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桂林市解放军181 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
在临床上,急性的心肌梗死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发作时由于病情较急,且变化也非常快,因此临床上死亡率也较高[1]。 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硬化斑块使患者的血管内皮产生损伤,导致了血栓,最终会因为冠状动脉突然的急性闭塞而诱发患者心肌细胞死亡[2]。 一般在临床上, 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常用的是静脉溶栓药物开展治疗[3],主要的目的是确保溶栓的及时,并有效的开通患者的血管,确保血液供应,实现心肌血液的再灌注,最终达到恢复心肌的供血,挽救病人濒死的心肌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为探讨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开展对急性的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该研究对该院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 例急性的心肌梗死病例开展回顾性的分析, 被研究对象在通过静脉药物治疗溶栓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的治疗措施,均取得让人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间接收治的100 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介入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0 例,所有患者经过常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检查,全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排除高血压患者和脑部出血及其他出血的患者。其中介入组有男32 例,有女18 例,患者的年龄在44~6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 岁。 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6 h,发病时间平均是3 h。 研究资料中, 合并有心源性休克病人3 例, 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有1 例。 对比组中有男31 例,有女19例,患者的年龄在45~6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 岁。 发病的时间主要在2~5 h 之间,平均发病的时间是2 h。 该组患者中有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共4 例,有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 例。
对比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 而介入组患者则是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之上开展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疗效。 其中对比组的全部患者接受尿激酶以及阿司匹林溶栓药物常规治疗进行溶栓,而介入组患者则是以对比组治疗措施为基础,同时开展了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方法治疗。 所有的患者以1 周为1 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并对比两组经过治疗后,7 d 时、6 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情况, 并分别对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血管的内径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的血管内径和左心室射血的分数等进行测定。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有计量的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并进行 t 检验。
经过治疗后,通过检查以及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对两组患者进行7 d 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过 6 个月治疗后,对比组左心室的舒张末梢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梢的内径同治疗之前相比较升高较为明显(P<0.05),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比组中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梢内径下降,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升高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额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能够使梗死的部位血管重建, 缩小了心肌梗死面积,降低了心肌梗死发生率。 创伤小且恢复快,临床较为重视[4]。 采用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措施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也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但要做好术后的精心护理,降低并发症。
[1]陈卫英,张志广,陈少通,等.静脉溶栓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1(20):156-157.
[2]张华,张磊,杨星昌,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146 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6):233-234.
[3]郭亮,麦晓燕,邓捷,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7):117-118.
[4]金培印,马业新,韩勤甫,等.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影响的研究 [J].中国急救医学,2007 (4):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