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伟,张 洋,苏卫国,周佑启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68)
试论科技期刊学习型编辑团队的特征
——结合《中国机械工程》
郭 伟,张 洋,苏卫国,周佑启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68)
科技期刊的团队建设中,健康的学习型编辑团队能够使编辑部整体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创意、更有成效。结合《中国机械工程》多年来的具体实践经验,从先进的学习理念、丰富的学习内容、切实的学习保障、显著的学习成效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展示了学习型编辑团队的特征。
科技期刊;学习型编辑团队;特征
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Peter M.Senge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以来,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1]。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有机地嫁接到编辑出版行业上,孕育出学习型编辑团队。目前,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学习型编辑团队进行着探索和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同的编辑团队对于学习型编辑团队的理解和实践,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式[1-4]。笔者认为,学习型编辑团队,简而言之,即是喜欢学习、善于学习、以学习见成效的编辑团队,具体来讲,就是在学习的氛围下,通过学习激发个人潜能,并将个人潜能与编辑团队的发展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在整体上能自我管理、调整及完善,使编辑个体和团队整体共同进步,并能持续获得发展强劲动力的高效的编辑队伍。笔者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学习型编辑团队从理念、保障、内容和成效4个方面总结出“四具有”的特征。
1)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型团队中编辑的自身成长目标是“复合型的编辑人才”,因此,要实现这个目标,编辑的学习就应该是主动式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式的学习;学习应该是一生的事,即是一种习惯性的终身学习,永不嫌晚、永不嫌多、永不停步,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学习。
2)建立和谐的学习-工作关系。以前,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是“工作是工作,学习是学习,相互无联系,相互打乱仗”。然而,学习型编辑团队的学习-工作关系是建立在编辑部整体的团结及群体环境的民主、和谐的基础上,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作是学习的拓展和实践形式,学习是工作的新形式”的新关系。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使编辑团队具有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具有高于个体成员绩效机械总和的综合绩效。
3)理解学习的高效性理念。期刊杂志总是表现为一种引导或者跟踪当今学科最新发展的平台,那么如果编辑的学习处于低效状态的话,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对期刊杂志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因此,编辑团队就必须进行高效性学习,从而必须首先理解学习的高效性理念。编辑学习的高效性必须与编辑创新、编辑实践与团队分享挂钩,即“学习是一种反复性的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进步的过程;学习也是一种与别人分享的过程”。脱离编辑创新、编辑实践与团队分享的学习,是没有高效性可言的。
4)强调全员和全过程学习的理念。第一,强调编辑团队的全员学习。在形成学习制度的情况下,整个学习型编辑部的决策层、管理层、基础层都要参与深入学习,并形成常态;全员的参与不但重视个体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及实践,更要重视编辑团队各成员的协作学习和团体智力的开发及实践,强化团队成员之间彼此理解支持、协调合作、团体学习、激发集体智慧、共同提高的重要性,使编辑团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二,强调全过程学习。即编辑的学习必须贯穿于编辑团队健康运行的整个过程,既包括编辑本身具有的编辑活动全过程,也包括编辑之间的协作全过程,真正形成一种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形式,创建一种学习、创新、实践交织互动提高的良性机制[2-3]。
1)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尤其是领导,都必须清楚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个人要想获得进步,就要学习;一个集体要想获得进步,就要有学习型领导;要想打造一个学习型编辑团队,有一个学习型的主编尤为必要。一个编辑团队要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高水平,就必须将“学习”二字融入进去,最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编辑团队。全体编辑都必须知道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思想上就形成了一个保障。也只有这样,编辑团队才能建立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即“我要学”的模式,也就克服了过去那种被动式的“要我学”的模式。
2)利用时间和地点保障法。第一,编辑团队每周必须要保证学习的时间不低于一个基准值,并做到持之以恒。第二,编辑团队必须明白,学习的地点是不定的,即学习的地方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里,而是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场合,也就是说,只要装着一个学习的心,任何地点都可演化为学习的环境。有了时间和地点的保障,就保障了学习的持续性和随处性,增加了学习的外延。
3)增加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化。第一,学习的媒介有书本、讲座、电视以及网络等;第二,学习的形式有自我单独学习、集体学习、专题讨论、国内外相关会议及论坛等;第三,学习与交流的对象包括编委、审稿专家、作者、编辑同行以及编辑出版管理者等。
4)激发编辑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激发高度的求知动机和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何激发编辑的兴趣呢?一般来说,个人成就是和兴趣息息相关的,有兴趣,就会更有可能收获成就,证明自己的价值;反过来,有成就,很容易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兴趣。如何增加编辑的成就感呢?关键点就是将学习切实地和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是学习的验证,创新是学习的升华。具体说来,学习与实践、创新的结合,就是面对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样就会收获新的解决方法,然后运用到实际问题进行验证。如此,编辑就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自信心、成就感,也提高了自己及团队的素质。
5)维持好学习氛围,将自主管理与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在先进的学习理念下,期刊编辑部成为学习的大本营,它不仅是团队成员平等、对话、交往的场所,还是记载他们成长历程的地方,更是他们拓展发展空间的地方。在这里,整个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合作式的、平等的。领导者的角色要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向多重角色,即领导者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既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既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编辑个体的管理方式是自主管理,也即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过程。通过自主管理,编辑人员可以视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伙伴组成临时团队,自主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现状调查,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己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验效果、评估总结。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形成共同愿景,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进取,从而增加编辑部快速应变、开拓未来的能力[1,4]。另外,要建立并执行好好学习的监督机制,使编辑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相互激励、相互鞭策。
健康的编辑团队,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这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中英文水平和计算机及网络水平、编辑理论及实务、期刊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包括踏实的编外功夫等其他学习内容。
1)提高政治素质,保持思想纯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科技期刊编辑特别是青年编辑,承担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加强其政治思想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治思想修养方面的资料是编辑团队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期刊编辑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必须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印刷业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著作权和保密法等的相关规定。同时,也要学习处理学术纠纷的相关知识、抵制学术不端的相关知识等。《中国机械工程》成立有党支部,经常将政治思想、相关法律法规等结合起来学习。
2)持续学习和提高两种基本技能——中英文水平和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目前,中英文水平和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是很多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编辑应该具有的两种基本技能,它们也是职称申报必须考核的科目,不掌握这两种基本技能,就不能真正融入编辑团队。中英文功夫是评判一个编辑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深厚的文字功底有助于增强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充分表达作者的学术思想,有助于读者较好地把握文章的思维脉络。较高的英文水平对于任何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意味着有能力承担着期刊国际化的重任。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直接推动了编辑出版业生产力的发展,编辑团队在这项技术上的水平将直接决定编辑部信息化的水平[5]。同时,网络能拉近编辑、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距离,从而能更加方便地交互信息。
3)学习编辑基础理论及编辑实务知识。编辑基础理论及编辑实务是两门重要的课程,它们回答了“编辑的本质是什么”、“编辑的工作怎样做”等问题。对于期刊青年编辑来讲,这两门课程是两个硬性的指标,是编辑从业的两大门槛。从2001年8月1日起,国家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国家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编辑必须在到岗两年内,通过考试并取得证书才能继续编辑专业的工作。在编辑实务中,要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编辑校对工作的学习上,要树立学习蓝本,进行反复学习、交流、总结。《中国机械工程》非常重视编辑的业务学习,不定期地组织编辑集中学习,对于出版专业的资格考试,所有编辑都是一次性通过的;对于编辑校对的学习,选择了一些蓝本,如陈浩元老师编著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霍效光等编著的《量和单位的使用原则和方法》等。
4)夯实期刊报道领域专业知识背景[6]。要做好编辑工作,必须要对稿件内容相关行业有所知,如《中国机械工程》的编辑应该对机械行业比较熟悉,否则处理稿件起来就会无从理解、无从送审、无从下笔,也就只能过分强调“文责自负”,也就“来稿即登”了。因此,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背景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前提。如今的时代,学科的细分程度越来越大,而且各学科之间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期刊青年编辑不仅要掌握本门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使自己既是“杂家”又是“专家”,做到“专”与“博”、“独”与“全”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编辑的价值。专业知识背景对于青年编辑来讲又是一个硬性的指标,是一个必要条件,各编辑部引进人才时要深入考虑。
5)练就编外功夫。人具有社会属性,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编辑而言,第一,要学习如何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等打交道,以保障稿件流程的畅通[7];第二,要学习如何与学科专家和学者等打交道,以跟踪学科前沿的发展,练就敏锐的嗅觉能力;第三,要学习如何与期刊管理者及编辑同行等打交道,以增进理解、增加沟通协调;第四,要学习如何进行期刊经营等相关内容。
坚持学习,就会有收获;有收获,就要宣传表彰,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这样,就形成了“学习”到“成效”,再到“学习”的良性循环。
1)要加大期刊显性成效的宣传力度,让编辑团队感到整体的付出是值得的。多年来,《中国机械工程》获得了三届国家期刊奖、四届湖北十大名刊奖和一次成就奖,并十一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两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还先后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湖北十大有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2012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另外,《中国机械工程》还成功开展了多年的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所有这些,都是编辑团队持续学习、努力拼搏的结果。同时,每次成绩的获得都能激发团队掀起更高的学习热潮。
2)要树立编辑标兵,并学习编辑标兵,打造创先争优的编辑团队。编辑标兵是学习的榜样,其他编辑自评与其相比的不足,并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编辑在自评和学习计划方面不接受编辑团队的考核,在心理上也就没有压力。编辑标兵的产生有很多渠道,如每年年终组织的考核、每两年一次的省出版局和省刊协组织优秀编辑的评选、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优秀编辑的评选等。《中国机械工程》的编辑还有机械行业优秀工作者的评选渠道,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等的先进工作者的评选。编辑标兵的产生,是编辑在学习型编辑团队中的直接受益者。
3)挖掘隐性的学习成效。学习的收获并不一定都显性地表现在物质和精神的层面上。一些编辑确实很努力,进步很大,但是由于编辑标兵名额的限制,他们的成效很容易被忽视。如果长期这样,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严重影响其积极性。健康的编辑团队不会忽视每一个成员,因此有必要挖掘一些隐性的学习成效,然后加以表彰。如编辑部内部组织评选“编辑进步奖”、“编辑社会活动奖”、“编辑信息化工作奖”等,《中国机械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比较理想。
科技期刊只有建立一支学习型编辑团队,才能持续、高速地行走在发展的道路上。编辑团队只有将“学习”二字融入进去,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做到相互补充、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从而在整体上做到自我管理、调整及完善,形成高效的编辑队伍。笔者结合《中国机械工程》多年来的具体实践经验,从先进的学习理念、丰富的学习内容、切实的学习保障、显著的学习成效4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了编辑团队的学习型特征,为科技期刊同行提供一定参考。
[1]邱丽,柴键.论学习型编辑团队的建设[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1):123-126.
[2]刘玉明,李雪莲,陈峰,等.论科技期刊的学习型团队建设[J].编辑学报,2008,20(4):346-347.
[3]翁贞林.在编研结合中打造高校学术期刊创新型编辑团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096-1098.
[4]刘向红.论创建学习型编辑组织[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99-104.
[5]郭伟.科技期刊网络编辑部探析[J].出版科学,2008,16(1):68-73.
[6]郭伟,郭淑平,周佑启.浅谈当代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修养与成长[J].科技创业月刊,2009(9):104-105.
[7]郭伟,周佑启.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职责及实现保证——以《中国机械工程》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1):60-61.
(责任编辑:陈 旷)
G238
:A
:1673-0143(2013)04-0232-03
2013-07-01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
郭 伟(1972—),男,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和期刊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