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在与因特网、万维网、谷歌和其他营利性信息机构进行市场竞争的苦苦挣扎、艰难生存中,公共图书馆寻求教育功能和角色的复归,以建立或重建人们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化的心智模型。〔1〕事实上,在公共图书馆因应各种变化寻求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或许存在对于教育功能的情感上的主观弱化,但客观上却从来不曾也不能跨越或放弃这一根基,这一点,可以从诸多包含“教育”二字的图书馆(学)常用术语窥知一二。
公共图书馆是完善公共教育制度的重要手段,这是公共图书馆制度自创始初期便确立的功能定位;〔2〕人们在其中进行自我教育、终身教育。与公共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相区分,这些教育活动又被统称为狭义的社会教育。〔3〕随着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和普及,20世纪初John Dewey提出的社区教育〔4〕也进入了图书馆人的视野。1974年,Paul Zurkowski建议使用信息素养这一术语;可溯源于图书馆使用指导、书目指导、用户/读者教育的信息素养教育日渐流行。〔5〕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作为信息机构的图书馆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些技术的高关注度特性,使得图书馆成为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工具的早期采用者。
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是从图书馆作为一种与学校相区分而又相补充的公共教育机构出发对其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所作的类型上的界定;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强调教育硬件技术;信息素养教育及其前身关涉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但其侧重点更多地反映作为信息机构的图书馆的专业性。图书馆,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对于公共教育制度的完善,在于为人们提供正式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途经,人人都能通过图书馆免费地、平等地接受教育;还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社会所有成员知道“何时、为何需要信息,何处寻找信息,如何评估并以合乎伦理的方式使用和传送信息”〔6〕,具备有效接受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所必需的信息技能,从另一方面致力于人人都能通过图书馆免费地、平等地接受教育。
然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为何?“社会和个人的自由、繁荣与发展是基本的人类价值。只有充分知情的公民具备了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这些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公民对民主的建设性参与及民主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教育以及对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自由且不受限制的利用。公共图书馆是其所在地区的知识入口,为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公共图书馆是提供教育、文化和信息的有生力量,是孕育人类内心和平与精神财富的重要机构。”〔7〕透过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的文字,公民教育或是这一问题即便不是唯一的也必然是重要的答案。
公民教育是主体性教育。〔8〕如前所述,作为一种公共教育机构,图书馆与学校相区分也相补充,在其中进行的教育活动类型同样具有主体性。因此,公民教育的这一特点是考察其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
立人乡村图书馆成立于2007年9月,总部设在北京,通过在中国各地建立以县域为服务范围的公益图书馆的方式,开展系列教育、文化活动,实现拓宽当地文化视野,更新当地精神生活的长期追求。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及其对于公民教育的参与不同,立人乡村图书馆将自己直接定位为民间教育公益组织,致力于具有现代理念和世界眼光的新一代现代公民的培育。立人的几句常用口号充分反映了在其核心价值体系中公民教育的中心地位〔9〕:“读天下好书,做世界公民”;“让乡村青少年成长为健康、正常的现代公民”;“致力乡村教育革新,促进公民社会转型”。
笔者认为,立人乡村图书馆虽然在经费来源、运作模式、机构宗旨和服务活动上有其特色,但在类型上仍属于公共图书馆。而其在公民教育方面的着力,则使其成为观察公共图书馆与公民教育这一问题的典型案例。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是培育现代公民的重要手段。关于公民的本质或内涵,虽有不同的概括,但有三点是最基本的〔10〕:第一,公民是指社会人、政治人,他是以社会和国家的一个成员身份存在的;第二,公民表达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特定法律关系,并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公民不仅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文化的概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路径理解和观察公民教育:〔11〕一是讲述不同国家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包括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的观点;二是从学理上对公民教育进行分析。
“立人乡村图书馆”这一名称很好地反映了其公民教育的宗旨——立人,其公民教育的思想渊源——乡村教育运动及其主要实施范围——中国乡村,其公民教育的工作方式——以图书馆为平台推广阅读。
“立人不是横空出世的,我们继承的是以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为代表的先辈们在乡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思想……”〔12〕立人总干事李英强指出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公民教育思想渊源。
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人不约而同地提出“到民间去”、“到乡间去”的教育改革口号,力图通过教育解决当时由新旧学制更嬗引起的中国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所带来的现代化初始进程中的问题。〔13〕晏阳初把他70年从事的社会活动统称为“平民教育”。针对愚穷弱私,他提出一种大教育观:“以县为单位,以教育为纽带、为支点,以平民学校为中心,系统地推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等其它各个方面的改革,达到以教育改造民众的生活,进而改造中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的。”〔1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被总结为“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的归宿就在于培养人:“真、善、美”的人是心系大众之人;“真、善、美”的人是智仁勇俱全的“真人”;“真、善、美”的人是能创造富的杜会的人。而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三创一改”:创造文化、创造人、创造国家和改造社会。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可归纳为“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15〕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明确规划了乡村教育的结构:形式上,兴办学校,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内容上,普及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同时培育伦理道德。〔16〕
大半个世纪过后,立人看到“‘愚穷弱私’依旧;经济的改善并不一定带来更多幸福和快乐;乡村青年处在一种比物质贫穷更严重的匮乏中;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无孔不入。”因此致力于在乡村建设“学习中心——教育基地,文化中心——精神家园,交流中心——公共平台 ”。
在继承前人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立人乡村图书馆“因应今天的时代环境,在方法上创新,在理念上更新,采取脚踏实地的态度,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17〕立人乡村图书馆立足于中国乡村,期望促进乡村教育革新,其公民教育以书籍为工具、以推广国民阅读为手段、以乡村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展开。作为“公民教育的试验者”,在“公民教育的材料、方法、环境目前都不甚理想”的背景下,立人“坚持因地制宜地探索”,进行“不单纯是公民理念、公民权利义务的普及,更是公民人格、公民素质、公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公民教育。〔18〕“立人的基础平台是图书馆,立人的基础工作是阅读推广。”〔19〕虽然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或角色在不断地因应社会的变化而发展,但书籍和阅读依然是图书馆的核心。立人选择图书馆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基础平台本身就意味着对于书籍和阅读的选择。
基础活动即图书馆的日常开放,常规活动中的推荐书目、读书会、流动图书馆、自选活动中的阅读课等都直接与书籍和阅读相关,是核心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而其他日常活动也离不开书籍和阅读,可视作更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建立在阅读之上的自由创作比赛、兴趣小组等。在这些活动中,立人的产品之一“核心书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使得立人的阅读成为一种有选择的阅读,一种带有明确教育目的的阅读——通过这样一批经过遴选的“高品质的图书,帮助乡村青少年打开视野、正视人生、认识社会、寻找意义和方向〔20〕”。
2010年12月,立人图书馆选书委员会成立,以每月出版《立人推荐书目》电子刊的形式,面向高中生、部分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初中生、部分立人所在地毕业的大学新生推荐以人文社科类为主的图书。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立人推荐书目》已正式出版14期,共推荐图书97种 。这些书目同时被:(1)列入立人图书馆核心书目,作为购书参考;(2)作为立人读书会参考图书;(3)作为各分馆向读者推荐的图书。〔21〕由此,《立人推荐书目》成为了核心书目的核心,并通过立人读书会、图书馆图书推荐的方式,成为了立人乡村图书馆公民教育的重要工具。而其中每位选书委员会委员对于所推荐图书或长或短的推荐原因,更使其成为分析立人乡村图书馆期望借助阅读推广以实施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的切入点。
这97种推荐图书,哲学、宗教类图书占10种,社会科学总论类图书占3种,政治、法律类图书占11种,经济类图书占2种,教育类图书占3种,语言、文字类图书占1种,文学类图书占38种,历史类图书占30种。选书委员会委员所撰写的推荐原因,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读史明智”、“文辞之美”和“感悟人生”,分别出现31、9和8次。可见其公民教育多偏向公民意识的培育。虽也有以内容述及正义公理、自由、信仰、终级关怀、尊重人性、尊重生命、法治、社群培育、民主实践、民主选举等公民知识而获推荐的图书,但出现次数较少。现阶段立人乡村图书馆主要通过推广文学类、历史类图书的阅读,实施公民教育中公民意识之培育。笔者认为,立人乡村图书馆在公民知识之传授方面的稍弱,原因有二。
其一,在面向青少年时,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难以取得学校课堂教育方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毕竟具备成熟自学能力的青少年不占多数。
其二,缺乏“公民教育的材料”,特别是适用于青少年的公民知识教材。在《立人推荐书目》中出现过三种公民教育教材,分别是在总第9和第10期中重复推荐的《共和国教科书》、在总第12期中推荐的《幼童文库》和《修身老课本》。均为民国时期公民教育教材。受国内教育思想与社会现实状况、西方公民教育思潮勃兴等因素的影响,公民教育兴起于民初。在政治共和理想之下,一批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教育人士大量导入与传播西方公民教育思想,并结合国内社会现实与教育需要积极探究。〔22〕几套教材的编撰是重要成果之一。虽然由于“公民化过程中最高决策集团和主干部分的国家精英逐渐缺席,地方精英中的主要部分也渐渐逆向转化(追逐权力和服从权威),怀抱公民社会理想的知识精英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独自担当公民社会建设的重任。国民政府早期公民教育发动之初如春潮初涌,勃然而至,而它的消失却如秋叶飘零,悄然而逝。”〔23〕但依然留下了具有“一为‘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一为‘详言国体政体及一切法政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一为‘注重博爱主义。推及待外人爱生物等事。以扩充国民之德量’”〔24〕特色的公民教育教材,为近百年后依然在建设的中国公民社会提供材料,为近百年后的公民教育的试验者叹为观止。〔25〕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相比之下,传统图书馆活动四大职能之一的社会教育职责,已经无形中被淡化,并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图书馆提供了文化知识产品服务,也就是履行了社会教育职责,进一步具体的知识传授活动或组织,不再成为业务关注和发展研究的领域,这应该是当代图书馆实践研究的缺失之一。”〔26〕而正如论文第1部分所述,在公共图书馆因应各种变化寻求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或许存在对于教育功能的情感上的主观弱化,但客观上却从来不曾也不能跨越或放弃这一根基。公共图书馆中的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共同的主体性特点,更加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立人乡村图书馆以乡村教育运动为思想渊源,在中国乡村,以图书馆为平台,推广阅读,开展着包括培育公民意识、传授公民知识、规范公民行为和训练公民能力等方面的公民教育,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公民教育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途经、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等问题,均有所启示。
1.Bill Crowley.Save Professionalism.Library Journal,2005,130(14):46-48
2.The Trustees of the City Library.Upon the Objects to be Attain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ublic Library:Report of the Trustees of the Public Library of the City of Boston.Boston,July 26,1852.〔2012-04-04〕.http://www.scls.lib.wi.us/mcm/history/report_of_trustees.html
3.王冬桦.社会教育学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4.苏民,刘瑞丽.社区教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1
5.LearnHigher CETL(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Information Literacy Literature Review.〔2012-04-04〕.http://www.learnhigher.mmu.ac.uk/research/
6.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CILIP).Information Literacy:Definition.〔2012-04-05〕.http://www.cilip.org.uk/get-involved/advocacy/information-literacy/pages/definition.aspx
7.程焕文,张靖编译.图书馆权利与道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8,10.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教育研究,2002(10):66-69
9,14.李英强.立人的核心价值.〔2012-04-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584f1e0100pejt.html
11.曹辉.新中国60年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反思.伦理学研究,2009(5):1-5,34
17,18.李英强.立人是什么——兼作新年的祝辞.〔2012-04-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584f1e0100zqv6.html
13.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视角.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
15.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
16.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9.李英强.进入立人之前必读的十本书(beta版).〔2012-04-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584f1e0100znro.html
20.立人乡村图书馆.关于我们.〔2012-04-18〕.http://www.xctsg.org/archives/75
21.立人乡村图书馆.立人图书馆选书委员会简介.立人推荐书目,2010年12月31日试刊号
22.田海洋.民初公民教育兴起及思想的导入与传播.求索,2011(9):231-234
23.徐临江.民国时期公民教育何以失败——以20世纪30年代浙江省公民教育为中心的考察.天津社会科学,2006(5):133-136
24.王晓渔.推荐《幼童文库》、《修身老课本》等图书.立人推荐书目,2012年1月31日第12期:8
25.王晓渔.推荐《共和国教科书》.立人推荐书目,2011年10月31日第31期:10
26.王宗义.当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7(6):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