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为拯救中国光伏产业,2012年岁末,2013年年初,我国政府打出了系列救市的组合拳——从国家电网公司打破光伏发电并网桎梏,到国务院常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再到数次上调国内光伏装机目标,不一而足。由此可见,中国光伏产业“顶层设计”雏形已现,政府救市的方向逐渐明朗。
然而,“顶层设计”毕竟是轮廓,必须有系列配套可行的具体措施跟进。中国光伏界期待“顶层设计”的下一步。
明确的光伏发电电价和补贴政策是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关键。现有的全国统一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和金太阳补贴政策,弊端已经显现,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足以全面调动各地投资商的积极性。救市措施明确了分区域制定上网标杆电价,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电量补贴的政策,这将成为未来电价政策的风向标。然而,目前仍然是“千呼万唤未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参考风电补贴,按几大区域给予不同的度电补贴,分区电价补贴为0.45~0.5元/kWh,现在也仅仅是一个传说。有观点认为:标杆电价以1元/kWh为平衡线划分,西部地区标杆电价设定在0.9元/kWh左右比较合适,东部地区根据各省资源不同,在1.4元/kWh左右比较合适,这样的价格有望刺激下游应用端的积极性。因此,光伏电站投资商在电价不明、无法预测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观望。
产业重组与市场启动同样重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是国家确定的基调。据悉,工信部起草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有望发布,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淘汰光伏落后产能的措施之一。准入条件对企业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出货情况、专利数量等各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范围囊括硅棒、硅片、电池、晶体硅组件以及薄膜太阳电池。
当年我国家电市场经过几番市场洗礼,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如今,随着中国光伏产业“顶层设计”一步步推进,类似家电行业的发展格局也许也会在光伏产业出现。对此,中国光伏产业界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