,小便不利,双下肢水肿,舌体胖大、舌质淡、苔水滑,脉沉紧。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致心阳不振,不能制水,水饮上冲凌心则见心悸,胸闷;阳气受水气阻碍上不达清窍则头眩,下不达四肢则四肢不温,影响水液运行则见水肿,小便不利。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温阳助气化而行水;白术、甘草补脾和中以制水。四药合用温阳化气行水则诸证自愈。

5 真武汤

《伤寒论》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316条亦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刘师抓其主证“心下悸”,其病机肾阳虚水饮上泛于心,并进一步分析,少阴经乃心肾之经脉,心肾功能正常则水火既济,今肾阳虚损必累及于心,导致心之功能失常,而心又主血脉,血脉运行失常,可见心悸诸症。故刘师运用真武汤治疗肾阳虚弱,水气凌心型缓慢性心律失常。证见:心悸,气短,头目眩晕欲扑,多汗,双下肢沉重伴水肿,纳少,大便可,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肾阳虚衰,阳虚则不能制水,寒水之邪得以上乘,水气凌心则发心悸。方中炙附子温肾壮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宜散,佐附子助阳,于主水中有散水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术健脾,于制水中有利水之用;白芍既敛阴和营,又制附子刚燥之性。全方温补肾阳,健脾利水,脾肾同治,使肾阳充足,脾以健运,水饮得化,则心悸自除而诸症自愈。

6 结语

刘师崇仲景,重《伤寒》,多年的临证经验使其深悟经方之真谛,在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方法灵活,效果显著。刘师十分重视辨证施治,主张谨守病机,根据疾病自身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考虑患者的体质、生活环境、发病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因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刘师在临证运用经方时,或根据病机用药,或根据主证用药,或既抓病机又抓主证,很少单纯使用某方,多据证化裁,充分体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治疗思想。例如:刘师运用经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多配伍养血安神、解郁安神、补气安神、化痰定悸、活血化瘀等药物,即在经方的基础上,根据主证,灵活变通,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张建民,郭权,王一鸣,等.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502

[2]赵厚熙.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183

猜你喜欢
主证心阳少阴
标点符号
论少阴“三急下”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基于“不确定性思维”下的《金匮要略》主证分层分析*
从主病主证角度探析君药
前桃后杏终归无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中医内科教学中主证、兼证、变证相结合探析疾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