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晖,李朝前,周汉香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80)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
贾 晖,李朝前,周汉香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80)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期刊学术质量。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加强科研道德宣传、提高编辑学术修养、利用网络和专业软件检测、加强与同类期刊联络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及措施,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净化科技期刊学术环境。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对策
科技期刊是传播和获得科研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刊登的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科技期刊的质量。由于升学答辩、职称评定、成果评奖等需要,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一股虚假浮躁之风,科技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给学术界带来极坏的影响。科技期刊编辑有责任和义务层层把关,防范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的发表。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掌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减少学术不端现象,提高期刊质量。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1]。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总结起来可概括为下列几种情形。
1.1 抄袭
简单的抄袭,作者只是找一个自认为偏僻的期刊,就是身边人不容易见到的文献,从其中精心挑选适合自己专业的文章,拿来照搬。“聪明”的作者,为了避免被人发现,主要的抄袭行为是段抄和句抄,先查找很多相关文章,再从每篇文章中取出一段或几段,在各段中间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文字,最后拼凑成一篇论文。
目前,“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针对收录的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基于这一点,有的作者钻空子,进行“专著缩写”,找一部相关专业的专著,抽出其中部分章节,调整一下前后顺序,归纳出一个内容摘要,完成一篇论文。
1.2 剽窃
科技论文的学术创新性和研究结论是其在期刊上发表最被看重的要素之一。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就是盗用别人的理念、算法或结论,将他人论文中的文字、概念、数据或研究结果占为己有[2],在参考文献中刻意地回避引用参考文献,让人以为该文具有新颖性,或引用的时候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1.3 造假
论文中体现出的研究成果,一般要有实验数据作佐证。有些作者为了让自己的论文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赢得期刊编辑的青睐,进行论文造假。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1)凭空杜撰。凭空编造研究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在没有确实实践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希望的目标,编造最终结果。曾经震惊世界的韩国黄禹锡造假干细胞事件,他的造假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就是学术造假的典型。2)修改数据。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作者修改真实实验的原始数据,严重违背事实;或者模拟前人的实验方法,总结前人已有的数据,当作自己的研究成果写进论文中。3)部分不真实。许多期刊编辑部一般对基金论文、专家投稿给予更多重视。为了尽快发表论文,某些作者在知名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挂名为作者;有的研究生作者不经导师同意,冒用导师的署名;还有的未经海外合作人同意,擅自署上其名等,希望通过专家的名人效应,以获得编辑和审稿专家的认可。或者虚拟基金项目和参考文献,伪造基金项目资助相关信息,以期获得编辑和审稿专家的好感,进而利于文章顺利发表。
1.4 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
一稿多投是作者同时将一篇文章向多个期刊或出版社投稿,结果造成一篇文章重复发表;有的作者将自己论文的题目和内容略作修改,论文的核心研究成果本质不变,改头换面,发表在不同的期刊;还有的作者为了凑足发表论文的篇数,基于同样的实验与数据,以相同或类似的成果,写成多篇论文发表,这些行为都是一稿多投的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非常复杂,抵制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依托舆论宣传与监督作用,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检测手段,提高编辑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专业识别能力,才能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防范作用。下面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予以探讨。
2.1 加强科研人员道德与诚信规范的宣传
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术道德的缺失和学术利益的驱动,因此要加强科研人员道德风范与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学术道德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设诚信的科研环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依托舆论宣传与监督作用。
加强诚信宣传和引导,做好疏导和宣传工作,让作者明白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是期刊编辑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期刊编辑,要多与作者沟通,引导他们逐渐走上科研诚信的正轨。搞好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编辑部可以利用投稿指南宣传出版道德规范,在期刊上适当位置增加警示,明确什么样的文章会或不会被视为学术不端行为,并在刊物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上旗帜鲜明地表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让那些人明显地感觉到,该期刊作风严谨,把关严格,使其望而生畏,主动退避三舍。
2.2 增强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的敏锐性
编辑人员的职业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强编辑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对防范学术不端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期刊编辑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自觉完善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提升个人修养,这是营造科研诚信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编辑同时还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的敏锐性。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做好稿件的审查、修改、整理等日常工作,更应该主动作为,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深入所学专业的学术研究,增加学术敏锐性,提高辨别真伪能力,增加发现学术不端稿件的概率。
2.3 利用网络和专业软件进行检测
网络和数据库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查阅文件。为防止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可以利用网络和专业软件对每一篇来稿进行严格检测,并将审查结果反馈给作者。
比较粗略的检测方法是利用百度和谷歌(特别是谷歌)这类强大的搜索引擎来检测,这种方式用来检测原搬照抄或只作略微修改的抄袭现象非常有效。
目前国内外开发了多种学术不端的检测软件,常用的如中国知网推出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查系统”(简称AMLC)、北京万方数据研发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等,这些学术不端的检测软件不仅成为一种工具,帮助编辑判断稿件的学术不端情况,也成为一种手段,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不可或缺的助手。
2.4 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和图片
观察来稿版面是识别来稿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之一。文中插图模糊不清,线条粗细不匀或有毛刺,直线呈小波浪,有的还有明显底色,这种图片基本非作者本人绘制,多为粘贴所致。表格、公式不是用Word中的表格工具所排,而是以图片形式出现,一般也是从其他文献或资料中移接过来;各表之间格式不统一,风格不一致,字体、字号混用,甚至表题序号混乱,带有或深或浅的底色,也都有“学术不端”的嫌疑。因此,要求作者提供原始实验数据和图片等完整实验信息,尽量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2.5 加强与同类期刊的联络
实际工作中,各个期刊社常常各自为政,相互之间联系较少,同时部分期刊的审读周期较长,作者利用这个空缺期,一稿多投,逃避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给重复发表创造了条件。我们需要加强同类期刊的联络,各界联手,齐抓共管,相关各期刊编辑部密切联系,互通信息。最好能共同开发出一个公用信息平台,在相关专业类型的期刊之间建立“在编稿件”、“拟刊登稿件”的共享目录,共同携手,从源头上杜绝重复发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凡恶意抄袭、屡教不改者,全体期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其列入黑名单,实施集体封杀。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这些人的不端行为通报其所在单位。
科技期刊中的学术不端现象客观存在,完全杜绝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维护科技期刊的声誉,重塑期刊的诚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期刊编辑应该提高主观能动性,加强责任意识,提升学术修养,辨识学术不端的各种表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
[1]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2):204-205.
[2]陈素军,徐文娟.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不端行为的防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93-696.
(责任编辑:陈 旷)
G237.5
:A
:1673-0143(2013)04-0169-02
2013-07-01
贾 晖(1969—),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