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龙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许浑,字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载:“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发,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1]许浑被后人誉为“晚唐正变之首”[2]。其诗在元前影响甚大,其中尤以两宋时期为代表。
许浑现存诗歌皆为律诗,尤擅七律,南宋学者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曰:“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语长气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实意虚者又几乎塞。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3]15范晞文此处评价虽有夸大之处,但纵观两宋诗坛,许浑七律诗确实受到普遍的推尊与模仿。这一点少有研究者注意。故兹从遣字用句、章法格律、审美情趣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对之进行论述。
两宋诗人在遣字用句方面所受许浑影响甚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字法的学习;二是对句法的偏爱;三是改动许浑诗中的个别字词,化用其句而自成己篇,从而进行效仿。详论如下。
一是学习许诗的字法。“字法”者,即“炼字”。古人对“炼字”极为重视,如南宋诗论家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八中便明确指出:“作诗在于炼字”[4]。许浑在“炼字”方面,可谓颇具匠心,同时又有章法可循。细读许诗,即可发现最突出的一点为许浑诗爱用数字构成对偶。其中,尤其热衷于用“一”字和其他数字作对。许诗中,此类数字对中使用次数最多、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以“一”对“千”,多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佳句。如《和友人送僧归桂州灵岩寺》云:“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又如《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云:“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总的看来,许诗“一”字对的运用,形式多样,表现力强,读来气韵流动,饱含感情,大大深化了主题。
以“一”对“千”的字法,多为两宋名家所效仿。胡应麟《诗薮》云:“宋初诗人学晚唐者,寇平仲‘江楼千里月,雪屋一龛灯’,许浑语也。”[5]确实一语中的,所言不虚。林逋《闻叶初秀才东归》颈联“吟生千里月,醉尽一囊钱”[6]句,亦可说是对许浑此类字法的模拟。
二是偏爱许诗的句法。许诗觅句有法,喜作拗变,这是许诗的鲜明艺术特征。清王士祯《分甘余话》卷三云:“唐人拗体律诗有两种,其一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如老杜‘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诸篇是也;其一出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许浑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也。”[7]此话极为切合实际。许浑在实践上对杜甫的拗体律诗加以继承和发展,将其不规则的拗律改变成规则的拗律,“以击撞波折克服用韵过于圆熟顺滑的弊病”[8]。许诗拗变别具一格,故清李重华称之为:“乃拗体中另自成律”[9]。
许浑诗歌拗体,读来音节和谐,抑扬顿挫极富音律感,同时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易于学习掌握,迎合了江湖诗人作诗刻意求工且无意于苦吟的审美趣味。因此,江湖诗人对许诗尤为偏爱并尊之曰“丁卯句法”。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五《拗字类序》中清楚地指出这一点:“今‘江湖’学诗者,喜许浑诗‘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以为丁卯句法。”[10]
三是化用许诗而自成名篇。两宋诗人对许浑诗歌遣字用句学习的表现,还在于对许浑诗句的直接模拟。其中,仅仅改动个别字句,就自成名篇。
直接受许浑诗句影响的作家,以曾极与陈允平为代表。曾极《新亭》云:“春山四合绕天津,风景依然似洛滨”。其中“风景依然似洛滨”乃化自许浑《金陵怀古》之“惟有青山似洛中”句。江湖诗人陈允平《题灵隐寺泉》中的“石屋雨来春树暗,海门潮起暮云高”,则是化用许浑《登故洛阳城》中的“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一句。
间接受许浑诗句影响的以王安石最为突出。北宋吴开《优古堂诗话》卷一“两山排闼送青来”云:“荆公诗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盖本五代沈彬诗‘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彬又本唐许浑‘山形朝阙去,河势抱关来’之句。”[11]又许浑《南亭夜坐贻开元禅定二道者》有“高树有风闻夜磬,远山无月见秋灯”句。刘沧《咸阳怀古》诗云:“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南宋范晞文认为刘氏之作后出转精,其《对床夜语》卷五云:“(刘沧诗)尤为工妥。王荆公‘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之句必由此联出也。”[3]35王安石或通过沈彬、或取道刘沧,从而间接对许诗名句进行模仿。这一点非常明显,亦可验证许浑对两宋名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元诗四大家”之一范德机《诗法正论》云:“律诗第一联是起,第二联是承,第三联是转,第四联是合。大抵起处要平直,承处要从容,转处要变化,合处要渊永。”[12]可见,前人写律诗对章法极为重视,尤其讲究起、承、转、合之变化。两宋诗人非常重视对许诗章法结构的学习。
许浑七律诗很讲究章法,其结构有法可依,一般呈“三部式”特征。此点特征在许浑的怀古诗中最为典型。所谓“三部式”,即一首诗歌:开篇引题;中间申述题中之意,往往是写景;最后以抒情卒章。
“三部式”结构的诗如《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诗歌首联点题,“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之曲《玉树后庭花》。“王气终”,指出南陈小朝廷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为杨广所率领的隋朝大军所灭。中间部分具体描写覆亡后的衰败之景:颔联以片片松楸与千官荒冢,参差残宫与高低禾黍;共同组成了一幅黑白色调的水墨山水画,影射出金陵颓败凄寂的景象。颈联中,诗人由实入虚,借助“石燕”、“江豚”的传说,写出晴雨相间,风云变幻的沧桑。点染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同时暗示世事苍生的无常不定。最后,诗人抒情:“英雄”一去,豪华殆尽,抚古惜今,意在预说衰败的唐王朝必将同陈朝一样走向衰亡。此类三部式诗还有许多,如《咸阳城西楼晚眺》、《送客江行》、《送杜秀才归桂林》等。
许浑的怀古诗与晚唐同类题材创作的诗人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融深邃悠远的思想内涵于意味深长的山川景色之中,同时以三段式的结构为表现载体,从而形成一种特点鲜明且易于掌握的怀古范式。
许浑的“三部式”怀古诗得到两宋诗人的肯定和模仿。如周弼,生活于南宋之末,与许浑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王朝末代的阴影折射在诗人的心湖,泛起层层的涟漪。同样的感慨,让周弼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许浑的怀古之诗。如《严陵钓台》云:“睛江万里绿波来,惆怅君房去不回。秦苑山河归故国,越乡风雨闭荒台。春风一道江蓠绿,落日千峰杜宇哀。欲访钓台无处所,野花如雪满汀开。”在章法结构、谋篇布局上面纯然是师承许浑的“三部式”,首联点明题旨,中间写景。尾联“欲访钓台无处所,野花如雪满汀开”抒情,且在构思命意上与许诗“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一句颇为相似。皆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尝云:“宋诗如林和靖《梅花诗》一时传诵,‘暗香’、‘疏影’,景态虽佳,已落异境,是许浑至语。”同卷又曰:“(严羽《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七言律得一联云‘晴江木落时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然是许浑境界。”[13]林逋是宋初“晚唐体”诗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善于造境,不下唐人。严羽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诗人、诗论家。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林逋、严羽的作品都受到了许浑的影响,与许浑之精致细密的诗境有相通之处。看来,从时间段来说,由北宋初年至南宋后期;从受众来言,无论是晚唐体的拥护者,还是盛唐诗的号召者,皆不免受到许浑诗境的影响与笼罩。
许浑作诗又时有俗语。南宋陈后山《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云:“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江湖诗人多学习许诗诗风浅近、时用俗语的特点。如刘克庄、戴复古、周弼、姜夔、陈允平、曾极等人。他们某些作品亦被人贬为“村儿之语”。如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云:“复古‘一心似水唯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高菊间‘主人一笑先呼酒,劝客三杯更当茶’,王梦弼‘三年受用惟栽竹,一日工夫半为梅’,方翥《寄友》‘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程东夫‘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当时自以为入情切事,不知皆村儿之语,徒供后人捧腹耳。”[14]
在审美情趣上,受许浑影响最大且最为高明的诗人当属陆游。钱钟书《谈艺录》云:“《养一斋诗话》卷四、卷五皆谓:放翁虽尝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而所闲居遣兴七律,时仿许卯云云,颇有见地。……江西宗派悬晚唐为厉禁,陈后山《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末韵即曰: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放翁嗜好,独殊酸咸,良由性分相近,譬如丁卯《陵阳初春日寄汝洛旧游》云:‘万里绿波鱼恋钓,九重霄汉鹤愁笼。’放翁反其意 《寄赠湖中隐者》云:‘万倾烟波鸥境界,九天风露鹤精神。’丁卯赠《王山人》云:‘君臣药在宁忧病,子母钱成岂患贫。’放翁《幽居夏日》仿其体云:‘子母瓜新间奠俎,公孙竹长映帘拢’此皎然《诗式》所谓偷‘格’。”[15]
正如钱钟书所言,陆游对许浑创作技巧的借鉴接受,在其闲适之作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充分。放翁虽尊崇盛唐而轻卑晚唐,但其部分诗歌却俨然晚唐风味,特别是闲居遣兴七律,其纵情烟波,落笔幽居的审美情趣与许浑的“丁卯体”何其相似乃尔。表面看来,放翁是违心作高论,其诗学观念与实际创作凿枘不投。但实际上,这既是时代风气使然,亦说明了许浑诗歌的艺术魅力是难以阻挡的。
北宋初年,“西昆诸公之拟玉谿,但学其隶事耳,殊滞于句下,都成死语。其余宋初诸贤,亦皆域于许浑、韦庄辈境内”[16]。南宋中期以后,晚唐诗风大炽,许浑的诗史地位更是得到了诗家的重视。江湖诗派即奉许浑为其宗师之一,如该派颇有影响的诗人周弼“以唐诗自鸣,亦惟以许集谆谆诲人”[3]15。研究表明,北宋的林逋、王安石、寇准,南宋的陆游以及周弼、曾极、陈允平等江湖诗人,成就和影响都不容小视,他们的若干作品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许浑诗歌的学习与模仿。许浑对两宋诗人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1]辛文房.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0:241.
[2]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84.
[3]范晞文.对床夜语[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4]魏庆之.诗人玉屑[M].北京:中华书局,2011:240.
[5]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22.
[6]林逋.林和靖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19.
[7]王士祯.分甘余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9:68.
[8]罗时进.唐诗演进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45.
[9]李重华.贞一斋诗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929.
[10]方回.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07.
[11]吴开.优古堂诗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3.
[12]陈伯海.唐诗学史稿[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354.
[13]王世贞.艺苑卮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68.
[14]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37.
[15]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8:316.
[16]姚鼐.近体诗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