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图书馆功能拓展与转型发展

2013-02-15 09:4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南京21004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1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转型图书馆

●宗 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图书馆,南京 210044)

1 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新境遇

1.1 新型文化体制的形成

新型文化体制较之以前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官办文化向民办文化转变;二是公益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三是业务分割、画地为牢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竞争性文化市场转变。总之,新型的文化体制在相当大程度上接受了市场经济的逻辑,打破垄断,形成了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文化成为新兴产业,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新型文化体制的形成有利于图书馆的转型,但也构成了对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挑战。首先,图书馆的业务已经进入市场竞争的行列,多元市场主体都在分割图书馆的业务,替代图书馆的功能。例如,现在不少书店、网站和搜索引擎都开展了传统上隶属于图书馆的业务,它们以提供更及时、快捷和便利的服务与图书馆竞争客户。受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图书馆在这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图书馆的业务量没有萎缩,主要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总需求、总盘子的增长;其次,图书馆融入市场,开展新业务的步履比较缓慢;最后,图书馆作为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机构,不能完全市场化。因此来自多元竞争主体的压力与来自自身公益性质的压力,使图书馆在夹缝中生存。

1.2 新型市场经济的形成

我们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这种完善本质上是市场经济转型。就我国而言,这一转型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正在从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以利益为单一价值取向的市场模式向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义利统一的市场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摆脱过去那种唯利是图的规则和形象,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对市场逻辑的约束和引导。二是正在从技术模仿和外延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向内生创新、内涵发展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在新型市场经济形成的背景下,图书馆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新的挑战。首先,图书馆作为一种本质上追求精神文化价值的事业,受到传统市场经济和转型市场经济逻辑的叠加性影响,一方面图书馆运转需要遵守传统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比如追求效益、等价交换等,另一方面需要体现新型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以人为本、将精神文化效益放在第一位等。其次,图书馆为创新性经济发展服务的需求显得尤为急迫。新型市场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图书馆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型社会形成中发挥独特作用,是图书馆生存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1.3 新型技术基础的形成

高科技,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技术基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图书馆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图书馆在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由其引发的社会变迁时,仍然有应接不暇、力不从心的感觉。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其次,这种快速发展也使得图书馆技术基础需要不断更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图书馆以往的低成本运行、发展模式不再可能,新的技术基础对图书馆的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新的技术基础改变了公众搜索、接受新信息的方式,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功能受到相当大的挑战,而图书馆作为信息加工和再创新机构的功能开发较晚,发展较缓,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

1.4 新型服务对象的形成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过去主要是知识分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对象本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的面宽了,不仅有知识分子,还有各方面的社会公众;服务对象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个性和需求,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乃至思维方式与图书馆工作人员有较大差别。图书馆要发展,要做好服务工作,必须紧贴读者的需要,适应读者多样化和高水平的要求。

1.5 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当前世界先进国家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驱动力的阶段。我国及时把握住了这种新动向,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将会使我国社会发生整体转型和结构性跃迁。图书馆作为国家知识技术创新体系重要节点,在这种整体转型中面临着的重大挑战。因为在这种转型中,图书馆必须实现自身转型,如果按照传统上人们对它的理解,它只是一个知识储藏、传播、复制的机构,那么显然在创新型社会这样一个体系中难以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功能将被分散并逐渐萎缩;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制约,也因图书馆事业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积累了很多问题,所以图书馆自身的转型动力不足、资源有限,比较艰难。

2 功能拓展: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2.1 图书馆功能拓展的有利条件

应该说,前述种种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为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型文化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为图书馆功能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空间和政策空间,消除了许多不合理的制度性硬约束和观念性软约束,它创造了一个开放、竞争的文化市场,焕发出文化市场前所未有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重大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等多项文化体制建设的政策措施。可以期待,文化建设会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而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参与大发展进程,分享大发展的成果。

市场经济焕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为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焕发出人们的发展欲望、主体精神、服务意识、交换观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转型阶段。新型的市场经济是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是经济效益和社会、精神文化效益、环境效益四种效益并重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对信息服务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提供了新型价值观,这为图书馆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可能回归,图书馆工作的真正价值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给图书馆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基础,其快捷性、泛在性使图书馆能够满足更遥远、更多读者的需求,提供更及时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由于新技术基础的发展,总分馆制、通借通还、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一站式检索、元数据检索等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得到实现,以数字传输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还在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局限,例如:Web2.0、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阅读、流媒体、三网合一等技术,正在为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提供更大的空间。

图书馆功能的拓展要立足公共服务的本职工作,采取多元化经营发展的方式,这是基本原则。一方面其功能的拓展不能背离其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发展好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其特有的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2 内涵拓展

所谓内涵拓展就是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增加科技和文化含量。在内涵拓展中最重要的是增强图书馆的创新功能。

国际图联(IFLA)曾就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达成如下的共识:(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1]我国的学者、专家和图书馆工作者对图书馆功能做过很多研究,有多种说法,但大体与国际图联的认识相吻合。不过,近年来,随着图书馆生存和发展遇到的挑战以及图书馆服务形式的转变,国内外研究者对图书馆的新功能也做了探讨,提出了图书馆应具备文化交流中心、公民教育中心、数字鸿沟粘合剂功能;[2]应具备休闲娱乐功能;特别是注意到了图书馆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功能。[3]

但是总的说来,对图书馆的创新功能认识还不足。正是在对图书馆创新功能的忽视中,图书馆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辅助地位。现在需要重新认识图书馆的功能,对图书馆功能进行内涵上的拓展。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搜集、储藏、交流中心的功能不能变,但已经远远不够。适应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图书馆也应该在支持创新方面发挥自己优势。例如,它应该能够通过科技查新来减少重复性研究,支持科技创新;它应该成为公众进行学术交流和创新的一个活动中心;它更应该成为一个对信息、知识进行加工和再创新的机构。总之图书馆的功能应该从单纯的信息储存、传播机构向研究型机构转变,从被动的服务机构向具有更大独立价值的、主动服务的、具有信息和知识加工、创新功能的机构转变。

2.3 外延拓展

所谓外延拓展,主要指扩展服务项目和范围。在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中,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范围定得比较死,人们也缺少动力去不断扩展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经过文化体制改革,这种状况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得到改变。各种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图书馆的学术功能和色彩。公共图书馆正在成为城市文化中心。图书馆的活动丰富多彩,吸引力日益增强。

外延拓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业方面的扩展和延伸,一个是辅助业务的扩展和延伸。前者包括信息加工和知识营销、各类读书活动、阅读推广、搜索服务、社区服务等。后者包括开发各类相关休闲娱乐活动、联谊活动,等等。

3 转型发展: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围绕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必须实现图书馆发展总体战略的转变。这是因为,图书馆功能的拓展需要发展理念、动力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3.1 核心价值转型

每一种社会建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它引导着该建制和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自然首当其冲的是其核心价值的转型重构。什么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人们对此说法不一,但大体上有几方面是人们比较公认的。如“传播知识,造福人类”“知识自由”[4]“促进发展”[5]“服务”[6]等。在我看来,传统上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的看法过于强调其服务精神,认为图书馆的真正价值就是通过进行知识的贮存和传播为人们提供服务。显然,这种设定已经不完全符合当今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不符合当代技术基础上知识和信息储存和传播方式的要求。如果说服务仍然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的话,这种服务已经不再是传统所理解的那种简单的服务模式。服务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应该成为图书馆的新的核心价值。所谓服务和创新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是指服务必须是创新性服务;另一方面是指必须服务于创新,成为知识、技术和人文精神创新的重要节点,图书馆不能再是简单的知识、技术储藏、共享、扩散园地,必须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就需要图书馆把知识和技术创新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整理、再创新,使其成为有用、有序的新信息、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通过这种创新加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大合唱中,使创新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

3.2 发展动力转型

所谓发展的动力就是“谁要发展?”“靠什么发展?”“谁要发展”就是“发展的主体是谁?”“靠什么发展”就是“发展的动力源是什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谁要发展?不言而喻是制定计划的人。靠什么发展?靠行政资源和精神激励。因此以往图书馆的发展是一种行政主导的完成任务型模式。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图书馆成为独立的法人,独立开展业务,行政资源相对减少,因此它必须主动到市场上寻找新的资源。这就决定了它发展的动力必须发生转变,从行政主导的完成任务型模式向自我主导的创业型模式转变。

首先从发展的主体来看,所谓发展动力转型,就是从过去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图书馆应该从自身中寻找动力,主动向市场寻找发展的资源和机会。其次,从发展的动力源来说,就是从单纯的精神激励向义利的有机结合转变。以往谈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时,往往只注重精神激励,甚至认为物质利益与文化发展是矛盾的,文化发展只能靠精神激励。这个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在现实条件下,图书馆发展乃至所有文化建设都应该,也必须将义和利统一起来,将利益驱动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最后,从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说,发展动力转型就是从同水平复制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不仅是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且是其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3.3 服务模式转型

所谓服务模式,就是服务的方式方法的总和。从本质上说,服务不应该模式化,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而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以满足社会和读者的合理需要为最高标准。但是这些不同的服务方式方法构成的总体会呈现出一些带有时代性的特点,这就是其服务模式。以往图书馆服务中呈现的特点是封闭性、无偿性、常规性。图书馆转型发展中服务模式的转变就是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无偿到无偿与有偿相结合,从常规性到特色性与常规性相结合。

开放式服务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入公共关系理念,走出去,请进来,与读者、用户、专家、学者等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运用多种沟通渠道,推动文化和思想交流;二是扩大服务范围,向周边社区开放,将社区服务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高地的示范性作用,带动周边社区文化发展;三是充分发挥网络的服务功能,将现实世界服务与虚拟世界服务结合起来,借助高科技手段,使自己走得更远更快;四是本职工作与拓展业务相结合,特别是大型图书馆,要具有一定的休闲、娱乐功能,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其经济来源是公共财政,因此图书馆不应该以牟利为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服务和产品都是有价的、有成本的。特别是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其服务领域有些已经超出了公益服务范畴,这类服务应该是有偿的。而且随着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这类服务和产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强调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图书馆不应该将一切服务有偿化,同时也要鼓励、规范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推动图书馆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特色服务与常规服务相结合,个性化服务与标准化服务相结合。图书馆首先要搞好传统的、常规性的服务,但是在客观上存在读者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图书馆也要根据社会需要,提供特色服务,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领域,实现常规业务标准化,特色业务品牌化。同时,要以人为本,为具有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4 管理模式转型

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要从改变管理模式开始,因为管理属于“顶层设计”。长期以来,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机构,一直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与相关各方的横向联系、协作只是浅层次的,管理不规范,工作比较被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差。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图书馆的管理必须向开放式管理转变。所谓开放式管理,就是要借鉴公司共同治理的管理运作模式,使相关利益各方共同参与治理和管理,要尽量弱化它的行政管理色彩,更多体现其作为知识和技术管理、创新的机构和学术单位的价值和功能,例如,可以采用理事会制度,引入相关利益方、专家等参与管理。这符合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也是图书馆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1] 赵达雄.图书馆四大职能的传承与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1):12.

[2] 杨祖逵.新公共服务理念下的图书馆功能重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11-12.

[3] 张晓林.重新定位研究图书馆的形态、功能和职责[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29.

[4] 王宏义,蒋永福.作为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知识自由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20-25,67.

[5] 王知津,樊振佳.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53-58.

[6] 卢巧云,赵莉莉.美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07(5):11-13.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转型图书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图书馆
转型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