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 丽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其生活和文化的体现。我国朝鲜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的主体是由朝鲜国和韩国的移民组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他们在中国扎根,并形成一个独立的民族——朝鲜族。所以说,我国的朝鲜族,是一个迁入民族,这个民族的特点是,在迁入我国之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经济、生活、文化的传统习惯,这种风俗习惯不因生活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从音乐方面来说,朝鲜族民间音乐是在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形成于朝鲜半岛。随着朝鲜族人民迁入我国定居,他们带来的朝鲜族音乐又吸收了中国音乐因素,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音乐。可以说,我国的朝鲜族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以朝鲜半岛的朝鲜族音乐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地音乐文化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保存、继承、发展朝鲜族音乐,本文对现存的朝鲜族音乐的保护情况、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朝鲜族民族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我国朝鲜族传统音乐主要是民间音乐,其他类型所占比例很小,在民间更是难以看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入我国的朝鲜族人民几乎都是贫困农民,他们大多只熟悉民间音乐。朝鲜族民间音乐包括两部分:一是民歌、盘索里、杂歌、社堂歌等组成的声乐部分;另一个是伽倻琴、洞箫、长鼓、扁骨等组成的器乐部分。
1.朝鲜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情况
我国历来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自1950年开始,国家就进行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例如,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朝鲜族自治区域就通过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民谣歌手选拔赛”、“民间艺人公演大会”、“民间艺术节”、“民间音乐之夜”等活动来挖掘和收集朝鲜族民间音乐。通过这些活动也发现了一些朝鲜族音乐人才,如:擅长西道索里的赵钟周、金文子,擅长南道索里的朴贞烈、李金德,擅长西道、南道索里的申玉花,洞萧演奏家李任龙等,这些民间艺术家在我国朝鲜族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保存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延边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关于朝鲜族民歌的《民歌集》,60年代又出版了《朝鲜族民谣集》、《朝鲜族革命歌谣与童谣》的油印本。朝鲜族民歌也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朝鲜族民间盛行载歌载舞,群众唱歌时都会加入舞蹈,因而他们的音乐往往带有舞蹈性,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一些著名的民歌如《道拉基》、《阿里郎》等不仅在朝鲜族人民中家喻户晓,人人会唱,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有名的。
1995年12月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辽宁卷》中收入了索里、打令、短歌、童谣等197首朝鲜族民歌;1997年12月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中又收录了打令、杂歌、风俗谣、童谣等民歌84首。吉林省是我国朝鲜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建立了朝鲜族自治州,那里是朝鲜族迁入中国的最早的居住地,那里的朝鲜族音乐发展也是最完整、最丰富的地方,因而吉林省的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收集也是种类最丰富的。例如在《吉林卷》①中收录的民间音乐不仅包括民谣,还收录了71首朝鲜族民间器乐曲,同时还收录了伽倻琴、洞箫、钲、钹等乐器的图片和条目。
自2006年开始,我国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朝鲜族的民间音乐《阿里郎》、“伽倻琴艺术”以及“洞箫音乐”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被收录其中,这对于朝鲜族的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2010年7月23日,吉林省图们市建立的中国唯一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这里不仅收录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视频、音频,还有朝鲜族传统民间乐器制作技艺,这不仅有利于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保存,对于朝鲜族民间音乐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可以说,国家对于朝鲜族的民间音乐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其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朝鲜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一些风俗习惯在尽力的传承下去,但是一些比较原始的、使用频率不高的民间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许多过去比较古老的乐器都已失传,一些宗教歌曲、劳动歌谣已经难以找到会演唱的民间艺人。如今收集到的朝鲜族民歌,在民间仍在流传的不到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保存工作是任重而道远。针对朝鲜族民间音乐“保存难”的问题,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的只是想要如何“保存”,而是应该跳出以前的固有思维模式,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用“发展”来改善“保存”,用“发展”促进“保存”,走“发展”与“保存”共存的道路。
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体现在音乐方面就是各种音乐相互碰撞、相互斗争,一些比较弱势的音乐在斗争中不断被挤压,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被淘汰,最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和残酷的挑战,朝鲜族民间音乐无论是从“量”的方面还是从“质”的方面都在明显的下滑和减少,即使从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来看,它也是发展相对缓慢的。这是因为它不仅受到中国音乐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了朝鲜,尤其是韩国的音乐的影响。韩国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音乐受到欧美音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近些年许多中国朝鲜族人去韩国工作,他们常年居住在那里,也逐渐接受韩国的音乐文化,许多朝鲜族人喜欢唱韩国歌曲,甚至与韩国人一样唱欧美歌曲,对于本民族的民歌却很少唱。
进入21世纪,国家开始更加重视“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是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于2011年6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第一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实施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篇章。它的意义在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并且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对于朝鲜族民间音乐未来发展要用“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朝鲜族民间音乐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又要有忧患意识——意识到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保存和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还有许多弯路。这需要每一个关心朝鲜族民间音乐、关心朝鲜族文化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来做好朝鲜族民间音乐保存和发展的工作。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民间音乐的保存和发展工作。现在国家与政府都非常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有国家法律支持,各地也有自己的地方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和支持“非遗”工作。这为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现在的关键是要积极的、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为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服务,要积极探索。
2.从事朝鲜族民间音乐工作的工作者应积极“自救”。民间音乐工作者的工作范围不仅要保护和发展民间音乐,而且要研究和探索自我发展和壮大的途径,扩大朝鲜族民间音乐在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而不是仅靠政策支持就能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做好,它还需要从事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工作者自我努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3.重视培养热爱朝鲜族民间音乐、擅于表演民间音乐的人才。
4.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加大民间音乐的宣传,扩大它的影响,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5.依托民族文化,借助包括民俗活动在内的各种力量来发展发展民间音乐。
6.加强世界朝鲜族民间文化包括民间音乐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
总结:
总之,我国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下,在尊重保护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保护和发展体系,积极研究和探索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方式,使朝鲜族民间音乐科学、健康的世代相传。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蔡际洲.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音乐,2003,(2).
[3]肖常玮.中国民间音乐概述[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