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0)
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新课题。
1.教育教学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到位
职业院校升格后,虽然步入高校系列,但短时间内从管理者到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都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一是只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共通之处,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规定性认识不够,仍囿于过去的中专教育或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高职教学;二是由于受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产生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教育的错误认识,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另外,管理上,一时还未能适应高校管理模式。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缺口仍很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其技能和实践水平的要求。
3.管理理念和“营销”策略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强烈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今天,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观念已经不适应新的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了,加上近些年高职学院生源流失问题严重,因此引入和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理念和加强对学校整体的正能量的传递,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来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也许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所启迪。“中国好声音”无论是商业开发、收视率还是娱乐性、话题性、亲民度,都越来越贴合大众需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何“中国好声音”博得大众如此青睐?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又能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好声音”至少在以下五方面为现阶段“略显青涩、略有尴尬、略带危机”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视角,那就是:注重创新、保证质量、特色营销、真诚热爱、崇尚竞争。
首先,创新是“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基础,也应成为高校打造成功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战略。中国是世界的生产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但创造力、创新力的缺乏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同样,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力投入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在办学方式、课程设置、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就业促进等方面,更是刻不容缓。我们的高校为何培养不出影响世界的大师?因为我们的教育太过急功近利,太缺乏创造力与创新力。创新的价值到底有多大?美国的苹果公司用风靡世界的iphone4和iPad给出了最好的诠释。为什么苹果公司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却能以623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创新”。
其次,高质量的导师为“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提供了“QS”保证。四位音乐导师风格迥异,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也正因为个人独特的风格而各自吸引了大批的“粉丝”。同样,作为高校中教书育人的教师们,更应该结合自身的经历、经验、知识和背景,努力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教学风格,用自己的“独特声音”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其一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吸引更多高质量的“职业导师”加盟,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技能教师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资金和硬件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训水平、竞争与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使之成为真正的“双师型”导师。
第三,“中国好声音”选择了当今最“潮”也是传播最快的微博形式来扩大影响,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也是节目获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好声音”第二期节目播放初期,就借助了微博的力量进行疯狂传播,590多万网民利用微博进行了评价和转载,使得节目瞬间为大江南北的观众所熟知,连“微博女王”姚晨、著名导演冯小刚等明星也都通过微博对节目大加赞赏,明星效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节目最后形成了声势浩大、君临天下的气场,也让人们被微博这种网络营销方式的能量所震撼。据了解,“中国好声音”第一期只获得了1.5%的收视率,而借助了微博的力量,第二期获得了2.717%的高收视率,让我们见证了微博的力量。由此想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化运作、营销方式也应借助网络科技的发展,让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产品”打上时代的烙痕。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微博账号,利用微博进行特色课程设置、办学理念、实训模式、校企合作等教育、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微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信息沟通、教学成果反馈、意见收集、投诉处理等功能;鼓励学生通过微博对教师进行“德艺”监督和教学技能评估;还可以借助微博扩大学校的招生宣传和造势规模,积极与用人企业合作开展“微博专场招聘会”等。
第四,“真诚与热爱”是“中国好声音”传递出的正能量。与很多靠“炒作、低俗话题、绯闻、拜金、媚俗表演”等博出位、博眼球的选秀节目不同,“中国好声音”弘扬了人们最崇尚的“真善美、真实、真诚、热爱”,这种单纯、纯粹、真性情也是“中国好声音”能够成功突围、抢滩登陆黄金时段并成功捕获观众芳心的根本。首先,导师要“心”从于“声”,不会被选手的穿着、打扮、相貌、身材等视觉因素所干扰,完全靠一颗真诚的心去聆听。其次,所有的选手,不论学历、长相、身世、经历,唯一的标准就是“声音”,凭的就是对音乐的热爱。第三,四位导师放下身段,抛出甜言蜜语去“勾引”和“蛊惑”心仪的选手,导师间善意的打压和调侃里处处流露着真诚和真情。比如,刘欢为了说服因容貌而感到自卑的选手董贞摘下面具,居然主动摘下帽子露出“真面目”,一句“我刘欢长成这样,在中国流行乐坛已经屹立近30年,对真正的好歌手来说,外貌如何并不重要”,何等的真性情!反思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缺少“真诚和热爱”。近些年,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减少,学校就业任务压力加大,导致学校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缺乏关怀和爱心,业务上懒得钻研和创新;有的教师把本职工作当成兼职,在外开办公司,以获取自我经济利益为中心;有的教师以开展“校企合作、下厂实训”的名义,把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工具。这些现象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加强师德教育唤回高等职业教育的真诚与热爱。
第四,节目还弘扬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任何一个选手想要实现梦想,想要留在绚丽的舞台上继续挑战自己,都必须付出具大的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实力,公平地与对手去PK,去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从“海选”进入导师团的56位选手,到晋级每位导师最后的4强名单,再到最后的“4进1”超级大PK,直至最终的胜出者参加“中国好声音梦想音乐盛典”在8万人的瞩目下,进行终极竞争考核,每一轮的竞争都是残酷的,甚至充满了火药味。但是每一个选手无论最终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无论是离开的还是留下的,都通过舞台上的竞争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风采,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都是成功的。这就是竞争的价值,也是竞争的魅力所在。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让学生在离开校园、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护后,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承担责任,快速地适应社会竞争、融入社会。为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和观念,竞争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是为了战胜对手,而是为了战胜自己;通过竞争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勇气,快速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使自己更加成熟。
结束语: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有情感上的宣泄与抚慰,以及心灵上的碰撞和灵魂上的震撼。但除了这些,更重要的一点是启发、鼓励人们去反思,去思索,并教会人们学会重新思考生活,探索人生。同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潜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道德观,通过施展职业技能去探索未知的职业领域和多彩世界,学会用职业的潜能去探索生活,感悟人生。相信“中国好声音”所传递出的积极影响,一定能够为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带来“好声音”。
[1]李红卫.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研究(高职院校增强吸引力调查).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