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如何融入数字出版时代

2013-02-19 09:55吴克力王丽芳郭学兰肖唐华
关键词:科技期刊稿件期刊

吴克力,王丽芳,郭学兰,肖唐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2)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融入数字出版时代

吴克力,王丽芳,郭学兰,肖唐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2)

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转变主观意识,顺应时代要求,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具有更加高远的前赡性,增强数字出版意识,掌握相关技术手段,在建立独立网站、改变工作流程;建立网刊发布平台,提高网络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做好准备。特别要坚持内容为王,争取优质稿件、优化选题和栏目设置、注重“查新”,进一步强化论文的质量控制,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不断发展与繁荣。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主观意识;技术手段;质量控制

随着互联网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数字出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数字出版是出版领域的一次新技术革命。以现有技术来看,无论是从传统纸媒出版物向数字出版物的转化,还是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等,均能实现数字出版,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

1 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近10年来,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每一个环节,传统平面媒体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读者传统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大幅上升。1999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2003年为51.7%,2005年为48.7%,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然而与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相反,近年来中国人的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已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根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传统平面媒体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国民纸质阅读率下降,网络阅读率从1999-2010年持续上涨,增长了近30倍[2]。据资料显示,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分别达到1051.79亿元和1377.88亿元,均超过了传统纸媒出版[3]。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数字出版技术”列为发展创新的重点[4]。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8月16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4-5]。”由此可见,互联网改变着国人的阅读习惯,“侵蚀”民众的阅读传统,面对挑战,传统出版科技期刊编辑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乱了方寸,应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劣势,主动融入数字出版时代。

2 转变主观意识,顺应数字出版的要求

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信息流通的全球化,国际优秀科技期刊对国内期刊的冲击越来越大,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在主观意识上发生根本性地转变,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具有更加高远的前瞻性。

2.1 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由于我国的出版管理经营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期刊编辑抱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但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将科技期刊的竞争推向了风口浪尖,国内的市场不仅是国内期刊之间的竞争,更是与国外期刊的激烈竞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积极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2 具有更加高远的前瞻性

根据国外科技期刊规模化生产的出版经验来看,集团化将成为我国与国际期刊出版缩小差距的必然选择。科技期刊编辑不能仅将目光放在案前的稿子上,还应具有更加高远的前瞻性。

2.2.1 重视出版物的数字版权保护 期刊数字化出版,版权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作者享有的著作权,在进行数字出版的过程中,期刊编辑应当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处理好相关作品的数字版权问题。期刊编辑在与作者进行约稿协议签订时,要求作者授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权利是可能的,关键是要给作者讲明授权后的预期利益和现实利益,比如网络传播能迅速扩大文章影响,提升作者的知名度等。

2.2.2 探索数字出版的经营模式 目前,很多期刊社习惯于以传统的思维模式来经营数字出版产业。把纸质期刊简单地放在互联网上或手机平台上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收益。国外较为成功的数字出版经营模式有:苹果的内容平台加终端设备、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艾斯维尔和斯普林格的专业数据库。这些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交易产品和提供服务两个方面。电子期刊付费下载、数据库在线服务等[6]均属于通过交易产品而获得收入,而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等则属于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入。由此可见,数字出版形态不同,其赢利模式也有很大差异。期刊社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优势进行研究,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数字出版经营模式。

2.2.3 探索新的出版之路 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下,科技期刊编辑是内容的提供者,表现为对科技论文的加工和呈现。而数字化出版时代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正在向信息资源服务方面延伸。科技期刊编辑通过期刊网站的导读、评论、博客等功能,以多重手段有效引导读者进行深入阅读,并开辟论坛进行编读互动。此外,编辑充分利用科技期刊内容生产和数据库资源的优势,对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创造出新的特色资源和个性化的增值服务[7]。

3 注重数字出版技术应用,加快转型步伐

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是对期刊整个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体例、出版传播方式的革命性整合和再造;它模糊了编辑、印刷、出版之间的界限,淡化了“刊”与“期”的概念,数字出版的特征使传统出版期刊编辑面临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3.1 建立独立网站,使用稿件采编系统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编辑工作流程因为周期长、工作量大、效率低等缺点已不能适应目前信息时代的要求。2010年1 86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有1 105种期刊有自建网站,其中超过60%的期刊网站使用了网络稿件采编系统[8],目前使用较多的采编系统有玛格泰克、勤云、Scholar One等。期刊编辑部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熟练掌握稿件采编技术,使用这些包括在线投稿、接收、送审、退修改、编辑加工、录用等编辑流程的稿件处理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3.2 建立网刊发布平台,提高网络期刊影响力

网络平台可以加快文稿的发表速度,为读者提供更加快捷、人性化的阅读服务。随着新型出版载体和模式的日趋成熟,各类网络期刊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传送到各种阅读终端。建立一个为读者提供服务和主动宣传、推广期刊内容的网络期刊发布平台,是提高网络期刊影响力和加强编读交互的有效方式[9]。

3.3 为数字出版作好技术准备

在数字出版技术对编辑素质不断提出新要求的今天,传统出版期刊编辑不仅要熟练地使用基本的文稿编辑软件和专业处理软件,还需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以满足在纸版期刊转换成数字版时增加音频、视频、超级链接、信息检索、在线订阅、意见反馈、论坛等功能。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需要自主学习网页设计、构建、使用相关的技术知识,重新规划数字化产品的模块、层次,分配各种媒体的运用比例,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的优势[10]。另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应该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加强网络语言的学习,对网站进行有效维护,此外,为了增加科技期刊网站的能见度和访问量,科技期刊编辑有必要掌握部分网站搜索引挚优化知识,在网上妥善安排内容,并对期刊网页进行相关优化,还可借助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同步宣传期刊内容[7]。

4 坚持内容为王,强化论文的质量控制

传统和数字出版只是出版载体和形式不同,二者的核心都是内容。在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论文质量依然是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的保障。传统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在期刊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是其优势所在,应继续发扬光大。

4.1 争取优质稿件

科技期刊品牌的立足点是其内容的学术质量,丰富的稿源又是期刊内容质量的保证[11]。论文的学术质量是其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期刊和科研成果的主要原因所在[12]。多年来,笔者所在的编辑部根据作者的研究现状(已发表论文分析),有的放矢地组、约稿,编辑还积极参加油料行业学术年会和专题研讨会,一方面掌握学科发展动向;另一方面加强与专家沟通,主动向承担高新技术研究项目的专家约稿。近年来还加大对综合性和农业大学的宣传力度,争取到一大批学术水平较高的博、硕士论文。在稿件的刊发上不墨守成规,发表计划可作微调,对学术水平高、科学价值大、具有导向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论文优先发表。同时还积极配合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项目,及时报道相关的研究成果[1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以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大幅度提高期刊论文出版速度,加快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优先数字出版在保证出版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它快速发表的独特魅力,吸引我国优秀稿件,减少我国优秀稿件外流。

4.2 优化选题和栏目设置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选题和栏目设置是“内容为王”的具体体现。例如,由于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广泛关注,国家资助的项目也不断增加,我们在2004年增加了“测试与加工”栏目,使本刊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另外,对国内与本刊类似的学报刊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分析,以确定本学科的热点研究问题,从而指导选题,并不断调整各方面研究论文的刊发比例,对提高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起到了重要作用[14-15]。

4.3 注重稿件的“查新”检测

科技期刊编辑在收到稿件时首先需要查阅当前已发表的论文中有无与本稿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即稿件的“查新”检测。虽然大部分稿件可以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测,但是这些软件只能鉴别稿件和系统数据库中文章的重复率;更重要的是,科技期刊稿件中包含大量的图表,这些数据正是实验的精华所在,而图表内容依靠软件很难检测出是否存在问题。编辑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确定检索的关键词、摘要,在数据库中搜索出相近的文章,仔细核查其主要的学术观点、论证过程及结论等是否与本稿件相似,最终做出“查新”检测的判断,确保论文的学术原创性。

5 结语

虽然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提出了挑战,但也拓展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从心态上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对自我定位进行调整,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自身优势,紧跟数字发展步伐,努力掌握新技术,把自己打造成为“复合型”的编辑人才,以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与繁荣。

[1] 佚名.中国读者传统介质图书阅读率下降网上增7.5倍[EB/OL].(2007-04-23).http://news.QQ.com.

[2]彭德倩.国民传统阅读率6年下降网上阅读率上升[N].解放日报,2008-11-03(15).

[3] 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 2012.

[4]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466-469.

[5]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0-08-16).http://www.gapp.gov. cn/cms/html/21/1385/201008/703050.html.

[6]宋迎迎.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J].传媒观察,2011(6):52-53.

[7]顾凯,邹栩.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职能、工作方式转变及自我调整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99-501.

[8]程维红,任维红,任胜利,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3(1):78-80.

[9]刘冰,游苏宁.集群化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498-501.

[10]徐连敏,韩凤,黄石麟,等.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技版社,2008:166-169.

[11]王应宽.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285-290.

[12]公晓红,冯广京.我国期刊核心竟争力研究评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82-188.

[13]吴克力,王丽芳,郭学兰,等.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实用之策——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234-236.

[14]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947-949.

[15]肖唐华,王丽芳,吴克力.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学术期刊选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52-55.

(责任编辑:叶 冰)

G232

:A

:1673-0143(2013)04-0101-03

2013-06-08

吴克力(1961—),男,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学。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稿件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