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稿源外流背景下学术期刊青年审稿人的选择

2013-02-19 09:55郭学兰王丽芳吴克力肖唐华
关键词:审稿人评议科技期刊

郭学兰,王丽芳,吴克力,肖唐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2)

优质稿源外流背景下学术期刊青年审稿人的选择

郭学兰,王丽芳,吴克力,肖唐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2)

中文核心期刊面临优质稿源外流的困境,使外审专家数据库中的青年审稿人信息收集与适审专家选择变得困难。为提高期刊的质量,结合《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的外审专家及主办单位青年学者的现状,分析青年审稿人对期刊质量的重要性及补充青年审稿人信息时遇到的问题,提出学术期刊准确选择青年审稿人及其适审范围的方法和对策。其中包括:根据在研项目和研究生论文选题确定专家研究方向,对比中老年审稿专家的意见,追踪和复核青年专家的评议能力,记录审稿态度等,编辑对专家实际情况的亲自验证也非常重要。

青年审稿专家;专家数据库;信息收集;适审范围

科技期刊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展示平台,报道的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成果。要保持学术论文的新颖性、时效性,就必须突出展现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思维的,代表本学科研究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在新的学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必然成为科技期刊的重要读者、作者和审稿人。科技期刊的外审专家作为论文最主要的把关人,需要不断补充新的青年审稿人。但是,不尽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得优质稿源大量外流,增加了青年审稿人信息收集和选择的难度。笔者尝试在我国现行的学术评价和期刊发展形势下,重新认识青年审稿人对期刊质量的重要性,分析青年审稿人信息收集和利用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1 青年审稿人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重要性和审稿的可行性

1)报道先进信息的科技期刊必然需要青年审稿人。在外审专家库中不断添加青年学者,是期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从外部环境讲,稿源流失加剧了SCI期刊对中文核心期刊的影响。竞争不仅表现在文章的学术内容上,也表现在语言上。中文期刊想要提高影响力和质量,除了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以外,还必须在学术水平上和文字语言(中文和英文两部分)上不断提高。长期以来,中文期刊注重的是学术质量,主要报道内容紧跟学科前沿,而往往忽视英文部分的形式和习惯,表现在摘要和图表的英文部分不符合英文习惯,虽有国际发行,录入了国际期刊(至少是期刊摘要)数据库,但语言上很难抓住读者。而青年审稿人通常英文水平较高,尤其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均发表过SCI论文,因此期刊请青年学者审稿将是必然选择。

从编辑流程上讲,有生命力的期刊具有能“新陈代谢”的动态审稿专家系统[1]。通常编委会是选审稿件和保证期刊质量的权威决策机构,但是专家往往存在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社会活动多、精力有限的问题,其审稿慢,甚至基本不审稿。结果必然是稿件分配极度不平衡,个别有意愿肯花时间审稿的专家工作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审稿疲劳,降低效率和审稿质量。青年审稿人的补充犹如输入了新鲜血液,期刊必将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从青年学者角度讲,他们的经历和学识更符合科技期刊传播最新科技信息的特征要求。世界卫生组织认定44岁以下为青年人[2]。这个年龄段的学者普遍经历过研究生阶段,在选题、实验设计和结果的分析上都得到过锻炼,具备一定跟踪学术前沿信息的能力和敏感性,了解某一专业学科或研究方向的背景和动态发展,并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具备了科技写作的能力。如果继续在科研岗位上工作,他们必然成为科技期刊的主流作者。因而适度将其培养成审稿人也就必然成为编辑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2)青年审稿人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为科技期刊审稿是可行的。聘请青年专家作为外审专家,对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是可行的。有数据显示[3],2006-2008年间,国家自然基金(NSFC)委员会指派了49名青年参与750余项青年基金申请书的评议,根据管理科学和工程学科评议质量的后评估,发现青年的评议结果与综合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一致性逐年增大,说明那些曾经获得NSFC资助的青年人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对他人的申请项目给予恰当的评价。同理,请他们为科技期刊审稿也应是可行的,审稿的结果也将是可信的。

2 优质稿件外流背景下收集青年审稿人信息遇到的问题

青年审稿人在期刊审稿专家队伍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准确地收集更新青年审稿人的信息,准确选择合适的审稿人却因为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方面青年学者承担着主要的科研任务,逐渐成为专业的领军人物。在如今专业细分、学科不断交叉的背景下,青年学者参与的研究项目和选择的研究方向代表着学科领域的前沿,所发表的论文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国内的科技期刊上,他们的名字往往只出现在共同作者之列,文章的主题通常并非他们的主要方向,更没有准确的电子邮件联系方式,能够联系到的通信作者又往往是科研事务和社会事务均非常繁忙的主任或校长。邀请这些通信作者为中文核心期刊(如专业受众较小的《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审稿基本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促使科技工作者将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更多地以英文的方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逐年增长,都使得中国的青年学者具备了很强的发表实力。以近3年油料所(学报的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发表的论文统计结果为例:2010年发表17篇SCI论文,2011年和2012年迅速上升到39和49篇,上升的速度分别为71%和26%。尽管在《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也有增加,但速度仅为17%和6%。分析原因:一是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成果逐年增加,高水平的文章自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二是学术评价导向,单位重点奖励SCI文章,而中文核心期刊的奖励幅度不升反降。现实情况说明,导向的力量足以使作者转而将文稿投向SCI期刊,而不是我们的学报。

当大量的青年学者将文章投向国外的英文期刊时,收集他们的姓名、联系方式、研究方向等信息就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同音同名的作者没法区分。汉字是非常丰富准确的,以中文表述作者姓名更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而英文则无法区分同音同名的中国作者。比如王艇作者,在英文期刊中写为Ting Wang,那么如何知道他不是王挺或者王庭?尽管通过联系单位、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等多个途径可以缩小搜索的范围,但不能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二是语言的障碍,增加了收集难度。通常编辑需要经常阅读相关专业的SCI文献,了解专业动态,熟悉专业领域的有突出成就的研究团队和学者,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本专业的人才行情。然而这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要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和阅读文献,在编辑任务并不轻松的前提下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

三是收集到的信息不一定准确。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青年学者大多数只作为SCI文章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而在中文期刊上不发表第一作者的文章,最多只是共同作者。当编辑用通常的手段在“中国知网”上搜索青年专家信息时,可能更多地看到研究生的研究内容,距离这些青年专家本人的研究方向相去甚远。

另外,青年学者的流动性大也会给准确收集信息增加难度。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地位的青年专家大多具有海外经历。他们在出国前、留学期间和归国后从事的科研内容可能相差很大,在当今学科分化交叉频繁的科技时代,离开该领域数年后,较早期的研究方向可能变得不再是专家的适审专业领域。

3 准确选择青年审稿人的方法

1)青年审稿人的信息收集。青年审稿人的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研究方向和内容。收集的方法无外乎是从专家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章,参与的研究课题、获得资助的基金或专利、所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等内容中获取信息。青年专家往往因撰写项目申请书、论文和成果,辅导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与论文写作和答辩,达到了本研究方向的较高水平,从而更适合审理这一方向内容的稿件。

二是学术水平。根据唐莉[4]所构建的专家基础识别指标体系,学术水平的指标包括专业技术职务、专业研究时间、学历或学位、学术荣誉和研究成果。从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来看,其中的研究时间和研究成果信息最为重要。当年的博士论文或许发表在影响因子很高的SCI期刊上,但是不等于该毕业生一定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因为必须考虑客观因素(比如导师的学术水平、所在实验室的前期积淀),通过进一步调研确定其本人的学术水平。

三是评议能力,包括精力和评语的学术水平。青年学者工作在科研一线,方法和理论与时俱进,因此他们更擅长同行评议。不过,一些学者或者更擅长自己动笔写,或者擅长进行语言文字的修改,结果忽视了对稿件学术质量的把关。因此需要同时对比中老年审稿专家的意见,追踪和复核青年专家的评议能力,选择更好的评议人。

四是审稿态度。在期刊的专家数据库中记录每位专家的审稿态度非常重要。有些专家尽管学术水平很高,但是他们不熟悉我们的期刊,或者出于对作者的同情、顾忌同门师兄弟的人情等,使得审稿敷衍,或轻重拿捏不到位,干扰了审稿的结果,降低了审稿质量。

2)选择青年审稿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选择青年审稿人是科技期刊的常态化工作,也是对中老年外审专家的有益补充,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从学术思想上看,青年科学家因为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思想开放不保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新课题、新方向通常更容易认同;但是他们尚未在学术上取得满意的成就和地位,因而容易产生较强的名利思想,容易被一些时髦和肤浅的思想打动或淹没[5]。

从时间和精力上看,尽量避免选择行政职务高和社会活动繁忙的专家,避免选择同时担任一个以上期刊的编委或审稿专家的青年学者。各种学术光环下,青年专家未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审阅每一篇稿件,结果难免敷衍。

编辑的亲自验证很重要。不少专家在编辑部的期刊专家库中就是一连串的字符,即便常有邮件往来,也少有言语沟通和面谈机会。因此,最好能经常与这些专家面对面地沟通,一方面增进相互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准确地把握动态,修正他们的适审范围。另外,专家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人格魅力和敬业态度也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可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就需要编辑多参加研讨会、答辩会,亲自和专家进行语言交流,加强人性化的沟通和了解,从而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

[1]益西巴珍.吐故纳新:审稿专家队伍持续建设的措施[J].编辑学报,2008,20(6):526-528.

[2]朱马烈.世卫组织确定新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EB/OL].(2013-05-13).http://world.huanqiu.com/ regions/2013-05/3930101.html.

[3]刘作仪.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青年评议专家评议工作质量的后评估[J].中国科学基金,2010(1):39-41,46.

[4]唐莉.基于熵权法的同行评议专家选择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95-97.

[5]游苏宁.吸收中青年科学家参加期刊编审队伍[J].编辑学报,1995,7(4):221-223.

(责任编辑:陈 旷)

G238

:A

:1673-0143(2013)04-0120-03

2013-07-01

郭学兰(1970—),女,副编审,博士,研究方向:油料作物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审稿人评议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18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