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九四二》的历史言说

2013-02-19 21:52王爱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灾民灾情救灾

王爱文

(新乡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电影《一九四二》的公映,为我们讲述了在河南大灾之年,千千万万的河南人从豫北出发,拖家带口,浩浩荡荡逃往陕西,由于政府漠视、外省拒收、日本人轰炸、国军抢劫等原因,在饥饿驱使下出现了狗吃人甚至人吃人的惨绝人寰的地狱图景,影片还揭示出1944年豫北会战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日本人以粮为兵,导致国军40万人不敌日军6万,损失高达30万人,并惨失河南28城。虽然河南省委主席李培基告诉委员长没有人帮助日本人打仗,但老马摇身变为日军伙夫并力劝栓柱为日军赶马车的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影片结束时,用字幕“一九四九年,蒋介石失去大陆,退踞台湾。”①这一事件,揭示出“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哲理。影片虽未取得意想的票房,却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震撼和去重新钩沉这段历史,探究这场灾难真相的好奇心。

一、人物塑造

影片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当属范东家。影片一开始,就是范东家对牲口和粮食的关心,以及少东家借借粮的机会对村中妇女花枝的乘机性侵——范东家对于家丑采取了一般大户人家都会采取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饥饿的难民们团结起来吃大户,范东家沉着、冷静、机智应对:一方面发动当地群众防贼;一方面和贼人的领袖念旧情拉关系;一方面出三块大洋,请拴柱到县里报官请兵;一方面借谈判拖延时间;一方面让自己的太太把家小、细软还有帐,全部转移;在逃荒的路上,范东家还以自己的女儿为诱饵巧施美人计,调动起栓柱死心塌地地跟自己一起逃荒的积极性。正因他的足智多谋,他才成为村里唯一的一个活着到达陕西又活着回到家乡的人;另外一个塑造较成功的人物当属栓柱,他虽然憨憨傻傻,但是危难当中对星星的舍命相救和对只做过一夜夫妻的花枝的子女的全力寻找甚至搭上性命,让我们不得不敬佩这是一条真正的汉子;花枝和婆婆的婆媳矛盾也刻画的淋漓尽致:从逃荒时婆婆不准花枝穿漂亮衣服,到逃荒中不准花枝半夜吃东西,再到生病时花枝不肯为了治婆婆的病卖掉自己的孩子,彰显了从古至今难以弥合的婆媳矛盾;而花枝为了孩子和栓柱结婚,并且为了孩儿卖掉自己的行为,又彰显出这个女性的护犊情深。

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不十分到位的当属蒋委员长,首先是片头的一段蒋介石原声演讲和影片中陈道明的那口标准普通话形成较大反差,其次是蒋委员长肢体语言太过呆板,如当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把狗吃人的照片作为河南大灾的铁证摆到蒋的面前时,我们的蒋委员长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如果要知道河南灾情这么严重,我们政府,不会坐视不管的。”这和刘震云原著描写的:“出于战略考虑,态度马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做出严肃的样子,作出以前不了解情况现在终于了解情况还对提供情况人有些感激终于使他了解真相的样子,马上拿出小纸簿和毛笔,开始做记录,让白修德和福尔曼提供一些治灾不利官员的名字……要他们再写一份完整的报告。然后,正式向他们表示感谢,说,他们是比政府‘派出去的任何调查员’都要好的调查员。”②的蒋委员长形象差别较大。并且蒋介石在教堂拭泪的形象给观众的感觉仿佛他是一个心念苍生的领袖,可是事实是,“一直到1943年春还对河南大灾佯装不知的蒋介石,其实早在1942年8月至9月份就已知河南有灾。”③他对河南灾情却始终装聋作哑的目的是既不救灾,又可以推卸责任。1942年10月,本是遏制河南灾情蔓延的关键时刻,可蒋介石却对河南省赈济会推选的吁请国民党中央免除灾区征实配额的代表杨一峰等人拒而不见,并禁止他们在重庆公开活动;同年10月,国民党中央政府派去河南勘灾的张继、张厉生等人汇报河南灾情确实严重,也没有引起蒋委员长的重视,虽然自古以来,灾区人民通常是不纳粮的,可中央政府仍让河南人罄其所有,贡献国家,把人民进一步推向死亡的深渊;河南省省长李培基被塑造成了一个有心无力又有点懦弱的老好人形象,蒋鼎文将军被塑造成了不顾百姓死活的铁将军形象,这和历史也是有出入的。据资料显示,1942年秋,蒋介石在西安(王曲)主持的军事会议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刘书霖,均将豫省实情实况,面报委员长,而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晋谒委员长时却向上邀功,瞒灾不报,向中央所呈送的报告还说河南的粮食收获还好;致使军政双方报告出入颇大,军方甚至因此受到申斥;而当中央派张继、张厉生等调查灾情时,李培基仍密令有关人员“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主席自有办法。”足见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没有及时报告灾情,致使河南灾情进一步蔓延。加上他后来又纵容手下借赈灾名义中饱私囊,并同流合污;还有他竟把饿死300多万人的河南大灾,轻描淡写地上报为死亡1602人。这种种事实表明,影片美化了他的形象!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非常关心河南的灾情,提倡官兵节食救灾,每人每天节余食物二两,为期三个月,当时第一战区驻河南的军队在七十万以上,节余之数目相当可观,因而救活了不少灾民”。而蒋鼎文将军扣押河南财政厅长和粮政局长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明知道河南缺粮,省主席却报告河南的收获还好,使我不能向他处求粮,为了军粮,现在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辞职,一是拿出粮来”;可见影片中塑造的蒋鼎文将军形象有欠公允。

二、细节描写

这部电影可以说在细节呈现上很有功力,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影片在对灾荒来历没有任何介绍的情况下,一上手就是色情(东家大少爷对前来借粮的花枝的劫色)和暴力(一群饿极了的“龟孙儿”吃大户、械斗和抢劫),这对观众观影情绪的培养不是很合适。饿死三百万人仅仅用省长向委员长汇报时说的数字来体现,并且数字和资料还有出入,且连走着走这就有人倒下再也站不起来的镜头都没有;没有一点心路历程,拴柱就会为了刚得到的一双别人的子女而和日本兵对抗,并最后被杀……这些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何况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河南延津县王楼乡老庄村,而资料显示,刘震云先生的老家延津县在1942年河南特大灾荒发生之前被日军占领成为沦陷区了。

影片只表现了灾民的无序逃荒,政府对灾民的漠视,国军对灾民的劫掠,日军对灾民的轰炸,却看不到灾民在饥饿难当时人性的转变和残忍,更看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人性的救赎。而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是相当多的。如关于人性的转变和残忍方面:当人们的食物由粮食变为树皮、树叶、草根、棉籽、芦苇、麦苗以及淘吃鸟粪里面未来得及消化的草籽时,人性开始变得扭曲和残忍:有的饥民家庭找来家里所有残存的食物,共同吃上最后一次饭然后集体自杀;有的饥民卖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有的饥民开始掘食死尸;有的饥民开始抢劫;有的饥民甚至开始吃自己的亲生骨肉……资料1、“忽然发生一阵骚乱。一个黄瘦的中年人,追赶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赶上以后,那老人便像风里的芦苇似的被按到地上,那瘦子便打,嘴里还边骂着:“我一条布衫换了一个饼……”那老头子是什么也不说,只死命地握着他手里的一块硬饼。这时,一阵风似地从四周跑过来十几个人,也有大人也有小孩,一齐加入了这个斗争的漩涡。但他们既不是帮助那老人,也不是帮助那瘦子,几十双手几百条指头都攒集在老人手里那块硬饼上”;资料2、“在十字路口,一个老头伏地痛哭,肩上搭着一个空口袋。原来他卖了锄头镰刀,换了一升米,正预备回去,救一救病中的孙孙,不料走到这里,被一个乞丐从后面抽开系口袋的绳,米撒了一地,于是四周的小孩一窝蜂围上来,乱抢乱抓。等到警察赶来,用棍子把小孩子赶散的时候,他的米已经所剩无多,早被那些孩子连土生吃掉了”;资料3、“一个大坡的下面,突然听到拐弯处有喑哑的哭声……一个一岁多的小孩子在地上躺着,两只小手向空中抓着,他的父母已不知道哪里去了。他身子下面,还垫着一块乌黑的棉絮,大约是母亲扔下他的时候,还怕他受冷”;资料4、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小孩子,看样子大约有一岁多,穿着破旧的红棉袄绿棉裤,头上戴着一顶狗头帽子,刚刚学会走路,走起来还左摇右摆,哭几声,又慢慢地向西走去。”;资料5、在国际救济会不远的空地上,躺着一具死尸,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一只胳膊已被狗吃掉;资料6、在公路一侧的流水沟里,或石桥的下面,不断地看见半毙的无人理的婴儿,和被剥得精光的尸体,乌鸦在上面盘旋着,野狗看到过路的人,依然肆无忌惮地大嚼;资料7、人饿倒了,便躺在热闹的市心。死了也没有人来理。同时,活人们仍然在死人的身边完全“视若无睹”,来来往往;资料8、忽然从火车上面落下一个只系着半边的竹筐,车下一个白发的老太婆,从几尺开外把孩子抛进竹筐里。那孩子两脚向天蹬着,系着半边的竹筐飞快地向上拽起。眼看孩子便要跌下,车上车下的人都发出惊呼,然而那老太婆却毫无惊慌的表情,手里已经又抱着一个孩子等待着竹筐落下。他们仿佛是铁石人,既没有表情,也没有恐惧;资料9、关于白修德的特写:“当你骑马迎着村头路上横躺竖卧的乞丐群走过时,往往是件严重而危险的事。如果你停下来,人们会把你的马撕成碎片然后吃掉。然后你将只能忍饥挨饿徒步行走了。所以,我学会了要快马加鞭驰过任何人群,有时抽打那些伸过来的手,有时扔一把花生或干柿饼,来换取安全通行,有时则向空中撒一叠法比引诱他们去抢。如果这些材料能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在影片中呈现,那对人的震撼应该是比单单通过死亡人数通报要强很多的。

关于救灾和救赎:关于河南那场大灾,有的不仅仅是逃荒、战争和国人的冷漠,也有救灾和救赎。首先是教会,他们一般是设粥场,刘震云在原著中提到“我的几个亲戚……都喝过美国、欧洲人在大锅里熬制的粥”④;设立孤儿院“用来收留父母饿死后留下的孩子”;并设立教会医院来救治灾民饥饿难当时吃下污秽不堪的东西造成的可怕的肠胃病。而这些在影片中均没有体现。影片中共出现了两个和教会有关的形象:神父梅甘和神职人员小安子,梅甘神父的功能是款待了白修德,并帮他找到了交通工具,且劝白回重庆而不要去河南灾区以及帮小安子疗伤,并解答他的疑问;小安子的功能是宣教:东家老范家被穷人洗劫并烧毁,他借机宣传是因为不信主遭到的报应;东家老梁逃荒途中得风寒死了,他找栓柱帮忙连拉再唱,借机宣扬的仍是对主的信仰;日军轰炸灾民,小安子不仅救不了被炸伤的小女孩儿,自己还险些丧命,这才开始了对主的怀疑——这两个和教会有关的形象均没有体现教会救赎的力量。其次是政府:政府设立了河南省救灾委员会(1942年9月——1943年底),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广筹赈款赈粮(民国政府中央紧急拨款、国内各社会团体、慈善机关、个人及各方面捐款)、救济灾民(设立难民收容所、运送灾民、救助灾童、设立粥场、查放余粮)、办理平粜、节食救灾(主要是驻防军队节食救护灾民)⑤。而这些关于政府和民间救灾的情况在影片中没有得到一丝体现,致使整个影片给人一种寒冷、绝望之感。

还有一些和历史有出入的地方需要提一下:虽然1944年豫北会战中日军以5万左右的兵力打垮了拥有40万兵力的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豫中30多个县。当部队向豫西撤退时,部队又遭到豫西山地的民众截击,造成部队重大损失。但也有民拥军的情况,如第四集团军在守卫洛阳期间,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人民对中国军队非但不袭击,反而自动帮助军队输送军食、伤兵。如果这个事实能够得以显现,那么对国军形象的刻画应该是公允很多。

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过去了,身当其中的人早已作古,是非功过只能任由后人评说,不过既然是对历史的阐释和言说,就应该尊重历史,以同情和理解的姿态设身处地地审视历史,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把民族的灾难转化为民族的思想财富,才是对灾难最好的纪念”。

注 释:

①电影《一九四二》冯小刚导演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2012年出品.

②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467.

③宋致新.1942河南大饥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143.(论文所引文献如无注释均出自此书)

④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469.

⑤《河南省第一战区各部队节食救灾情形》,《社会部档》,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11/639,民国三十二年

[1]电影《一九四二》冯小刚导演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2012年出品.

[2]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宋致新.《1942河南大饥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4]《河南省第一战区各部队节食救灾情形》,《社会部档》,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11/639,民国三十二年

猜你喜欢
灾民灾情救灾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以雨为令,防汛救灾中的“橙色身影”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A dataset of Ya’an Earthquake based on social media
党是灾民铁靠山(三首)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