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娟
高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的目标?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者,我认为有效做好以下环节的管理工作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注重目标、过程、结果的一致性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领师生探究的“预设表”,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方向标”。那么,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应考虑哪些因素呢?
首先,要明晰教学目标范围的层次关系。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级目标是由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二级目标是由学科专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是由我们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发生关系的是三级目标,它的制定既要以一级、二级目标为指导,更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这样才能使课时或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合理性。
其次,要明晰“三维”目标的关系和重点。课时教学目标不能大而空,而应具体明确,能评价,不能含糊其词。事实上经过课程改革,我们能体会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越来越取决于对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学科内容的核心,由此准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学目标要强调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要回应教学目标。“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关注过程”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生成性”现象是课堂教学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才会产生课堂资源的生成性。教师既要给学生生成的时间和空间,更应善于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也就是预设目标,善于从每个学生的基础生成的资源中选择课堂中互动生成的资源,促使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更好地为预设目标服务,从某种程度说,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优化、整合、强化教学五大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突出备课环节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钻研教学材料要“懂”、“透”、“化”。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掌握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并选择补充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懂”就是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透”指教师要对教材基本内容融会贯通,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思维转化为教师的知识思维。“化”是指教师的思想情感要与教材中蕴涵的思想、情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融合在一起,更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始终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如何使教学面向不同学生的要求?
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成“两次生成”。我们现时的备课,在实现共享资源的前提下,一个学年组的教师分配到自己头上的备课内容只有几个单元。因此,每个寒暑假,教师就要认真备出所分配的单元教案,开学以后在年级组备课时做中心发言人,并使之成为“共享”教案。随后,其他教师就要在此基础上重新写出属于自己的“二次教案”。学期末,还要群策群力,把大家在实施“二次”教案过程中的新发现,如备课中没想到的地方,学生情况的变化,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教育机智的发觉等新变化,在 “共享”的教案中修正。这样,教案就有了流动的生命,有了“两次生成”的实效。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提出了备课要做到“三个痕迹”“三个备出”。“三个痕迹”:一是研究教材有痕迹,教师要研究单元目标,仔细阅读教材,备课后习题划出重点难点,以此做到教材上有痕迹;二是研究教师用书有痕迹,教师要阅读教学用书,研究三维目标,理解教材、教学方法与步骤,以此做到教学用书有痕迹;三是研究教案有痕迹,借鉴别人的教案一定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上逐个环节修改成增补,以此做到教案上有痕迹。“三个备出”:一是要备出教学情感,二是要备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要备出创新的亮点。每个月领导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做到不定期抽查,认真记录,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实现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保证备课的有效性。
2.追求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和“有效性”
课堂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绝大多数教育改革的成果,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在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的今天,聚焦课堂、关注课堂、回归课堂,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三个注重”、“六个尽量”,即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方法指导,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表达、尽量让学生动手、尽量让学生质疑、尽量让学生创造。
3.优化反馈渠道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通过作业可以检查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将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作业批改与分析作为当前改进作业环节的两个重要抓手。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可实行分层选择性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作业形式尽可能地多样化,可以是知识、技能的巩固练习,也可以是探究性的作业,可与口头和书写相结合,在要求上,可以实行分层作业,即必做与选做相结合。教师对待作业批改力求做到面批面改,并且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对作业做出个性化的批改指导。
4.进行有效辅导,提高教学成效
教学辅导,也是教学流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反馈形式的必要补充。对于课外辅导,要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重视作业的矫正。对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辅导,对个性问题,要加强学生的课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从中获得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问题,以便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5.落实评价方式的“规范”和“多元”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取得信息反馈、掌握教学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评价方法的变革,教师要及时掌握、即时评价,尤其是今天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要多角度、多维度的多元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应立足教师的专业素质,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要内容,从教学态度、教学环节、教学研究等维度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侧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以此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选择规范有效路径,实现高效和谐教学,是科学发展观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对于如何实施“有效管理”,实现“高效教学”,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校课堂的数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生互动、兴趣激发、合作学习、主题构建等教学策略,使原来的课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尝试、探索有效教学管理,最终实现高效教学,即用最少时间取得最大效果的高效率教学;让学生有较多收益的高效益教学;能在师生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的高效应教学。
(作者单位:长春市一零八学校小学部)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