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大学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适应性发展探究

2013-02-15 12:49:12彭涛
统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学科

彭涛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综合类大学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适应性发展探究

彭涛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艺术设计学科近年来作为综合类大学重点学科项目设置,是应对多元化学科配置的完善与演变,适应就业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总量的增加。作为学科重点的实验性教学,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的培养,促使跨专业学术文化的交叉,具备与其他学科相应的规范标准与评价机制,增强大学的社会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等适应性问题上。

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适应性发展

一、艺术设计学科主要立足于实验性教学

艺术学界泰斗张道一先生曾运用“经纬”理论为艺术设计学实验教学构建起理论依据。张道一在“经纬”论中提出,艺术设计学“经线”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之多样性、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包括视觉创作、语言构建、形式表述、功能设计等,同时也包括作品类型、作者立场和思想观念等形态实践。艺术设计学的“纬线”是对学科特质与发展规律进行总体性探究,在综合各类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特征的把握与梳理基础上,对学科本质与共性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提炼。

张道一先生的“经纬”理论引导出的是当今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之重要性与诸多问题的思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基于对艺术活动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形式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探索,立足于原创性、独立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完整性的创作方法论,从多种艺术门类的创作与设计规律和经验中归纳出艺术形式的本质与手法的共性,建立从原发的情感表达、形式审美、人文学科相关性以至高度思辨的哲学范畴之发展路径。其主体学科按不同专业方向与实践要求可以划分为:以造型艺术为主导的造型艺术实践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主导的设计学实践研究;以电影电视、多媒体为主导的影视传媒实践研究。

可以说,高等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必定是个多层面、多元化、多维度的教育形态。艺术自身的高度独立性则是对于单向度与程式化、统一性与标准性界定的规避,是艺术设计各学科之间所突出的那种“形式色别”、“语言明度”和“介质饱和度”的专业特征。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应性的辨证统一思路,基于本专业的基本特质与教育学实践结合的适应性问题,要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应遵循当今教育学发展轨迹与程序,发展跨学科、交互性的实践参考与技术平台,合乎一定的方法论研究范畴而非一味的扩散式与无动机的情感宣泄,开设对就业有很大帮助的实验课程。

二、培养独立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首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注重对艺术原理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形式风格之语境产生思考,理解艺术设计创作是一种高度主观意识支配与客观环境辅助影响,通过一定材料技术手段作用于客体进而衍生出“独立作品”的这一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源头是来自人类感官审美体验、思想观念的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功能与环境的审美作用拉动,其探究的逻辑起点应是针对艺术本质元问题与内部规律,而非迎合来自艺术外部客体之功能与需求性而丧失独立思考。这样,衍生出的作品才会形成自我之原创与鲜明之个性语言。

立足于原创精神,相应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艺术创造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是艺术演变发展最主要之动力资源。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促使独立、开放、活跃、多样性思维风格的建立。创新思维同时也是艺术理论教学与学术探究的重要构成因素,并非是狭义的对具体实践与成果效应的理解,而是基于普遍性思维活动或观察方法方式上的创新,是学生表现能力、价值观创新的总体提升。

艺术设计学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路径。

1.造型艺术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形象创作设计,包括各种类型、各种材料的形象创作教学。它以特有的形式、线条、体积、色彩等要素共同组建其审美架构,探究从外部形式到内部结构、从具象到抽象、从形态到观念的学理深度与技法广度。造型艺术是对艺术设计学总体规律和共性经验的总结与归纳,是作为其他艺术设计学科关于造型语言与表现方式的基础科目,也是提高个体独立审美与创新修为的必要阶段。

2.功能实用设计实验教学。主要是配合功能学、工程学以及实用原则的具体化、细则化设计之实践教学。根据产品应用需求与成本计算,注重设计的理念创新、风格创新、语言创新,避免对相似的设计风格的惰性抄袭,在“有效的部分继承”之基础上延伸出更加个人化的元素,同时深入展开对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与新功能搭配的新方法的应用规律探究,从而作为风格创新的技术支持。

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综合

艺术设计学发展至今,综合表现性手法与交互性学科之融合的特性越发凸显,当代艺术范畴中的更多著名作品主要是建立在对相关学科关于概念、材料、形态、手法等借鉴基础上的“转译”。“转译”在艺术实践中可解释为:更为系统或较为深刻的通过对大量的其他学科领域于实践活动范畴的艺术相关性元素之发掘,找寻与审美形制的最佳契合点,并将其原存历史性语境进行技术上的偷换与变更,转变为充实于本作品内部的“能指”。因此,基于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可展开之深度,将会越发的受到来自于个体的知识累积、自我的文化修为与开阔的眼界与视野的影响,并随着学科的发展,这一影响将越发的明显。作为综合类大学,多种学科专业设置更是为艺术设计的交叉综合提供了可实施性。

反映在实验教学中,则是注重对艺术技能的层次多样性与专业融合性的实践培养。其独具的形式审美、功能审美、价值审美原理仅仅是作为搭建艺术作品的骨架,而丰富的内容与信息则需要多样性形态的想法与形式来实现的。比如,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包括文学、诗歌、歌曲歌剧等;与社会学、管理学科的交叉,包括社会政治学、社会经济学等;与自然学科的交叉,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与这些平行学科的交叉并建立起有效切合性与学术合理性相结合的研究机制,并归属在设计艺术方法论的创新意识层面,以及技法的交叉和系统化的创新使用与研究。

1.影视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主要是关于影视、数字媒介技术与传统造型艺术语言特质的交叉性的研究,探究怎样将传统造型艺术运用在以数字技术为内核的创新层面上,以及数字媒体艺术对社会学、创意学、信息化产业学、传媒产业等产业发展的依存关系研究。可以将其归属为以媒介本质特性之“派生”延展的学科规律和方法的综合性艺术方法论研究。

2.艺术设计“周边学科”,如艺术设计管理学、广告营销策略、艺术投资等实验教学。主要包含艺术学的性质或具有艺术学的形式,同时又与其他门类学科紧密结合,结构交叉,呈现出区别于艺术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结构。比如,注重管理学在艺术设计产业中的作用,及其对艺术设计实践包括后期项目延展创新的指导性意义。可以将其归属为艺术设计过程与管理、营销、投资等功能交叉的艺术管理学方法论研究。

四、建立与其他学科相应的规范标准与评价机制

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科设置的适应性特色,是通过具有符合本大学学术文化精神的学术规范与评价机制来实现的。对于学校其他平行学科学术规范标准的借鉴与吸收,并充分体现出综合类院校的学科互鉴、互补性优势,对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这种较为独特的教学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一)作为艺术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性纲领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大纲的构建

教学大纲的规范标准首先应落实国家确立的艺术学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本校的教学纲领与培养目标,确立相关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细则、具体进程、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以及作业要求。

(二)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确立系统完整的教学计划方案

艺术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自成体系的技术性、理论性内容,这种特殊性会造成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目标指向较模糊、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系统的教学计划与发展进程,既着眼于对教学的阶段性控制,又落实在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方面。首先,应对课堂授课人数与教师开课效率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课堂授课、实验室教学、社会实践的方式与阶段性过程进行研究;其次,科学设置实验类课程,编制规范化指导性教材,设计规范的多媒体教案课件,组织国内外艺术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与学术成果展演,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分期开展实习训练课程。

(三)保证对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目标的掌握与学术评定标准

基于全面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创作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针对目前国内艺术实验教学内容参差不齐和学术导向随意散漫等问题,可参考其他学科门类的做法,加强艺术学术评定标准的严格性、逻辑性与系统性,促使实验课程设置规范化,阶段性学期成果评定规范化,教案课件制作要求规范化。

(四)实验教学任务的具体奖罚机制

基于教学大纲要求,着眼于实验教学目标的控制,需要从学生与教师两个层面对教学成果、综合能力与成绩进行衡量与评价,从而保证基本的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合理、科学、公正的艺术实验教学质量奖罚机制,一方面使学生从中获得激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对教师劳动的尊重,使其辛勤工作得到有效反馈与肯定。

(五)建立符合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特色的规范标准

从艺术学自身角度,可以将规范化理解为艺术实验教学的属性是否满足各特定主体的需要,以及是否遵循艺术自身的发展逻辑,做到具有针对性、多维度、合理性与适应性的规范。从教育学角度来理解,其规范性体现在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艺术教学质量评价的可操作性上,保证实验教学的规范标准能够应对艺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相应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被学生充分掌握。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理解,构建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完善教学监控组织、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满足教学基本条件、教学环境建设等多种管理架构,能够加强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竞争、约束、激励与创新机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加强大学的社会竞争力与综合实力

综合类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目标应真正落实在培养具有就业市场竞争力的人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区别于专业类艺术院校对于艺术家的纯粹性培养。这样,一方面可提升综合性大学的社会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另一方面明确了艺术专业在综合类大学(如财经类大学)开设的适应性问题。

提升毕业生人才市场竞争力的措施。首先,建立适应社会竞争与就业需要的实验教学培养目标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实验教学计划与该学科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动态的、发展的、实用性与明确性的教学计划为导向,从而快步进入实践认知架构的社会应用范畴。其次,人才的差异性培养方案,应建立在独特种类系科的划分之上。比如,从形式审美与功能审美的不同层次与程度差异性上,对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设立各自的实践目标与实践内容;开设以功能设计审美为主导,以技术运用与设计流程为重点实验课程;从材料与媒介运用的共融性与操作性的差异出发,对传统设计与数码设计设立各自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设立以计算机操作与数码软件使用为主导,以媒介性运用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为重点实验项目。

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合作与实践,促成企业团体的实践型项目与学生实验课程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社会实践性直接影响到设计方式、描绘技法、表达渠道、科技运用等教学实践,因此,实验教学中的多层次、多样性的实习课程应该上升为重点教学目标。实习课程可规避传统,不再仅仅局限于毕业生年级,而是针对不同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成果,以高、中、低各社会实践层次于每个年级开展适应性强的实习课程。同时,也可引进企业项目进入校园,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完成学院其他课程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工作,作为一名真实参与者进入社会经验的积累阶段。

六、结束语

“学问的兴盛,大都由于时势的需要与机会的便利。”艺术设计作为综合类大学的必备学科而脱离专业艺术院校一枝独秀的局面,说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艺术实验教学的适应性发展也具有明确的学科拓展方向与教育学方法论之探讨价值,它绝非单纯的停留在重视美学要素的学科,而是与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紧密相联,这就更突显了构建独立性、交叉性、规范化、实践类的实验教学适应性的重要价值。把艺术设计专业放置在具有一定专业方向而且其他学科门类丰富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中,无论是对于艺术设计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还是对于综合类大学软实力的创新与提升,都具有非常凸显的优势。

[1]张道一.艺术学研究之经[J].山东社会科学,2005(7).

[2]陈池瑜.张道一艺术学思想研究[J].艺术设计,2001(3).

[3]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11.

[4]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10).

[5]凌继尧,付强.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凌继尧先生访谈录[J].艺术百家,2009(4).

[6]郭翀.综合类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教与学[J].艺术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秦兴俊]

Explore the Adaptiv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PENG Tao
(College ofart and designing,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Nanjing210046,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 as a key discipline project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is the perfection and evolution response to diverse disciplines configuration,to meet the increased total demand of art and design talent in employment market;as a discipline focused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its development trend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innovative sense;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ross-class academic culture;equipped with relevant normative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corresponding to other disciplines,targeting for employment,enhancing th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overall strength of university as well as other adaptive problems.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experimental teaching,adaptive development

G642

A

2095-106X(2013)03-0066-03

2013-08-20

彭涛(198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是多媒体与造型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超学科”来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