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学学术交流体系的建设

2013-02-19 19:23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学风工作者

杨 林

省医学会是全省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自发组成的科技共同体,负有应用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功能,承担了促进学科发展、推进自主创新、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职能,是卫生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学术活动是其基本属性,也是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坚持学会属性,开展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加强学术建设,学会工作才有权威性、公信力,离开学术建设,学会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新时期学术交流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省卫生“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至“十二五”末,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8%以上,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3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为78岁以上。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机遇,繁荣全省卫生学术事业,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充分发挥学会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紧紧围绕全省卫生工作中心任务,认真分析学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1],进一步增强推动学会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1 从卫生事业发展全局看 为实现“十二五”卫生目标,我省卫生事业将在进一步深化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战略,大力普及适宜技术,努力以医学科技进步引领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更加普遍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兑现党和政府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承诺。作为我省卫生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医学会理应适应新形势,作出新贡献。

1.2 从广大会员的期待看 我会的会员是全省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他们大都是在医疗机构临床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可谓日新月异,一批又一批医学新技术、新设备应运而生,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周期明显加快,广大会员迫切希望加快知识更新,尽快掌握最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其次,广大基层会员在更新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迫切希望掌握符合省情和基本医疗要求的“适宜技术”。学会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学术交流,在传播最新科技信息、加强岗位培训的基础上,交流开展适宜技术的新经验。

1.3 从学会自身发展特点看 开展学术继教活动,促进医学人才成长;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提高全省民众健康素质;承担政府转移的有关职能,为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是学会工作的基本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会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大胆地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拓展学会功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发一些既具有时代特征、又体现学会专业性、学术性的社团性质服务产品,为医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个性化需求,切实把他们的创新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学会才能健康稳步地快速发展。

2 学术交流体系的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要紧紧围绕全省医改重点工作,在“以学科发展为主题、学术交流为主线”的工作思路下,进一步把握规律、强化重点、落实措施,推动我省医学学术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2.1 学术交流的内涵建设

2.1.1 学术规划的建设。一方面,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要本着不断提高全省医学学术水平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医学科技发展规划及国内外医学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卫生“十二五”规划,高瞻远瞩地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学会学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各专科分会根据这一规划,发动委员深入全省基层了解本学科现状,针对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和临床工作中的热点与难点,集思广益和反复论证,前瞻性、科学性地制定本学科发展计划,并围绕计划制定不同时期学术活动的主题,在学术交流中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同时,学会要重点加强学术会议的报批程序建设,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凡是分会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都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做到有会必报、有会必审、有会必备,着力推进我省学术交流建设提挡升级。

2.1.2 明确学术交流的主题。学术交流目的就是要更新医学科技工作者的知识、提升参会者学术水平、提高其临床服务能力。因此,明确会议的主题非常必要。选择一个好的主题,需要分会针对本学科发展的热点和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进行充分调研,对调研的结果再集思广益和反复论证,用前瞻性、科学性的方法凝炼出会议的主题。要围绕活动计划制定的主题,在全省不同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广泛征稿,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同时要从不同侧面,采取分工协作办法对主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实验和挖掘,并邀请国内外这一主题研究有成就者来我省进行讲座和实地指导,让参会者对其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要对这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会议进行认真总结,对形成共识的要加以普及和应用,对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分会要制定具体办法和措施,在一定时间内给予解决,并把结果告知临床工作者。

2.1.3 学风、会风的道德建设[2]。近年来,医学界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出现了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倡导良好学风与道德规范,制止学术不端行为,还学术园地一方净土,已成为社会及医务界的共识。根据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们的建议和要求,2011年,省医学会成立了“学风道德建设委员会”,目的就是要在医学会这样一个权威的行业组织中,积极倡导脚踏实地、潜心研究的学术风气,维护学术尊严,坚守学术诚信,建立学术自律机制,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为全省医学科技工作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在学风道德建设中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抓好学风道德建设,关键是要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要始终把学风道德建设贯穿于医学工作的整个活动过程,做到哪里有学术活动,哪里就有坚守科学道德的要求;哪里有医学科技工作者,哪里就有倡导优良学风的必要;要贯穿于医学科技工作者加强修养的整个生命过程,倡导优良学风,需要每一个人都有“每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加强学风道德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做出长期的努力。

2.1.4 医学人文知识的弘扬[3、4]。20 世纪以来,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和改变,医疗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此同时,“技术至上”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导致医生人文关怀不足,与病人的交流不够。当医学蜕化成被药物和仪器所役使的工具,医患之间的冷战也将愈演愈烈。在目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上升为与“看病难、看病贵”一样复杂和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从2012年始,省医学会举办学术年会上,我们要求会议必须至少有一篇医学人文知识专题,就本专业临床执业医师在工作中的医学伦理、执业精神、医患沟通等人文医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培训,让“人性”和“关怀”重新成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于行医之始终,让每一位从医者去反思、去探究、去践行。

2.2 学术交流创新平台的建设

2.2.1 完善已有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省医学会已经形成分会的年会制度、自主品牌的“中国长江医学论坛”、区域性的合作平台、以及承办中华医学会的大型学术会议等4个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繁荣我省医学学术事业、提高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业务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要在原有的有关制度上,根据形势的变化,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交流的实际效果,避免盲目追求“学术明星”的浮夸效应,防止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的丧失,让其成为学会的精品交流工程[5]。

2.2.2 搭建基层学术交流舞台。在深化医改的今天,个性化的需求和基层医务人员对“适宜技术”、全科医学知识的渴望,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基层学术交流舞台,让一线“守门者”在此平台上进行经验交流,切实做到为“保基本、强基层”服务。

2.2.3 搭建青年医学工作者交流的舞台。青年医学科技工作者已成为全省的科研中坚。尽管他们工作资历不深,也没有名气,研究的成果可能略有瑕疵,但他们对医学科技工作充满激情、锐气,并富有创造力。因此,我们有责任,也完全有必要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他们的科学才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2.4 搭建互联网学术交流平台。对学会网站加以改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学习交流讨论区,以一流现代手段,最新最快、最大的学术创意交流,繁荣网络学术平台,吸引各层次人群加入到学术交流热潮中,把学术成果带进千家万户,惠及全社会。

2.3 强化学术成果的转化 医学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临床疑难杂症,为民众健康服务。我们要要把科学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形成的共识,认真总结归纳,利用各种渠道,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普及与推广。除利用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外,还要利用学会网站,及时介绍和推广国内外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知识,并把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课件或有关讲座的视频张贴网上,便于广大会员下载和浏览,让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既经济又方便地学到知识,为他们的临床和科研服务。同时要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撰写成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进基层、入社区、访特定人群,通过学会“医学科普大讲堂”、义诊、咨询以及发放手册等形式普及科研成果。

3 建立学术交流评估体系

要建立学术现场问卷调查、网络学术评估调查、和不定期的学术交流参会者的问卷函调等一整套学术活动评估办法,收集参会者意见,重视参会者的评价,以此检查、监督学术活动计划的实施,完成活动质量评估报告,并针对活动中的有关问题和建议,及时改进,促进学术交流质量的不断提高,并以此制定奖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分会的积极性,激励强势学科赶超全国先进,鞭策弱势分会发展提高。在学会系统形成一个“树立先进、摸索经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氛围,切实把学术交流建设成全省医学科技工作者学习与提高的园地。

1 杨林.把握形势 聚集重点 积极投入医改实践[J].学会,2011,4:35 -36.

2 樊国康、游金辉、申丽娟,等.加强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49 -51.

3 宫福清,戴艳军.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5):103 -105.

4 郑木明,林新宏.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J].医学与哲学(人文医学社会版),2007,28(2):24 -26.

5 专访.学术交流活动重在质量-访中华医学会黄海金、顾德章主任[J].学会,1997,12:27.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学风工作者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关爱工作者之歌
学术交流活动
致敬科技工作者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