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幼苏 宋艳粉
道路自信与中国梦
韦幼苏 宋艳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与历史使命。梦想变成现实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正确的道路选择。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意味着否定改革开放,断送改革开放的成果与社会主义事业,中断和阻碍中华民族奔向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而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不可能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福祉,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远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歧途邪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
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韦幼苏,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宋艳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生。(天津 300071)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而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必须深刻认识到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必要性。
虽然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何谓 “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明确的指向,但笔者认为这是指改革开放以前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路。理由主要有二:首先,这里的道路问题,不是指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的一般道路,而是特指中国如何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其次,改革开放伊始,在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就强调既要防右更要反“左”。防右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或者说反对西化的思想倾向,而反“左”就是要反对重返改革开放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思想倾向。既然 “改旗易帜的邪路”指的是资本主义道路,那么 “封闭僵化的老路”就应该是改革开放前受苏联模式影响下的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究竟如何进行,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这样的实践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现成答案可循。十月革命解决了革命与政权问题,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却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在列宁领导时期,苏维埃俄国经历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由于国内复杂的阶级斗争态势和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的敌对态势,苏维埃俄国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以完全的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的早期形态和一种特定时期的历史模式,是一种备战型的经济模式[1]。这种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适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苏联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模式以及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地受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由于苏联一直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是普遍规律,有着普遍的国际意义。”[2](P1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不同程度地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国也不例外。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要求各国经济从粗放经营发展为集约经营,但苏联却长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体制创新。这种封闭僵化的状态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总体效益差,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发扬。对外关系中搞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特别是作为执政党,苏联共产党在思想上长期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拒绝调整与改革,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组织上,任人唯亲,组织涣散,导致党的凝聚力下降。在作风上,苏联共产党的部分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脱离群众,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最终,这些因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理论本质而产生的弊端,在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催化下,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在1958年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以计划经济体制、“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为主要特征,以超越发展阶段的“大跃进”、阶级斗争扩大化和 “文化大革命”为主要内容。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向前,虽然社会主要矛盾依然存在,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道德滑坡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等等。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而不是重走回头路——封闭僵化的老路,因为那意味着否定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整套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其结果就是断送改革开放的成果与社会主义事业,中断和阻碍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所以,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总结党90多年奋斗创造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笔者认为,所谓 “改旗易帜的邪路”,主要是指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完全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放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种情况是指照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的思想倾向,一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概而言之,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旨就是要使中国全盘资本主义化。苏东剧变以后,以经济自由化、全面私有化为要旨的新自由主义,伴随经济全球化大潮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中国国内也甚嚣尘上。
马克思曾经在 《共产党宣言》中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马克思同样也科学地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终将为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冷战结束之际,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宣称了历史的终结,资本主义已经无可替代。但是,这种说法从一开始就错了。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承诺实现平等的思想永远不会改变。而且,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所施行的资本主义,达到了各个方面都让人满意的程度。2012年1月30日,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肯尼斯·罗戈尔,在达沃斯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资本主义体制的问题,在于近期各阶层之间的财富积累速度不同。过去20年里,发达国家的富人越来越富有,而劳动阶层则不像资本家那样快速积累财富。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把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也归结为不平等现象:“资本主义曾经历过多次存在危机,而现在这次却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结果却很简单:不平等现象极端严重并在不断加剧。目前全球有6100万人掌握着相当于35亿人所拥有的财富。”[3]
根据日本大阪大学未来战略机构教授凯文·拉弗蒂的文章,美国麦当劳员工要是想挣到他的终极老板、麦当劳CEO詹姆斯·斯金纳一年就能挣到的880万美元,就必须每周工作40小时,全年无休地连续工作550年。而1950年,美国年薪最高的CEO的收入只有车间工人的40倍。显然,以通过个人奋斗实现富裕生活为核心内容的“美国梦”,对普通劳动者来说,几乎接近空想。
在前苏东地区,转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并没有给那里的国家与人民带来普遍的繁荣与富裕。在实行新自由主义“休克疗法”的10年里,俄罗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下降了50%,综合国力大大削弱,贫富差距扩大,腐败问题丛生。东欧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也同样在新自由主义政策下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拉丁美洲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纳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失业率剧增,贫困化人口问题日益严重,整个拉美地区贫困人数上升到总人口数的44%。大批民族企业倒闭,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国家职能明显削弱,社会发展失衡,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频发”。[4]
新自由主义同样对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冲击,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受危机波及的国家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口激增、税负加重、物价上涨、实际收入减少等不良后果。在文明古国印度,印度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阿伦德哈蒂·罗伊认为,资本主义正在毁掉印度,“在这个有12亿人口的国家,最富有的100名印度人如今拥有的资产规模,相当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就有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过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努力与尝试,但最终都归于失败。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7年《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公开发表以来,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颇有市场的社会思潮之一。作者在文中提出 “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主张。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思想体系的总称,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议会道路等,其理论实质是在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度的框架内,通过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改良的途径,逐步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渐进地实现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等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民主社会主义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是资产阶级左翼政党发展经济、治理国家、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但是,“事实证明,具有全体国民医保和社保系统、劳动时间少、休假时间长、退休早、分配比较均衡等特点的欧洲式资本主义体制不可能持续下去”[5]。更何况,自从1997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举起以改革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为富人减税、放松市场管制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条道路”的旗帜后,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际上与新自由主义已经难分伯仲了。
总之,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福祉,民主社会主义同样不是福音,这两者都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远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歧途邪路。
中国梦不只是13亿中国人对自己个人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也是13亿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史命运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梦想,践行这样的承诺,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探求复兴之路的历史新篇,是中国共产党人顺时应势的正确抉择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中国人民不仅要继续深受封建压迫,而且还要屈辱地遭受外国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正因此,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成为中华民族一代代志士仁人薪尽火传的不懈追求。然而,通过什么道路才能实现这样伟大而美好的梦想呢?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不能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及立宪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也曾经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和平变革,但最终还是抛弃了对当权者的幻想,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革命道路,并提出了以“三民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然而,作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6](P1471)这个论断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富强梦想的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赢得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偏差和失误,但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从经济发展上看,虽然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7.288 2万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7]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尊重和保障。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也被党的十八大报告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总之,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快速向前推进。
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延续,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新征程。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必将谱写出繁荣与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
任何道路、理论和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需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减少制度漏洞,克服制度弊端来实现。[8]
正如毛泽东在1960年所总结的那样,从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间,苏联模式成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二选择。但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后不久,毛泽东就发表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为警示,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虽然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也曾发生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还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独创思想,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中,开创了新天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中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不仅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而且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完善与发展。[10]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与基本原则。“中国模式的成功确实表明,只要符合一国的文化和历史,许多政治治理模式都可以成功。中国成功的意义不在于向世界提供一种替代模式,而在于展示其他的成功模式是存在的”[11]。
总而言之,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能带来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改旗易帜的邪路则只能彻底断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连接现实与梦想的唯一桥梁。
[1]谢嘉.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启示[J].宏观经济,2010,(10).
[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认为极端不平等加剧资本主义危机[N].参考消息,2012-01-31(10).
[4]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方新自由主义不是“灵丹妙药”[J].红旗文稿,2012,(14).
[5]哈佛大学教授认为资本主义无法用中国模式替代[N].参考消息,2012-01-30(5).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韦幼苏.试论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J].江淮论坛,2013,(5).
[8]骆郁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信[J].江淮论坛,2013,(4).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李建华,严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1]中国模式终结西方民主“唯一合法性”[N].参考消息,2012-12-31(14).
【责任编辑:叶 萍】
D24
A
1004-518X(2013)12-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