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军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新世纪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逐渐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方向。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也经历了重理论轻实践,脱离专业需要的“知识本位”向为专业课程服务、突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转变。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改革应是辩证否定的过程。在2009年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两个系统”的课程设计理念,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意在纠正当前高职教育过分强调“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忽视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育以及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我们应从以往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查找不足,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爱因斯坦:“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是和谐、全面发展的人。高职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应以“和谐发展的人”的理念为出发点,围绕“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目前高职数学教革的核心指导理念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但事实上,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侧重是不同的,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知识深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两个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必需、够用”原则的不确定性,使得“必需、够用”原则远未达到实施层面。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对“必需、够用”的度的把握,是应该依据于专业课程的“用”。因此,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应与专业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统一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把数学实验、数学软件应用引入教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老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大了数学应用和实践的教学,比如MATLAB课程、Mathematica课程、建立数学模型等数学实训课程。通过实际动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理解原理,掌握技能,学会应用。
“课程一体化”教学,即数学专业理论的引入、举例、技能训练及应用只局限于数学体系之中,而孤立于专业之外,忽视数学基础课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标。“教师一体化”教学,即教师熟悉专业中所涉及的数学内容,将专业中用的高等数学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强化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间的融合,通过专业案例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气氛,突出高等数学的服务功能。当然,达到“教师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就是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和对专业课的调研,有目的收集、研究专业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及使用的深度、广度,只有达到这一要求,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才会有质的飞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院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改革,与“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改革共同构成了“双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走在了公共基础课的改革的前列。
“和谐发展的人”离不开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与学习。目前高职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绝大多数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删减教学内容,甚至于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丢弃一边。因此要高度重视数学能力教育的职能。
数学能力教育体现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技巧、数学思想运用、精神文化。知识技能技巧是基础、是载体,属于显性,而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文化是隐藏在数学知识技能技巧之后的隐性能力。数学的隐性能力是数学的最重要的教育职能,它会影响人的思想的前瞻性、深刻性;它会增强人的思维的深度、广度、精确度、灵活度。它比显性的知识技能技巧更有价值,是受益一生的文化积淀。因此,在教学上要有意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领悟数学家的创造性智慧、感受数学家的执着精神;有意识的让学生探索,在探索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数学文化。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能力是高中教育甚至本科教育的软肋,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正是高职教育的宗旨,更是突破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瓶颈的关键。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要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潜力,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高职数学课程设置应针对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用理性科学态度、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以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运算为基础,用数学软件解决繁杂的数学运算,融入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与专业培养相联系的高等数学知识为引领,解决专业和现实生活典型问题,将数学建模融入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入手,挖掘案例的数学内涵,再现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现有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基本上承袭了普育方式,脱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相应专业需要,很难做到“必需、够用”。必须在教育环节、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开展分层式教学。针对高职生源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方案,可采取学生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分层等手段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实施模块化教学。为提高教学效率,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按模块形式来构建,根据专业需求将高等数学分成基础必修模块、拓展选修模块、专业定向应用模块,为各层次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满足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不同需求。
在教材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模式,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提供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支撑。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不违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重新组合教学“模块”,优化课程体系。
科学的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传统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讲清概念,化繁为简,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利用数学工具、数学实验辅助教学,以此保证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加强开放式、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相互协作,促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用与专业相关案例来组织课堂,让问题来诱导学生思维,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进行数学建模学习。
合理的灵活的考试评价。考试评价制度是学生学习的导向。高职的学生在仅以高考分数分优劣的中学时代,遭遇了他们心目中的挫折和失败。因此高职教育应抚慰学生心灵的挫败感,肩负着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责任与使命。考试评价应侧重于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能够展现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平时考核不仅仅看作业与出勤,还要把提出问题或不同看法、上课发言、讨论等情况记入平时成绩;阶段考核不但考察概念的理解,还应加强应用能力的测试,比如上机操作考试,各种软件运用、开放式考试一题多解;期末考核在主要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前提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主动参与、展现自身特长。
总之,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明确改革的方向,深化高职数学教改的核心理念,提高高职数学能力教育职能的认识,最为关键是教师要立足本位改进高职数学的教育环节教学方式,真正地使高等数学为专业服务,真正地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真正地提升学生受用一生的理性思维品质。
[1]徐春芬.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2]孙中涛.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3]黄茜.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 ,2010,(04).
[4]李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5]李化之.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