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菲菲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
谴责小说虽然被鲁迅先生指责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但是谴责小说在特有的社会环境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老残游记》的重要地位表现在针砭时弊的社会功效上,例如对清官酷吏玉贤和刚弼的描写极具创新性和讽刺性。另一方面该书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也非常成功。从《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开始,刘鹗开始为我们展现了他对女性形象的深刻理解。这些女性形象随着老残之游的审美视角依次出现,充分展示出这些女性独有的生命色彩和性格特质。
白妞与黑妞、翠环、玙姑、逸云等人在书中的依次出现大大提升了该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些艺术形象无疑承载了作者的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从这些人物身上贯穿始终,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把《老残游记》当做一本哲学小说来研读。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作者的影响,直接使作者创作了逸云这位典型的女性形象。在小说中,逸云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正是围绕佛教为中心,杂糅以儒家、道家思想的产物。
在《老残游记》许多的女性人物当中逸云她出现在《老残游记》续集中,作者用了颇大的篇幅来展现逸云的言行和思想,非常令读者难忘。长期以来,学者们着力于《老残游记》初编的讨论和研究。对于《续集》的研究一直不甚重视,逸云正是这样一个被大家所忽略的人物。《老残游记·续集》主要讲述了德慧生、老残二人及其家眷回扬州途中登泰山游览的经历。在泰山斗姥宫里,有一群特殊的尼姑,而逸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在第二回中,作者是这样描写逸云的出场的,文中写到:
“说着,只见门帘开处,进来了两个人,一色打扮:穿着二蓝摹本缎羊皮袍子,玄色摹本皮坎肩,剃了小半个头,梳作一个大辫子,搽粉点胭脂,穿的是挖云子镶鞋。进门却不打稽首,对着各人请了一个双安。”“她大约二十岁,团团面孔,淡施脂粉,却一脸的秀气,眼睛也还有神。”
由上述描述首先可以看出逸云是一位漂亮而又礼节的尼姑。除此之外,逸云还是一位学识比较丰富的尼姑。因为紧接着在后面,逸云在谈到靓云之时,她说:“……所以我们从小全得读书,读到半通就念经典、做功课,有官绅来陪着讲讲话,不讨人嫌。”此处即指逸云从小就接受教育,可以称为知识女性。更有,在逸云出场之后的一番谈吐,令老残都敬佩和赞叹不已。对名胜古迹的态度、对靓云的身份交代以及对官家的评价无一不体现了逸云不凡的见识。第二回读罢,逸云已经以一种涵养、练达而灵慧的形象印如读者的脑海了。
在第四回《阳偶阴奇参大道男欢女爱证初禅》和第五回《九转成丹破壁飞七年返本归家坐》当中,作者刘鹗用了大篇幅来讲述逸云的爱情故事以及顿悟经过。在这两回中,逸云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见一斑。到这里为止,逸云已经是一位洒脱而卓越的佛家弟子了。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宗教,西方世界堪称是一部宗教变革的历史书。而在东方,宗教也是一直存在,在中国产生了本土教派道教。而随着佛教的传入,本地儒家学派开始与道教、佛教相结合,产生了一股独特的思想意识流。在《老残游记》中,逸云是一名佛家弟子,她从小习字加之长期接触中上层官僚和知识分子,在逸云心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意念方式。
清代学者刘大绅曾说:“《老残游记》最受人误会者,为描写中表现思想处。初编中尤为先君不知不觉自然之流阵,二编则属有意专写,前半写心理,后半写佛义。不独当时人少见为怪,即今日人亦未必不以为奇,而不侧其谏。”可见在《续集》中,作者刘鹗对于佛义的阐释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与人的对话中逸云可以轻易的说出《金刚经》、《维摩诘经》等经文的原文,又可以随口谈起各地的景点知识,同时又能痛切时弊的评判地方官员。可见,作者把逸云安排成一位知识层面较为丰富的一位女性,是想借助逸云之口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所悟出的“禅理”与“佛义”。
作为佛家的修行弟子,逸云的的言行必然是受了佛教深刻的影响。在《续集》中,作者也是屡次借助逸云之口,大谈佛经、佛偈、佛语。本书的作者刘鹗是“太谷学派”的笃行者。太谷学派并不反对“三教合一”,在本书中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如他在小说第九回中借助黄龙子之口说:“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道面子有分别,道里子实是一样的。”“所以这黄龙先生,不拘三教,随便吟咏的。”此番叙述,对三教合一的赞赏之情已经不言而喻了。
反应在逸云身上,就是逸云洒脱的出世入世思想。笔者这里把儒家、道家、佛家都作为广义的宗教来对待,是在不否定儒家的独特之处的前提之下,对本题目进行合理的探讨。逸云生活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之际,而且有着尴尬而低贱的身份,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文化知识。这样的女性,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评价堪称“悲凉佳人”。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挣扎度日,如何脱离爱而不得的困境,逸云最终选择了践行佛家的超脱意念来做自我拯救。
逸云是《续集》中最具有闪光点的人物。她身为泰山斗姥宫的尼姑,同时又承担着服务客人的双重角色。在世人看来,也许是既肮脏又下贱的。但是也正是斗姥宫在泰山上的独特地位,使得逸云从小接受了较为开放的思想风气。她不像一般的尼姑那样精神上枯槁不堪,相反她是一位开朗阳光而又灵慧练达的知识女性。在克服贪恋利欲的路途之中,逸云也经历过正常女性应有的挣扎。但是由于她的身份地位不允许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正因为此逸云终于从苦海顿悟,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
说道逸云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态度,书中写道:“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既做了斗姥宫的姑子,凡我应做的事都做。不管什么人,要我说话就说话,要我陪酒就陪酒,要搂就搂,要抱就抱,都无不可,只是陪他睡觉做不到;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逸云,终日里但凡闲暇的时候,就去同那儒释道三教的圣人顽耍,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正如佛法所言,逸云已然已经达到了无我相的地步,她可以自由的来去与人世之间。
在现实生活中,逸云她陪客人,吃荤腥,看重人的爱情,对于地方官员给予入木三分的抨击。这些迹象表明逸云是一名平凡的斗姥宫“服务员”,是一位充满的朴素气息的智慧尼姑。但是经历了爱而不得的打击之后的逸云,从此大彻大悟变得潇洒飘逸起来。与赤龙子共处一室而从不逾矩,这就是她看透了世间万相的最好证明。逸云真正达到了庄子“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达到了佛教那“忘身忘相”的层面。这一个出世的逸云正是佛教世界里的典范,书中写道:“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地方会有这样高人,而且又是年轻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样。古人说:莲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错的。”同时,在第五回《俏逸云除欲除尽德慧生救人救澈》中,老残、逸云、靓云关于《金刚经》的对话,围绕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非常充分的说明了刘鹗的思想态度,而这种思维态度更是拯救逸云,使得逸云在苦海之中脱离顿悟的法宝。
刘鹗的写作情感是真挚的、强烈的,小说时而说佛、时而谈儒、时而论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精神境界超脱的赞赏。逸云处于黑暗曝露的社会激变时代,而她自己又从事着最不为人齿的工作。内外世界之中并没有清净之地,在宗教价值观引导下的逸云才得以解脱。一个人的社会行为方式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的。宗教的核心正是从三观上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微观角度来看,宗教教义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从宏观角度来看,教义可以影响着社会意识流的发展方向。将宗教的合理成分运用于自身的精神空间,正是逸云的飘逸之处。
[1]刘鹗.老残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3]王学钧.老残、逸云参悟的四句偈[J].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5.
[4]王学钧.《老残游记》的禅智慧[J].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5]金刚师红.刘鹗《老残游记·二集》与佛教思想的关系[J].南京: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
[6]宋志霞.老残游记中女性的情爱观[J].济南:文学新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