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丹
(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数字化技术具有自主性、便利性、快捷性、互动性等等优势,能便捷地为人们提供知识信息。为顺应人们的需求和新时代的要求,需将新媒体服务应用在图书馆中,推动数字图书馆优化建设及信息服务创新。〔1〕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型传播媒体,新媒体主要是指在合理运用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卫星、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宽带局域网等相关渠道,通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应用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主要有移动传媒、数字电视、网络媒体三个类型。〔2〕具体来说,移动媒体是指在无线网络下传播的短消息、无线应用协议网络、多媒体短消息等多种媒体形态;数字电视主要是指将数字技术全面贯穿于采集制作、编辑传播、接传电视节目的整个过程;网络媒体则是指相关人员在各类型数字信息传输网络中构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独立站点,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新闻服务,如网站、博客、搜索引擎等。相关特征〔3〕如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即从一点对多点的传播转变为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基于新媒体形式,任何用户均可实现经济快捷的信息传播。
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主要依托移动通讯设备及互联网等实现各式各样信息的有效发布,不会受制于时空,信息能快速地向世界任何角落传播。
用户可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进行信息的合理发布,且所有的信息来源、信息种类以及信息内容趋向多元化。
传统的单向传播不能实现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随时随地的信息沟通和反馈。而在新媒体互动式的传播中,用户可充分参与到其中,并积极主动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信息的推广和传播可以顺利进行。
图书馆可将数字电视所具备的交互功能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相关接口的有效开发,连接数字电视与数字图书馆,使用户能够通过数字电视来享受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便利服务,如检索资源、点播剧目、观看视频、查询信息等。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均已开设数字电视服务项目,成效明显。
3G手机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成熟,可帮助数字图书馆实现服务时空的有效延伸,强化用户跟数字图书馆的良好互动。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可在读者定制的前提下,通过彩信、手机短信等手段,为用户传送相关的信息通知,并提供具体的预约、书目推荐、到期提醒、读者证挂失等服务;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可运用手机用户信息管理终端来接收与处理用户的反馈信息。
相较于传统的E-mail等信息推送服务,RSS这种新媒体技术更适合网络时代下的图书馆。RSS被称作是简易聚合器,是一种以XML为基础、针对具体的网站内容实施描述以及完成同步的主要格式,是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工具。图书馆可通过RSS工具将更新的网站内容及时提供给用户,还可为读者用户提供最新的资源导航服务,如期刊、音频信息、新购图书、数据库等等。
运用新媒体技术在建设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时,可使数字图书馆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和更灵活的方式。Wiki这种网上协作超文本系统具有开放、操作便捷、共享协作等特点,能够实现多人共同维护和更新相应的网站内容,尤其适用于专题领域知识库的整理。在Wiki基础上构建数字图书馆资源导航库,可方便具体主题的自行选定和资源的有效整理。读者与图书馆一起建设某个主题资源库,成为完整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导航系统。
谷歌是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它能为用户提供免费便捷的信息搜索服务。数字图书馆可与谷歌搜索引擎集成交互操作,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已经将所有的馆藏提供给谷歌数字化。谷歌在跟几家重要的图书馆完成合作后,将所有藏书纳入谷歌图书搜索,并以卡片目录相关的形式,将图书信息展示给用户,若图书未受版权保护,用户就能进行整本图书的浏览与下载。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逐渐被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主导,可以通过多个咨询机构以及图书馆来构建相应的协作关系,将相关的人才优势以及信息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实现服务时间的合理协调,全天24个小时向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数字图书馆有较为庞大的媒体信息网络,读者可通过移动终端以及网络、户外媒体途径得到海量的文献信息。由于信息的开放性、丰富性所具备的非线性结构,使得用户针对信息实施认知处理的能力被强化,信息超载严重会直接影响用户的检索效率,表现为用户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查找所需信息,无所适从的面对网络。这要求图书馆合理编制学术资源指南,构建相应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等手段来筛选、管理海量信息资源,如构建MyLibrary的个性化服务系统;采用虚拟咨询的形式及时解答用户在信息检索时候遇到的难题;优化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
与传统媒体信息的秩序化和可控性相较,新媒体信息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且自由程度较高,可能存在信用度低、信息堆积、欠缺权威等问题,数字图书馆应对措施主要有:〔8〕
(1)强化数字图书馆技术馆员培训,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熟悉新媒体技术以及图书馆数字化系统,从技术层面保障数字化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2)强化管理与审阅数字化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具体内容,分析解决部分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无疾而终的尴尬局面,譬如说使用Web2.0的工具却无2.0的内容,部分服务内容不定期更新等,健全的管理流程,实施有效的服务内容监测,增值优化其实际内容。
(3)强化读者用户的参与意识,吸引激励高素质、高专业水准的用户积极参与到知识贡献当中。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鸿沟逐步演变成数字鸿沟,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存在很大的硬件接入差异。受教育投入、地域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数字图书馆网络、计算机等硬件接入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教育先进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更为快捷地实现新型设备技术的引进,获取较大发展,而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先进设备技术的获取与更新稍显滞后。
(2)媒体使用能力存在有较大差异。信息贫乏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在于欠缺一定的信息鉴别搜索能力,导致其在运用媒体的时候跟信息充足者之间存在有较大差距。因此,数字图书馆要实现新媒体使用门槛的降低,为各个读者群体提供更为平等的享受新媒体服务的机会;〔10〕通过有效地运用Web2.0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新媒体工具,为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吸纳更多读者用户,并兼顾原有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强化用户的素养水平教育方面;相应地完善升级软硬软件设备等措施缩小知识、数字鸿沟。
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为图书馆建设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变革,计算机的出现使图书馆服务向数字自动化方向深化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拉近了用户跟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新媒体服务的不断渗透使得图书馆在实现人类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拥有强有力保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效的运用新媒体服务至关重要。
1.黄幼菲.新媒体时代的思考:网络媒介与手机媒介知识信息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0)
2.李青峰.新媒体浪潮中图书馆的应对策略浅析——以社会科学/文学类书刊为例.晋图学刊,2010(6)
3.安锦.公共图书馆如何应对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挑战.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2)
4.汤婵娟.新型信息服务机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5.尚雷.数字化时代传统图书馆的生存优势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1)
6.许敏敏.浅谈数字化时代传统图书馆的地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5)
7.滕玉石,刘澜.论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6)
8.李晓岩.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途径研究.图书与情报,2011(5)
9.沙淑欣.基于信息两重性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构建.情报资料工作,2005(4)
10.陈永平.基于数字环境下用户需求与行为分析的图书馆服务导向.图书馆论坛,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