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比较

2013-02-15 08:00马贵范杨凤郭文学赵海丽梁泽楠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稚贝蛤蜊贝类

马贵范,杨凤,郭文学,赵海丽,梁泽楠,闫喜武

(1.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3;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滩涂贝类在运输、滩涂放养以及潮间带生长过程中,经常遭遇干露和雨水浸泡,研究贝类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有助于科学判定运输时间和放养方式,降低贝类在运输、滩涂放养以及生长过程中的死亡率。采用干露和淡水浸泡等方法还有助于清除贝类苗种繁育过程中的敌害生物和病原菌[1],提高稚贝的存活率[2]。因此,研究贝类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e[3]、长竹蛏Solen stritus[4]、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5]、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2]、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6]、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7]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8]等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已有一些报道,但目前尚未见关于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的相关研究报道。

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同属瓣鳃纲、帘蛤目、蛤蜊科、蛤蜊属,分布于中国的辽宁、山东沿海以及日本等地,其营养价值较高,四角蛤蜊还具有降糖保肝和增强免疫力等药用保健价值[9],是具有广阔养殖前景的埋栖贝类[10-13]。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生物学方面[10-25]。本研究中,作者进行了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稚贝、成贝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研究,以期为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的苗种培育、敌害防治以及安全运输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中国蛤蜊稚贝(4.19 mm ± 0.83 mm)和四角蛤蜊稚贝(2.62 mm± 0.19 mm)为2011年8月通过人工繁育及中间育成培育至60日龄的稚贝;成贝分别为2011年11月和2012年5月采自大连黄海海区的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稚贝试验在庄河市海洋贝类育苗场进行,成贝试验在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完成。

1.2 方法

干露协迫时先用纱布吸去贝壳表面水分,然后平放在无水的桶底或水槽里;淡水浸泡协迫时将贝类直接放在淡水中。试验开始后按照设定的时间段随机从受试样本中抽取一定量的贝类测定死亡率。稚贝抽样数量一般为20 ~30 枚,成贝一般为8 ~10 枚。由于受干露和淡水浸泡胁迫后贝的死亡很难准确判断,因此,在各个时间组的干露或淡水胁迫完成后依次将随机取出的贝放入相近温度的沙滤海水中培养24 h,以其在正常海水中培养24 h 的累计死亡率作为胁迫后的实际死亡率。

死亡标准为双壳不能正常闭合或水管、足和内脏团无活动迹象、受到针刺等刺激无应激性反应。每个试验均设3 个平行。死亡率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死亡贝数/抽样贝数)×100%。

1.2.1 干露胁迫试验 稚贝试验在2 L 的红色塑料桶中进行,气温为25 ℃,相对湿度为59.2% ±3.8%,每个时间梯度的样本数为100 枚。其中中国蛤蜊时间梯度设置为0、12、15、18、21、27、30 h;四角蛤蜊设置为0、8、12、16、20、24、28、32 h。成贝试验在70 L 塑料桶中进行,气温为15 ℃,相对湿度为46.8% ±2.9%。其中中国蛤蜊(壳长43.84 mm ±3.17 mm,湿质量14.68 g±3.03 g)样本总数为70 枚,时间梯度设置为0、12、24、30、48、54、60 h;四角蛤蜊(壳长33.04 mm ±2.28 mm,湿质量12.44 g ±2.31 g)样本总数为120 枚,时间梯度设置为0、36、44、52、60、68、76、90、100、110、115、120 h。

1.2.2 淡水浸泡胁迫试验 淡水浸泡期间足量充气,不投饵。试验前所用淡水充分曝气。稚贝试验在装有10 L 淡水的塑料桶中进行,水温为23 ℃,两种稚贝的总样本数为1 万枚。其中中国蛤蜊时间梯度设置为0、4.00、5.33、6.67、8.00、9.33、10.67、12.00 h;四角蛤蜊时间梯度设置为0、4、8、12、16、20、24、32 h。成贝试验在装有60 L淡水的方形塑料槽中进行,水温为15 ℃。其中中国蛤蜊(壳长43.81 mm±2.26 mm,湿质量16.12 g±2.61 g)样本总数为70 枚,时间梯度设置为0、4、8、12、16、20、24、28 h;四角蛤蜊(壳长37.90 mm ±1.81 mm,湿质量17.58 g ±2.71 g)样本总数为130 枚,时间梯度设置为0、6、12、18、24、30、36、42、48、54 h。

1.3 数据处理

用0 死亡的最长胁迫时间到100%死亡的最短胁迫时间内的死亡率(y)与胁迫时间(x)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求得90%致死时间(LT90)、半致死时间(LT50)和10%致死时间(LT10)。

2 结果与分析

2.1 稚贝的耐干露能力

取中国蛤蜊稚贝0 死亡的最长干露时间(12 h)和100%死亡的最短干露时间(30 h)内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死亡率与干露时间直线相关显著(P<0.05,图1),由回归方程求得中国蛤蜊稚贝耐干露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26.4、20.4、14.4 h。

同理,在12 ~32 h 干露胁迫时间内,四角蛤蜊稚贝的死亡率与干露时间直线相关显著(P<0.05,图1),由回归方程求得四角蛤蜊稚贝耐干露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29.2、21.9、14.6 h。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蛤蜊稚贝和四角蛤蜊稚贝的LT10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种稚贝的LT90和LT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成贝的耐干露能力

在12 ~60 h 干露胁迫时间内,中国蛤蜊成贝的死亡率和干露时间直线相关极显著(P<0.01,图1),由回归方程求得中国蛤蜊成贝耐干露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53.2、35.8、18.3 h。

图1 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稚贝和成贝在不同干露时间的死亡率Fig.1 The mortality rate of clams Mactra chinensis and Mactra veneriformis juveniles and adults in different air exposure periods

四角蛤蜊成贝干露60 h 内未出现死亡;从干露60 h 开始,死亡率随着干露时间的延长直线升高(P<0.01,图1),由直线回归方程求得四角蛤蜊成贝耐干露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124.6、95.7、66.8 h。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成贝的LT90、LT50和LT10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3 稚贝的耐淡水浸泡能力

取中国蛤蜊稚贝0 死亡的最长淡水浸泡时间(4 h)和100%死亡的最短淡水浸泡时间(10.7 h)内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图2),得到死亡率(y)与淡水浸泡时间(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由回归方程求得中国蛤蜊稚贝耐淡水浸泡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9.0、6.6、4.2 h。

同理,取四角蛤蜊稚贝浸泡4 ~16 h 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图2),得到死亡率(y)与淡水浸泡时间(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由回归方程求得四角蛤蜊稚贝耐淡水浸泡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15.3、10.8、6.4 h。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蛤蜊稚贝和四角蛤蜊稚贝的LT90、LT50和LT10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4 成贝的耐淡水浸泡能力

将中国蛤蜊成贝0 死亡的最长淡水浸泡时间(4 h)和100%死亡的最短浸泡时间(28 h)内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图2),得到死亡率(y)和淡水浸泡时间(x)的回归方程为

由回归方程求得中国蛤蜊成贝耐淡水浸泡的LT90、LT50和LT10分别为29.4、17.0、4.6 h。

同理,取四角蛤蜊浸泡6 ~54 h 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图2),得到死亡率(y)与淡水浸泡时间(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由回归方程求得四角蛤蜊成贝耐淡水浸泡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52.3、28.9、5.6 h。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四角蛤蜊成贝的LT90和LT50极显著高于中国蛤蜊成贝(P<0.01)。

图2 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稚贝在不同淡水浸泡时间的死亡率Fig.2 The mortality rate of clams Mactra chinensis and Mactra veneriformis juveniles and adults in the different freshwater bathing periods

3 讨论

3.1 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耐干露能力的比较

虽然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亲缘关系较近(同一属),但是二者对干露的耐受性却有明显差异。除了稚贝100%存活的最长时间和LT10相近以外,其他各项指标(LT90、LT50)均是中国蛤蜊低于四角蛤蜊,并且差异显著(P<0.05)甚至极显著(P<0.01)。表明不论是稚贝还是成贝,耐干露能力均为四角蛤蜊>中国蛤蜊,并且成贝的表现更明显(图1、图2)。

表1 列出了几种贝类对干露的耐受性研究结果。由于引起个别生物死亡的最小致死剂量(LC0、LC5、LC10等)或最小致死时间(LT0、LT5、LT10等)和绝对致死剂量(LC90、LC100等)或绝对致死时间(LT90、LT100等)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很大,所以生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通常用半致死剂量(LC50)或半致死时间(LT50)来反映。因此,以LT50为依据,将文献中的数据进行统计求得几种贝类的LT50,得出对干露的耐受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气温为25 ~27 ℃时,橄榄蚶成贝(110.2 h)> 硬壳蛤稚贝(44.4 h)>四角蛤蜊稚贝(21.9 h)>中国蛤蜊稚贝(20.4 h)>毛蚶稚贝(9.7 h);干露气温为15 ℃时,橄榄蚶成贝(145.7 h)>四角蛤蜊成贝(95.7 h)>中国蛤蜊成贝(35.8 h)>毛蚶稚贝(28.4 h)。由此看出,四角蛤蜊和中国蛤蜊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

表1 几种贝类对干露的耐受能力Tab.1 The tolerance to air exposure in molluscs

综合LT0和LT10值,在气温为25 ℃下,干燥运输60日龄的中国蛤蜊稚贝(4.19 mm ± 0.83 mm)和四角蛤蜊稚贝(2.62 mm ±0.19 mm),时间最好在12 h 以内,最长不要超过14 h(会有10%的死亡)。在气温为15 ℃下,干燥运输中国蛤蜊成贝,最好在12 h 以内,最长不要超过18 h(会有10%的死亡),而四角蛤蜊成贝则可以在60 h 以内安全生存。

3.2 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耐淡水浸泡能力的比较

由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得到:除两种成贝的LT10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外,四角蛤蜊的LT50、LT90均显著高于中国蛤蜊(P<0.05),说明四角蛤蜊耐淡水浸泡能力强于中国蛤蜊。关于其他贝类耐淡水浸泡的文献不多,且没有LT50值的相关报道,因此,以100%存活的最长时间为依据与其他文献进行初步比较(表2),结果表明:水温为15 ℃时,耐淡水浸泡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菲律宾蛤仔稚贝>四角蛤蜊成贝>中国蛤蜊成贝>硬壳蛤稚贝。

生产中用淡水浸泡处理贝类,可以达到清除敌害和病原菌的目的[2]。本研究中,综合LT0和LT10值,在水温为15 ~23 ℃条件下,四角蛤蜊稚贝及中国蛤蜊稚贝和成贝淡水浸泡以不超过4 h 为宜,四角蛤蜊成贝不要超过6 h。

贝类耐干露能力受种类、个体大小[5,7,10]、温度[3,8]和湿度[5,7]等多种因素影响;耐淡水浸泡能力也与个体大小和发育阶段有关[10]。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本试验结果时要加以权衡。关于两种贝类不同发育阶段的耐受能力以及确切的生物学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2 几种贝类对淡水浸泡的耐受能力Tab.2 The tolerance to freshwater immersion bathing in molluscs

[1]张国范,闫喜武.蛤仔养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李忠泓,王国栋.硬壳蛤稚贝对淡水浸泡、干露和低温的耐受能力[J].水产科学,2004,23(6):14 -16.

[3]曹琛,匡少华,姜超,等.干露及盐度变化对毛蚶苗的影响试验[J].河北渔业,2007,16(5):38,51.

[4]孙虎山.长竹蛏苗的潜沙及耐干露能力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8(1 -2):67 -73.

[5]于瑞海,辛荣,赵强,等.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耐干露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7,31(6):6 -9.

[6]于瑞海,王昭萍,孔令峰,等.不同发育期的太平洋牡蛎在不同干露状态下的成活率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36(4):617 -620.

[7]周化斌,张永普,肖国强,等.几种环境因子对橄榄蚶成贝存活的影响[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30 -35.

[8]杨凤,谭文明,闫喜武,等.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存活和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2,31(3):143 -146.

[9]王令充,张坤,郑文文,等.四角蛤蜊提取物的降血糖、保肝和免疫活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283 -285.

[10]杨林,李琪,闫红伟,等.山东沿海中国蛤蜊的繁殖生物学[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514 -519.

[11]闫喜武,王琦,霍忠明,等.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1):41 -44.

[12]刘相全,方建光,包振民,等.中国蛤蜊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7(1):89 -92.

[13]王子臣,刘吉明,沈永忱,等.鸭绿江口中国蛤蜊生物学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1984,8(1):33 -44.

[14]闫喜武,王琰,郭文学,等.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J].水产学报,2011,35(10):1513 -1517.

[15]闫喜武,张跃环,左江鹏,等.北方沿海四角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5):348 -352.

[16]项福椿.辽宁沿海四角蛤蜊生殖与生长及其开发养殖技术的探讨[J].水产科学,1991,10(4):16 -19.

[17]赵越,王金海,张丛尧,等.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四角蛤蜊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1,30(3):160-163.

[18]Chung E Y,Kim Y G,Lee T Y.A study on sexual maturation of hen clam Mactra chinensis Philipi[J].Bulletin of the Korean Fisheries Society,1987,20(6):501 -508.

[19]丁鉴锋,杨霏,闫喜武,等.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免疫机能的比较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5):411 -416.

[20]Nakajima K,Okumura H,Takabatake S I.Effect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reared larvae of sunray surf clam,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 of single and mxed feeds of Pavlova lutheri and Chaetoceros gracilis[J].Scientific Reports of the Hokkaido Fisheries Experimental Station,1997,50:27 -33.

[21]马悦欣,王颖,杨凤,等.应用PCR-DGGE 技术研究四角蛤蜊的细菌多样性[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26(3):243 -246.

[22]Lee J Y.Study on the oxygen consuption of surf calm 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J].Journal of the Korean Fisheries Society,1996,29(5):614 -619.

[23]郭文学,闫喜武,马贵范,等.两种蛤蜊(Mactra venefiformis)壳内色品系选育初探[J].海洋与湖沼,2012,43(2):262 -267.

[24]赵文,王雅倩,魏杰,等.体重和盐度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7):2040 -2045.

[25]杨凤,刘丹,于倩,等.环境因子对毛蚶排遗和泥沙净化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6):523 -527.

猜你喜欢
稚贝蛤蜊贝类
踩蛤蜊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下厨记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教你两招,让蛤蜊吐沙又快又彻底
光照、水温和密度对厚壳贻贝稚贝群聚性的影响
偏顶蛤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
毛蚶人工育苗最佳附着基的选择
吃扇贝要去肠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