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阳,李习文
(1.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 科研处,银川 750021;2.宁夏社会科学院 情报资料中心,银川 750021)
2012年11月23 日,正值中国图书馆界各路精英聚集在岭南名城共商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大计之时,从遥远的银川传来了令人遽然的噩耗——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文献学学者,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宁夏图书馆副馆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主编张欣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其睿智、自信、儒雅、大度的神情,亦定格在了55周岁的时刻。
塞北初冬,风萧水寒。哲人逝去,业界哀恸。英才已别,惟文能言。
全国图书馆界的同仁在深深缅怀欣毅先生对我国图书馆学术研究及图书馆事业发展尽瘁一生的同时,一致表达着弘扬逝者精神的切切之情:君虽生命有期,行则留启后人。
欣毅先生自幼酷爱读书、心系书海。成年后更是对图书馆及有关图书馆的学问偏爱有加,以致到了痴迷的程度,将精力与才气全部注入了图书馆事业之中,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研究成果,被业界同行感叹道:“他就是为图书馆而生的人”。
先生的少年时代,正值“文革”时期。然而,知识界的万马齐喑和出版业的萧条零落,非但没有影响到他读书的兴趣和收集、琢磨旷世名著的嗜好,反而还下意识地养成了简单实用的文献检索方法——通过“红宝书”以及毛主席诗词中所附的注释,了解到了一大批中西文化典籍、掌故,进而以此为线索,通过“民间途径”尽可能地搜集其原始文献。诸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古文观止》,西方的“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之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通过这一特殊的路径而得以拜读。那时候,他最为惬意的事莫过于淘到一本经典书籍后,爬上阳光普照的屋顶,就着香脆的大饼,心闲气定地享受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愉悦。从那时起,便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朦胧而美好的意愿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此生若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上,升起饱满的风帆,探求无尽的真理,死而无憾矣。
机遇往往特别眷顾有准备的人。当滚滚春雷将中国的历史带入新时期之际,欣毅先生以其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功底,一举考入了其仰慕已久的历史名校武汉大学。在填报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图书馆学。由此,开启了他勤奋、淡泊、清贫但又硕果累累、不失精彩的人生之旅。
大学期间,他以其习惯的学术思维研读古今中外的专业名著,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特别注重举一反三的分析与思考,时不时地迸发出一些学术闪光点,并通过严谨、科学的论证,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进而以规范的学术范式阐述出来,得到了导师们的充分肯定与赞赏。短短的四年里,他撰写了10篇学术论文,其中有5篇在公开期刊上发表,此外还发表了译文3篇。被校友们誉为“学者型学生”。
毕业后,当精深的知识理论与丰富的图书馆实践有机融合后,欣毅先生做学问的能力与水平可谓“更上一层楼”。一系列在全国图书馆界乃至全国文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力作,雨后春笋般地不断问世。
回顾欣毅先生的学术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由小及大,由专到博,由微观及宏观,由“术”的层面到“道”的层面之发展历程。期间的“质的飞跃”则是数年一次大彰显。
风华正茂的20来岁时,侧重于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藏书布局模式初探》、《分面分析与检索语言》等论文,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前文获“全国第一届图书馆学情报学优秀成果”特别奖,后文获“宁夏社会科学第三次优秀成果评选”论文二等奖。
而立之年,则开始了对我国图书馆事业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论文《大战略——图书馆产业化的取向与一馆两业的构想》《试论文献过程经济运行的主体方式》《“全国文献资源调查”述评》,专著《文献资源建设和调查评估的理论研究》等著述,开启了其更高层次的“大思考”之路。期间,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
进入“不惑”年华,其学术探索不仅跨上了哲学的高度,研究领域亦拓展至宏观文化的大范畴。期间,独创“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的理论体系,《超文本范式——关于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的哲学思考》等系列成果被《中国图书馆学报》等国家级权威刊物刊载,并获宁夏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欣毅先生与丁力馆长共同创意、撰稿的30集中华历史文化电视专题片《跨越时空的文明》,是一项“涉及东西一万里、上下五千年、两岸十亿人”的宏大工程。先生采用了一种条块结合的分割方法,将中华历史文化简明扼要地分成《龙飞凤舞》《春秋战国》《周易八卦》《孔孟儒家》《康乾盛世》《跨越时空》等30个专题,既充分继承前人的成果又不囿于成说定见,力求站在现代的高度,从崭新的角度加以形象的阐述,充分显现出了深入浅出、简洁精粹、体例新颖、哲理阐微、文词优美的特性。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对外频道播放后,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音像出版规划、全国对外文化宣传品重点项目,荣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理论专题片奖、全国第二届对外文化交流优秀影视作品一等奖。《求是》杂志曾刊载专文评价此片“在传播中华历史文化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它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新的实践创作的一部精品,而且集中体现了文化创新的进取精神。这部作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中将长久地发挥积极的作用”。《跨越时空的文明》的大获成功,既为宁夏的文化大发展树立了一座醒目的里程碑,亦被全国图书馆界引以为荣。
跨入“知天命”的年代,欣毅先生以其30年的学术业绩与经验积累,加之睿智的中西哲学修养,理性思维愈加深邃,研究领域更为广博,对其感兴趣的课题,均能做到“站得高、看得准、析的透、理得顺”,其学术能力可以说是由“炉火纯青”上升为“出神入化”。其中,多次著文阐述“公共信息文化共同体”的图书馆发展观,为构建“新公共图书馆学”设计体系、夯实基础。病重期间,仍一如既往地就事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体观、公共观、文献观、文本观、知识观、信息观、情报观、发展观、价值观、认知观、传承观、学术观等进行着深层次的探索,以“面面观”、“清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毕生思考并为之献身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终极人文关怀”之命题,为图书馆界面向大众的“话语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普世解读”。
欣毅先生长期致力于信息学、图书馆学、宁夏地方文献、中华文化史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研究专著13部,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4项、省部级研究课题12项,在全国图书馆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推选为中国索引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会理事、图书馆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族地区图书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获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奖、自治区“四个一批”人才奖,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上述荣誉,不仅是我们宁夏人的骄傲,亦是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图书馆人的骄傲——为西部图书馆界有这样优秀的“旗手”而倍感自豪。
在欣毅先生的一生中,倾注心血最深,最割舍不下的事业,无疑是令他废寝忘食、殚精竭力且“欣欣然、怡怡然”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编审、主编工作。
先生于1986—1997年任该刊副主编,1998年起任主编。在其26年呕心沥血的操劳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连续6次荣获全国图书馆学优秀期刊奖,连续5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成为目前西部12省区唯一的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也是宁夏社会科学界仅存的2种全国核心期刊之一。
《易经》道:“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从创刊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困境中奋争、开拓,在坎坷中创新、成长。期间,欣毅先生以其执著的献身精神,诠释着“致命遂志”的君子风范。
创刊初期,欣毅先生与编辑部同仁便确立了“虽远处江湖,却心怀庙宇,努力践行专业期刊宗旨;既立足西垂,更面向东南北中,矢志不渝学术杂志本色”的办刊方向,栉风沐雨,负重拼搏,以创新、求实、严谨、质朴塑起形象。诸如诚约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大师们精品课程辅导讲座、开展图书馆改革的大讨论等“编辑主体积极性”的有效发挥,使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很快成为业界名刊之一,每期在全国的发行量达8000份之多,成功实现了由“不甚起眼”到“卓尔不群”的身份转化。
当《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由“翩翩少年”成长为“青年俊才”之日,正值欣毅先生担任主编之时。这期间,全国学术期刊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核心期刊评选鏖战正酣。处于此种“生态大环境”中,以缺经费、缺人脉、缺名家为“基本刊情”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如何继续在学苑显芳并“花开不败”,成为了绕不开、躲不去的严峻现实。
由是,欣毅先生以“思大有为而不做秀,处喧嚣之闹则力避心浮意躁”为鞭策,通过增加刊期、创新栏目、调整内容、培育特色等方式,积极拓展与期刊名实相符的发展路径:倾力平衡理论、实践两极,既为“华山论剑”设坛,又为后起之秀搭桥,注重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弘扬传统与崇尚创新之间、“人文”与“科学”之间搭建一个更为平等、更加充满张力的“对话”平台。尤其善待非强势选题和研究领域,“高尚其事”,坚定地守望学术尊严,力排玄学、伪学、应时之学。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顺利地走出困境,步入了“可持续发展”之轨。
其中的代表性之举则是2005年以特色栏目形式推出的《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文摘》以摘录全国(暂不含港澳台地区)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学术论文为主,兼及重点大学学报的相关论文,以创新性(原创性)、选题(领域)代表性、学术导向型为遴选摘录标准,每期刊登60-80则文摘。为保证其具有较高学术水准,提高其权威性,特约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高层管理人士担任指导专家。截止2013年1月,《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已办了45期,选摘了3000余篇专业论文,有效弥补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尚无专业精选文摘的缺憾,为业内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领域最新学术动向及精品论文的窗口。
因着办刊方向的正确、应对举措的得力、内容特色的彰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青壮年时代”,既朝气蓬勃,又儒雅沉稳,每每有巨擎赐稿,期期有原创佳作,一个可誉之为“奇葩”的大模样,悄然盛开于学苑之中。
众观奇葩烂漫时,胜感园丁辛勤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从姗姗学步到矫健跨上新台阶,从薇薇青枝到怡然盛开艳丽花,无不倚赖着欣毅先生辛勤一生的呵护与栽培。近30年来,每当万家灯火、繁星满天时,先生总是带着忙碌工作一天的疲劳,伏案疾书、编审稿件,这几乎成了他生活作息必不可缺的“程序”。先生的苦与乐在这一程序中得以转换与升华——万籁俱寂、思绪清晰,审阅篇篇来稿,时感高山流水,时犹灵智饕餮,每每拍案称绝,偶尔沉吟惋惜,体悟感念非止一端。细心的读者总能在每期封三的亦专亦博、亦知亦行、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编后”语下,看到某年某月某日“夜”的主编落款时间。殊不知,这只是先生对此作息时间大而概之的估摸,其实有多少次都是从星光泛空到旭日东升,依然沉浸在“灵智饕餮”、苦乐交融的编刊工作中。即便是在其人生之旅的最后一站,先生最为惦记的夙愿之一,亦然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更上一层楼”。
欣毅先生籍贯河北,出生、成长、工作在宁夏。爽爽贺兰山风与滚滚黄河涛水,培育了他豁达率性、热情真挚,又不失温文尔雅的西北汉子之豪爽质朴的气质。这位脱颖于朔方之地的塞上英才,始终以“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为滋养、哺育了自己的家乡呈现着朔方之子的盈盈之情。
宁夏作为我国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之地,对中华文明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却未能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以至于最基本的系统化文献收集与整理都没有成型,更谈不上精深的专史研究了。介于此,欣毅先生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宁夏文化史的文献收集、梳理与研究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为生之养之于己的朔方故地奉献出了文化史研究专著《朔之方》(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贾兰坡先生欣然题写书名),开创了宁夏历史文献的文化解读新篇章。该专著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十大庆”重点献礼图书。其精华内容亦被《当代宁夏》、《宁夏统一战线》等刊物连续转载。
宁夏在历史上因地处边陲,文化不够发达,所修地方志书亦为数不多。《(道光)隆德县续志 》和《(光绪)宁灵厅志草》则是宁夏图书馆馆藏的两部稀见古方志。这两部方志,一部是纯宁夏古方志,一部是涉及宁夏回族的方志与宁夏古方志“二合一”的代表作,均具有独特的历史与学术价值。作为文献学家的欣毅先生自然将点校注疏这两部方志,挖掘其丰富的内容价值作为图书馆人对地方与民族文化典籍传承使命的自觉行动。经过近两年的辛勤、严谨、系统的点校注疏,正式出版了《(道光)隆德县续志(光绪)宁灵厅志草校注本》,填补了宁夏古文献整理出版的一项空白,使得这两部宁夏古方志焕发了新的生机,为学术界研究清末、民初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如果说上述《注本》填补了宁夏地方文献整理的某一方面空白,那么,欣毅先生主编的《宁夏图书馆志》则是在没有任何“范本”可供“临摹”的前提下,填补宁夏文化事业发展史某一领域空白的同时,开创了中国现代省级公共图书馆史志编纂体例与方法的新尝试,其方法论的探索意义,则走出了宁夏,引领着全国之先河。《宁夏图书馆志》的整体结构设计,取法于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关于图书馆之“五要素”思想,结合宁夏图书馆50年发展史的实际而谋篇布局,进而“事以类从,横分纵叙”而成的,既突出体现了图书馆事业发展之规律,又合乎于志书体例的基本规范。正因如此,业界最权威的出版机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欣然出版了该志。
《公共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基于宁夏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证分析》是欣毅先生运用图书情报学理论探讨宁夏区域发展战略问题的又一代表性著作。该研究项目为宁夏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通过深入调研和对比分析,设计建构了适宜于宁夏PIRCS的可行性模式,为丰富宁夏区域发展战略内容,创新宁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供了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参考。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是近年来宁夏制定的五大文化工程中的第一号工程。由于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最核心的事业主体之一,因此也是实施这一文化民生工程的主体之一。2008年,对于宁夏图书馆和欣毅先生来说意义非凡——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年,政府投入2.4亿元新建的现代化新馆舍连同其“数字图书馆”技术、资源体系投入使用。从新馆搬迁启动到试开馆运行,在馆领导的决策下,欣毅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履行着“搬迁副总指挥”的职责,与全馆员工一道,仅用了8天时间,便实现了基本阅览服务的试开放,创造了我国省级图书馆搬迁至开放时间的最短记录。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书香宁夏”、“塞上人文论坛”等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地方特色的图书馆公共社会活动以“常规机制”的形式确立了下来,成为了宁夏图书馆一张靓丽的名片。诸如此类的开创性工作,欣毅先生可谓全力以赴、“全天候”地致力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地方文献与民族文献的有效保障、公共信息休闲文化的全方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着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新馆搬迁、新制度建设、新机制确立、新体系完善,宁夏图书馆终于实现了由频临关闭到全国一级图书馆的“凤凰涅槃”。
秉承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事、以民为本的优良传统,欣毅先生在倾心学术、以文化民的进程中,十分关注国计民生的现实现况和民富国强的宏伟前景,积极探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自肺腑地参政议政,为国家为民众献上惓惓丹心。
欣毅先生于2000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02年当选民盟宁夏区委会常委,兼民盟宁夏区直工委副主委、教育文化专委会副主委、区直文化支部主委。2006年被增补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2007年走上了民盟宁夏区委会副主委这一民主党派高层领导岗位,为自治区政协第八、九届常委。多年来,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团结共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觉将“四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融入履职实践之中,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各项考察、调研活动,尤其对涉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考察调研,更是废寝忘食,不遗余力,调研成果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
作为一名党外干部,欣毅先生始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在实践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与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他先后主持了民盟宁夏区委重点调研课题2项,并就宁夏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许多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优秀提案奖。
欣毅先生主持的《宁夏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调研》被列为宁夏政协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先生在实地考察调研和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宁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状况与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四大类突出问题,从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体系的宏观布局与体制调整、农村公共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文化项目拉动整合、人事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速改革与完善宁夏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被政府有关文件所采纳。
在担任民盟宁夏区委会副主委期间,他还承担了民盟中央的理论研究课题,完成了《依托民盟界别优势,探索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等研究论文,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好评并获奖。
2012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欣毅先生代表民盟宁夏区委会发言,提出了稳定物价要打“组合拳”的对策建议。建议采取措施保证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质量不受或少受影响;适时运用价格调节基金,采取各种形式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严格控制出台政府管理的调价项目;积极增加农副产品生产供应;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继续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并对价格调控目标进行考核。上述建议被与会代表誉为“有深度、切实际、能管用”的上佳对策。
长期以来,欣毅先生以“振民育德,高尚其事”自勉自励,将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社会化作为践行“振民育德”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助自治区政协《华兴时报》这一平台,成功开办了公共图书馆大型社会宣传专栏《阅读新视界》,亲自担任专栏主编并撰写“每期一议”专题文章50期,为宣传阅读、普及阅读、引导阅读拓展了更为宽阔的领域。与此同时,先生还受自治区文化厅委托,主持承办了“全区‘书香宁夏’阅读知识大赛”、著名学者来宁演讲报告会等大型“公众阅读引导”活动,全方位地展示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充分彰显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2012年6 月,在病重期间,先生以国家文化部特派专家的身份,以“从龙飞凤舞到儒道互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大流变”为题,应邀到毛里求斯等国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开创了宁夏图书馆界对外文化讲座与交流之先河,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欣毅先生虽英年别世,然精神长存。其思想著述和音容笑貌,若浩空之星辰,熠熠之辉,永世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