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洁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语言中的精粹,是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短语和短句,是语言的精华部分。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东西很多、很广,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既受到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方面。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而英语习语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与民族分风俗习惯紧密相关。因此,英语中存在着大量与生活习俗相关的习语。
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会受到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在欧洲各民族生活的地区,小麦是主要的谷物之一,用来烘制面包,面包不仅是英国人的主食,而且随着早期的英国移民带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北美洲和大洋洲等英语国家。而牛油、果酱、奶酪等相应地也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英语中与饮食习惯相关的习语。
面包(bread)、牛油(butter)、果酱(jam)和奶酪(cheese)都是英国人的家常食品,因此围绕这些食品产生出许多习语。
earn one's bread(赚自己的面包),这条习语现在转义为“赚钱糊口”。例如:
That's how I earn my daily bread.
我是这样维持生活的。
bread and butter(面包和牛油):面包和牛油是西方人的主食,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们的生活不可想象。所以,bread and butter就转义成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谋生之道”。例如:
(1)Routine office work is my bread and butter.
日常的办公室工作是我的谋生之道.
(2)“Swan Lake”is the bread and butter to the ballet companies.
天鹅湖是各芭蕾舞剧团赖以为生的看家剧目。
bread and butter非常好吃,如果再加上一点儿jam(果酱)味道就更好了。
My uncle earned his bread and butter as a secretary,but added a little jam by working as a waiter at weekend.
我的叔叔以当秘书为职业,周末还做服务员,赚点外快。
big cheese(大奶酪):奶酪是好吃的东西,大奶酪就是重要的东西了。这条习惯比喻“大人物;大官”等重要人物。
Who's the big cheese in the small town?
谁是该小镇里的头面人物.
不列颠岛上畜牧业发达,牛奶的质量非常好。在英国的家庭里,牛奶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也喜欢在牛奶里加入布丁,做成奶油布丁,更喜欢把牛奶与茶混合,做成奶茶喝。于是围绕“牛奶文化”,又出现了不少习语。
mother's milk(母亲的牛奶),这条习语比喻“好酒”;“生来喜爱的东西”。例如:
Teachers love their students,which is mother's milk to them.
老师爱他们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这是天生的爱好。
There'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牛奶泼了,哭也没用。)
这是一条谚语,比喻“为无可挽救的事而忧伤是没有用的。”根据这条谚语派生出好几条习语:
spill the milk把牛奶弄泼,比喻“把事情搞得不可挽救”。
the milk is pilled牛奶已经泼了,比喻“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
spilt milk泼了的牛奶,比喻“不可挽回的事情;无法弥补的损失”。
cry over the spilt milk因牛奶泼了而哭,比喻“对不可挽回的事情作无益的后悔”
人类与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朝夕相处,有些动物与人的关系特别密切。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其中除了一部分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在英美文化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也派生出许多习语。
clever dog,喻指“聪明的孩子;伶俐的小伙子”
a dog's dinner(一顿狗餐),比喻“乱七八糟”一件做得很糟糕的工作。例如:
(1)You've made a right dog's dinner of you attendance register,Mr.Smith.I'll issue you a new one.
史密斯先生,你把出席登记表写得一塌糊涂,我再给你办一张吧。
(2)She came to the party dressed up like a dog's dinner in a punk outfit and with her hair dyed pink.
她穿着杂乱的衣装,头发染成桃红色的,打扮得很不整洁来参加聚会。
猫也是欧洲文化的宠物,多用来比喻女人,时装模特儿表演时走的台步就叫“猫步”。在英语中常用she来指代猫。在英美文化中,猫和狗一样,常被比喻作人,自然也引出不少习语。
copy cat(模仿的猫),喻指“抄袭别人的人,看样学样的人”。例如:
(1)He called me a copy cat just because my new shoes look like his.
只因我的新鞋子像他的,他就说我的模仿他。
(2)This first copy cat murder threw him for a loss.
这第一起刻意模仿的谋杀使他感到惊异不安。
play cat and mouse with(与...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比喻“对...欲纵故擒”。例如:
(1)I can't tolerate all the suspicion and I wish the police would stop playing cat and mouse and make a specific charge against me.
我不能容忍所有这些怀疑,我希望警方不要戏弄我,具体说清对我的指控。
(2)He always play cat and mouse with me.I really don't know what to do.
他对我总是忽冷忽热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猫也可以看国王。),比喻“地位虽然不同,人与人应该平等”。例如:
Sit down again and be friendly.A cat may look at a king,and even a president of brigands may look at your sister.All this family pride is very old-fashioned.
坐下来,客气点儿。一只猫可以看国王,土匪头子也可以看看你的妹妹。这一类门庭的骄傲已经不合时宜了。
enough to make a cat speak(足以叫猫讲话),意指“令人惊讶”例如:
It's enough to make a Tom cat speak French grammar,only to see how she tosses her head.
只要看看她抬头的样子,连公猫也会讲法语语法了。(她抬头的样子叫人吃惊。)
在英美人诸多的习俗中,给人印象至深的莫过于致谢习俗。他们的嘴巴显得很会说话,thank you不绝于口,令听者感到十分舒服。他们不仅对上司、同事和陌生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且对关系极其密切的亲属、朋友、父母、子女,乃至配偶的帮助也一样地表示感谢。这种普遍且频繁的致谢行为反映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即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人在内,要靠言辞不断地认定。致谢行为在英美国家主要体现的是人的礼貌和教养,感谢的本意已越来越少。
我们平常使用的Thank you结合具体语境,又可衍生出若干变体。如:
Thanks.
Thanks for everything/offering/telling/waiting for/cheering me etc.
Many thanks.
Thanks a lot.
Thank you anyway.
Much appreciated.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I can't thank you enough.
I can hardly thank you enough.
I really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 enough.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致谢可以维系人际和谐关系外,致歉的作用也很大。有错就改,及时致歉,不仅可以消除误会、修复人际关系、逐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还可以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缓和气氛。所以,这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可或缺的一招。此外,致歉还是一个人襟怀宽广、深明事理、真挚诚恳和具有涵养和勇气的表现。英语中与致歉习俗相关的习语很多,最常见、最常用的莫过于Sorry和Excuse me了。尽管他们的修复功能相似,但在侧重点上还是有差异的。Excuse me侧重于说话人与被违犯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而Sorry却侧重于说话人与被冒犯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有些带sorry的习语并不一定与致歉有关,如:be sorry for常表示对某人的同情或为某人难过。尤其是be sorry for oneself在口语中则是指垂头丧气,情绪低落,心灰意冷之意。还有sorry excuse(漏洞百出的借口)和sorry fellow(不中用的人)。
有人说,中国人对称谓比较考究,而英美人在称谓上比较随意。实际上,英美人对称谓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称谓大致可分为七类:通称、职务称谓、职业称谓、姓名称谓、亲属称谓、人称和不称。首先,称谓与习语的关系体现在称谓中常使用的套语就是习语。其次,由称谓而产生的并赋予特殊含义的习惯用语也属于此类。如:
戏称Uncle Sam,指代美国政府或美国人,他们往往被描绘为一个高而瘦的人,长有白色胡须,穿蓝色燕尾服上衣和红白条纹裤,戴着有多种图案的高顶帽。该习语源于美国1812年战争时期,对军邮邮戳上United States的缩略语U.S.拟人化而来。
Uncle Tom,常用来喻指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出自美国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主人翁。
Uncle Tomahawk,是Uncle Tom和Tomahawk的缩合,喻指白人社会文化准则的美国印第安人,带有贬义。
Say uncle常用于美国口语,意为“认输、放弃、屈服”。
Bob fought for five minutes,but he had to say uncle.
鲍勃打了了五分钟,但是不得不认输。
由此可见,称谓习俗并不简单,与习俗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英美国家拜访一般要事先预约,这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较快,计划性较强,若不事先预约,突然造访,容易打乱对方的计划,给人造成不便,使自己尴尬难堪。因此,拜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即事先预约、到访与迎客、交谈与话题、告辞与送客。每采取一个步骤都要注意得体运用语言,如说话要客气、语气要委婉,要用商量的口吻,绝不要强加于人,使人感到为难。这些必然要涉及习语的应用,由于拜访涵盖面广,使用习语又因人,因事、因语境而异。现仅举数例来加以分析说明:
eat somebody's salt受某人款待;在某处作客
按旧时阿拉伯习俗,食盐被视为珍贵而神圣的食品,用以款待客人。谁吃了别人的食盐,就意味着同那人有了交情。
She visited her teacher and ate his salt.
她去看望老师,受到老师的款待。
hang up one's hat在某处住下;定居;停止工作
把帽子挂在衣帽架上,就意味着“在某处住下”或“定居”。
His wife asked him not to hang up one's hat in another's house.
他的妻子告诫他不要在别人家里久留。
take French leave不辞而别;擅离职守;擅自缺席
此语源于18世纪法国的一种社交习俗。参加宴会的法国人往往不向主人告辞便独自离席而去。英国人把这种不辞而别的不礼貌行为叫做French leave。例如:
(1)While the family was in Europe,two of the servants packed up all the silver and took French leave.
两名仆人陈主任全家在欧洲之际,将家中全部银器打包后偷偷溜掉了。
(2)I think I might take French leave this afternoon and go to the cinema.
我觉得今天下午应该偷偷离开去看电影。
laugh in one's sleeve窃笑;暗暗发笑;暗自高兴
此语起源于16世纪上半叶,当时英国男子的衣服袖子宽大,足以把整个头部藏在里面。出于礼貌和谨慎,在社交场合若想发笑,人们便会用衣袖遮住脸偷偷地笑,于是,便有了此成语。
Although he pretended to sympathize,he was laughing in his sleeve.
虽然他假装同情,但他却在暗笑。
kiss sth.better吻伤痛处以示安慰
源于古时用嘴把伤口的毒吮吸出来的习俗。后来指当一个小孩跌跤擦伤了膝盖,做母亲的往往会把他抱起,并吻一下其伤痛处以示安慰。
Did you bump your knee when you fell?Come here and I'll kiss it better.
你跌倒时碰伤膝盖了吗?到这儿来,我亲亲你就好了。
put one's best foot forward尽快地走;全力以赴;尽量给人以好的印象
成语中的best foot指“右脚”。自古以来人们不管动身去旅行还是跨进门槛往往先迈右脚,这样被认为是吉利的。例如:
(1)He tries to put his best foot forward whenever he meets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和别人初次见面时他总是尽量给人留好印象。
(2)Put your best foot forward and you'll succeed sooner or later.
全力以赴,你早晚会成功的。
Indian file鱼贯而行;一路纵行
源于印第安人习俗。印第安人在穿越森林时,尤其在出征时,为防止敌人或野兽袭击,总是列成单行行进,后一人踏在前一人的足迹上走,最后一人把脚印全部擦掉,不留任何踪迹。这样,不容易让敌人知道。据此,后人用Indian file来喻指“鱼贯而行”,“一路纵行”。
The path was so narrow that we had to walk in Indian file.
这条小路太窄了,我们不得不鱼贯而行。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能只靠书本,还需要从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获取知识。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它从各方面都渗透并体现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因此只从字面上进行理解,难免会不准确。我们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它的表面意义,更重要的是掌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习语。
[1]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牛津英语习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出版社,2005.
[3]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孙萍、綦天柱.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与翻译[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6]张镇华等.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