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2013-02-19 16:55:15张月姣河南省宜阳县中医院河南宜阳471600
吉林医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尿管尿路感染

张月姣 (河南省宜阳县中医院,河南 宜阳 471600)

尿路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兼以由于神经障碍引起尿路黏膜的预防能力下降。因此脊髓损伤后患者膀胱护理变得十分重要,现对骨科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预防及膀胱护理进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自199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3例脊髓损伤合并排尿障碍患者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1.4岁;颈椎损伤所致4例,胸椎损伤所致10例,腰椎损伤所致19例,均为外伤所致而且都存在排尿功能障碍,需安置尿管引流尿液,留置时间16~48 d,住院期间由于加强了泌尿系的预防性护理,尿路感染仅3例,占9.09%。

2 尿路感染的因素

2.1 导尿操作不慎:通常情况下会选择行开放式导尿进行导尿,如果选择一次性导尿,则直接通过尿管将尿液引流入弯盘,弯盘内尿液满后再将其倾倒入便盆,这样反复进行,在倾倒尿液的过程中,操作不合理的话,尿液很容易会污染到治疗巾、床单或操作者的手,同时,管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空气中的细菌通过尿管侵入泌尿道引起泌尿系感染[1]。

2.2 尿管留置时间长:有研究报道留置导尿管患者72 h内细菌感染率为14%,留置17 d时为90%[2]。长期导尿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其中部分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导尿患者菌血症的发生率是非导尿患者的5.8倍,其危险性也随留置导尿管的天数而增加。

2.3 其他:由于患者的自身原因,如机体免疫力低下、尿液渗漏、护理方法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患者的泌尿系感染。

3 实施措施

3.1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尽量使用其他替代方式,如诱导排尿等。

3.2 心理护理:脊髓损伤患者因对生活失去信心,有消极绝望心理,应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积极性,如介绍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计划以及成功病例等。

3.3 导尿管型号的选择:一般成人为16~18号,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润滑尿管前端,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引起水肿、充血。见尿后再插入3~5 cm,再充水固定,可降低留置导尿细菌逆行引发的感染发生率,留置导尿期间每周更换尿管1次,拔管前先排空膀胱,拔出尿管后应间隔4~6 h再进行插入,使膀胱黏膜得以休息。

3.4 熟练掌握导尿技术,预防机械性损伤:①护士在插、拔管时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②操作者应动作轻柔,用力均匀适中;③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 体会

4.1 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0.5%碘伏棉球擦拭会阴以尿道口为中心向外擦拭,棉球不可过湿,如过湿,擦拭时会有消毒液挤出顺尿道口内流。消毒尿管周围,2次/d,大便后常规清洁会阴部及尿道周围。

4.2 妥善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减少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期间,引流管不可放在高于患者耻骨联合的水平。伤后2~3周开始导尿管定期开放,其余时间夹闭。并教会患者在膀胱区按摩加压,排空尿液,训练成自主膀胱,争取早日拔去尿管。引流袋每天更换,引流管脱开后应消毒后再连接。

4.3 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间歇性开放。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并且要妥善固定,挂于床边,随时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状等;引流袋应定期更换,1~2次/周;做好卫生知识宣教,减少感染机会。应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反流;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注意检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巡回病房,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早期发现感染征象。

4.4 膀胱冲洗:早期采用500 ml NaCl溶液对膀胱进行冲洗,2次/d,每周更换尿管1次,尿管拔除后,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排尿,最大程度地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或者采用刺激法或压迫法,小部分排尿功能不能恢复的患者只能采用间歇导尿法排尿,可明显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几率。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保证每天有2 000~2 500 ml的饮水量,可预防结石,减少感染。本组有3例发生泌尿道感染。

4.5 进行膀胱功能锻炼:留置导尿期间使得膀胱的正常封闭状态和排尿反射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引发排尿功能损害,定时进行排尿锻炼膀胱功能锻炼。

4.6 缩短导尿管放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防止菌尿发生的最佳选择就是不插管,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力争把留置导尿降低至最低水平。

4.7 保护患者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加强基础管理,经常更换床单,保持患者口腔、皮肤、会阴部和床铺的清洁,减少细菌繁殖。同时注意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注意病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室内空气消毒,每周紫外线消毒1~2次,湿扫床、地面,用1∶200的84消毒液擦床头、床旁桌椅,2次/d,每周彻底进行1次环境清洁卫生处理。

5 小结

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尿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采用密闭引流系统保持尿流通畅,避免膀胱冲洗,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控制原发病和易感染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1] 王 兰,袁 丽.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2B):2166.

[2] 徐 敏,徐 榕,张优芹.留置尿管与医院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尿管尿路感染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6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5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25
治排尿功能障碍
妇女生活(2015年7期)2015-07-20 05:42:36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