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

2013-02-02 19:00:32张志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胃粘膜门脉胃部

张志勇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

张志勇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患者出血的原因有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胃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重症胃粘膜疾病、消化道溃疡以及消化道肿瘤等,患者人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29人(48.33%)、18人(30.00%)、6人(10.00%)、4人(6.67%)、3人(5.00%)。所有患者均行止血治疗,其中55人治疗有效,止血有效率为91.67%,其余5人中,2例死亡,剩余3例行再次止血成功。结论导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有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胃出血、食管静脉破裂、重症胃粘膜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等,临床诊治应以纤维胃镜为主要手段,及时判定出血程度以及出血的部位和原因等,行针对性止血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诊治

肝硬化具有发病率高且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的特点,在我国常见有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以及肝功能衰竭等,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多见且程度较为严重。可发生由于短期内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引发急性肝性脑病而导致患者死亡。现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9~46岁,平均年龄为(31.3±7.8)岁;患者均以大量呕血或大便颜色暗红作为首发症状就诊。依据每日出血量的多少,分为轻度出血(每日出血量低于600 ml)、中度出血(每日出血量在600~1000 ml之间)和重度出血(每日出血量>1000 ml),分别有26例、32例和2例。有29例患者伴随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绞痛等临床症状,21例伴随有反酸、心悸等症状,9例表现为黄疸症状,1例伴随有明显腹水。患者收治时30例意识情况清醒,14例表现为嗜睡,9例意识状况模糊,5例昏睡,2例患者陷入昏迷。

1.2确诊依据

1.2.1肝硬化的诊断依据 取肝组织镜下活检,镜下可见形成假小叶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或曾患有病毒性肝炎等危险因素,伴随有与门脉高压或肝功能不全相应的临床表现,经CT或B超等影像学辅助检查可见肝脏组织呈弥漫性病变,胃镜下可见曲张的胃底静脉[1]。

1.2.2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验结果呈急慢性失血表现,大便隐血试验结果呈阳性,就诊时患者有便血或呕血的临床表现。

1.3出血原因 胃镜下胃部有弥漫性或斑点状出血,由于门脉高压所致胃部疾病者为29人(48.33%),有出血或红色征象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8人(30.00%),患有重症胃粘膜疾病、消化道溃疡以及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分别为6人(10.00%)、4人(6.67%)和3人(5.00%)。

1.4止血治疗措施 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定时检测患者呼吸、心率、脉搏、体温、尿量、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暂时禁食禁水,可建立静脉通路,便于及时用药、补液和营养支持,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及时复查血生化和血常规,特别应注意红细胞计数和血尿素氮等指标。嘱患者每日口服凝血酶2~3次,400U/次,或使用去甲肾上腺素,3~4次/d,以达到止血并收缩血管的目的。也可使用生长抑素经静脉滴注,初始用量为每分0.5 μg,出血明显减少后可降低药量为每次0.1 μg,3次/d使用,持续治疗3~4 d[2]。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及时扩充血容量或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若输血治疗有困难可用代血浆等代替。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防止水电解质平衡出现紊乱,预防早期感染的发生。

1.5效果评价标准 若患者粪便隐血实验结果转阴,大便颜色由黑转黄或胃镜检查无出血,抽取胃内容物清亮,治疗成功后7 d内无再发性出血即可认为止血成功。

2 结果

静脉滴注生长抑素可有效治疗因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由于输血治疗引起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组患者均行止血治疗,其中55人治疗有效,止血有效率为91.67%,其余5人中,2例死亡,剩余3例行再次止血成功。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短期内失血量大,可达1000 ml以上,易引发失血性休克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也是肝硬化导致直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组研究表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包括有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胃出血、食管静脉破裂、重症胃粘膜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等。由门脉高压所致胃病引起出血的比例较高,分析原因可能如下:首先,门脉高压导致胃部血液瘀积,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出现胃粘膜水肿;其次为代偿循环血量不足建立动静脉通路可导致胃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显著降低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再次,由于血液循环不畅,胃部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引起局部堆积,最终发展为黏膜糜烂并出血,甚至引发毒血症[3]。临床诊治应以纤维胃镜为主要手段,及时判定出血程度以及出血的部位和原因等,行针对性止血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

[1] 崔彦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3例治疗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2):1722-1723.

[2] 罗风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1,17(2):51.

[3] 刘学进,贾新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72例原因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5):6172.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猜你喜欢
胃粘膜门脉胃部
为什么坐过山车时胃部会发痒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科教新报(2021年50期)2021-01-06 17:47:35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无对比剂选择性门脉成像的技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