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图书馆学在广泛汲取其他学科学术营养的进程中,有效成就了自身的欣欣向荣。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刊发的李强教授等学者有关“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分析的三篇论著,就是社会心理学与图书馆学有机融合的力作,其方法论的意义及深化我国图书馆服务主体研究的理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还要推荐三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作。李彭元研究馆员的论文从分析具体文献入手,对中国清末民初图书馆法规建设特点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客观评价。程孝良等人的论文,在总结具体事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的投入与运行,绘制了较为清晰的“路线图”。敦文杰等人的论文,通过放眼于发达国家图书馆的政府信息服务体制与机制,进而对完善我国图书馆的政府信息服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三文虽一篇讲历史,一篇谈现实,一篇述国外,但在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方面,则有着“殊途同归”的“致用效应”。
此外,吴大顺教授、朱满良教授、刘丽博士以及邢美凤、杨昌斌、俞学琴等学者的论文,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为本刊的“百花齐放”增添了色彩。
尤其感谢本区学者梁春阳、李习文撰写的追述张欣毅先生的文章。谨借用此文的主旨,再次表示对欣毅先生的悼念之情:君虽生命有期,行则留启后人。
腊梅报新年,蛇舞呈吉祥。跨入生机盎然的2013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倾力平衡理论、实践两极,积极拓展与本刊名实相符的发展路径。借此岁首之际,诚笃地感谢关怀、扶持、引导本刊茁壮成长的新老作者、读者及各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