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术后放射线治疗磁共振波谱评价研究进展

2013-02-02 15:36:15赵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5期
关键词:波谱质子胶质瘤

赵玲

1 脑胶质瘤

胶质细胞瘤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肿瘤, 主要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几种。胶质细胞瘤的发病率较高在颅内原发瘤中占40%到50%。对脑胶质瘤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CT和MRI技术, 但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对肿瘤的增殖性、分级情况做出准确判断, 而且较高的辐射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引发术后肿瘤复发, 因此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1]。目前临床逐渐采用一些无创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扩散张量纤维示踪成像( DT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

2 常见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其研究进展

2.1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传统影像学分析脑胶质细胞瘤往往缺乏定量指标, 而脑胶质细胞瘤的代谢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研究发现使用1H-MRS可以将肿瘤和非肿瘤进行区分, 并且可以将脑肿瘤不同组织类型进行区分。在治疗脑胶质瘤时使用放射治疗方法可能造成术后放射性脑坏死, 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和胶质瘤放疗后的复发类似,1H-MRS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脑内代谢物水平,为区分放疗后复发和脑坏死提供可靠信息。研究报道使用二维1H-MRS对30例胶质瘤患者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胶质瘤的主要波谱表现包括NAA(天门冬氨酸)的下降、Cho(含胆碱化合物)的升高和异常Lac(乳酸)峰的出现;脑坏死的波谱特征为NAA、Cho、Cr(肌酸)下降或者消失, 出现脂质峰;胶质瘤放疗后复发的主要波谱特征包括NAA、Cr下降或消失,Cho明显增高。二维1H-MRS还可以为胶质瘤的影像分级提供定量指标。使用1H-MRS对28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检测,患者中24例先进行脑胶质瘤全切术然后辅以放疗, 4例直接进行放疗。对所有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后的1~2个月内进行1H-MRS检测, 具体采用点分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位移选择饱和脉冲水抑制法采集信号, 在患者放疗后5到10个月内将其复查的MRI增强图像和术后放疗前的MRI增强图像进行对比。同时规定肿瘤复发和抑制的标准来判断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发现患者大剂量放疗(60Gy)2个月后, 无论病情发展为复发或抑制, 其NAA浓度、NAA/Cr比值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3]。研究报道对60例脑胶质瘤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时进行MRS检测, 在随访期间出现增强后进一步行MRS检测以判断患者胶质瘤是否复发。结果发现Cho/Cr、Cho/NAA在脑肿瘤复发和非复发间具有明显差异, 证明高场强的MRS在脑胶质瘤的术后复发识别上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4]。

2.2 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扩散张量纤维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DTT)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研究报道对42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DTI、DTT检测, 结果发现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在DTT、ADC、FA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 证明了DTI技术可以通过ADC、FA图显示胶质瘤内部和周围纤维束内水分子的运动情况, 对于判断肿瘤细胞是否发生浸润有一定意义[5]。DTT技术可以更为直观地用三维模式立体呈现胶质瘤和周围纤维束的关系, 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信息[6]。

2.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技术可以在生物体内测量水分子的运动, 进而了解组织间水交换的情况, 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测方法[7]。Ki-67是一种细胞增殖核抗原, 属于核增殖基因。Ki-67的变化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肿瘤的增殖情况, 并且和细胞增殖的活性呈正比, 较高的Ki-67指数说明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有研究证明了胶质瘤的ADC值、Ki-67表达和胶质瘤主要代谢产物(NAA、Cr、Cho)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Ki-67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胶质瘤代谢产物比值、ADC值和Ki-67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使用DWI技术可以无创、活体评价胶质瘤的生物学活性[8]。

综上所述,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脑胶质瘤临床诊断和治疗领域, 几种技术可以相互结合发挥每种技术的最大优势, 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李建胜, 龚洪翰, 肖香佐, 等.脑胶质瘤的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6, 4(3):1-4.

[2]龚才桂.脑胶质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南大学, 2005.

[3]晋晖, 程晋亮, 杨涛,等.脑胶质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研究.郑州大学学报, 2008, 43(6):1258-1259.

[4]王玉林.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对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3.

[5]郭志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颅内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南方医科大学, 2009.

[6]林丽萍.磁共振新技术在识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复旦大学, 2008.

[7]郑建, 尚乃舰, 王大龙, 等.常规磁共振成像结合磁共振波谱在临床脑胶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7):1111-1114.

[8]田春艳, 刘国辉, 王为国, 等.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1):1993-1994.

猜你喜欢
波谱质子胶质瘤
质子束放疗在肿瘤中的研究新进展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美国波谱通讯系统公司
浅谈质子守恒
波谱法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研究中的应用
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进展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2015年8期)2015-12-23 08:53:14
P21和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