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慧
胰岛素抵抗产生的病因,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大多认为是肌体内胰岛素的接收器出现了问题, 因此修复胰岛素的接收器比单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更有临床意义。其中脂肪代谢的紊乱既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起因,同时也是其结果。但近年来中医药的研究为防治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有肝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 因此胰岛素抵抗分为肝胰岛素抵抗, 肌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病因多与遗传、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不可以选择和改变的, 但生活环境, 饮食习惯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的, 药物影响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受体水平的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 受体水平的胰岛素抵抗与受体前因素、受体缺陷、受体后缺陷有关。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饮食不节、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血脂过高、血糖过高和使用一些影响胰岛素作用的药物等。 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是非常必要的。治疗胰岛素抵抗需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及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首先控制饮食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其次运动锻炼能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早在隋代巢元方曾提出导引和散步是治疗消渴病的良方。最后药物治疗特别是中药治疗能改善胰岛素靶细胞的功能,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胰岛素复活而起作用。 临床常用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常用的制剂有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匹格列酮, 亦有较好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磺脲类药物适用于轻型病例。
中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中医有记载能治疗消渴病的中药达70余种 , 其中临床上常用的有党参、人参、黄芪、生地黄、茯苓、薏苡仁、丹参、刺五加、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当归、知母、天花粉、大黄、鹿茸、苍术、白术、川芎、山药、麦冬、玉竹、天冬、五味子、山萸肉、地骨皮、僵蚕、甘草、、仙灵脾、玄参等30余种。 目前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型明确为气阴两虚型、燥热入血型、气虚血瘀型、阴阳两虚型、这四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上均可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 只不过是个体差异不同临床表现程度不同。或者是同一症型, 表现的合并症不同, 其病理生理改变也完全不同。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胰岛素抵抗这种多系统损害的疾病时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 先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 主要是脾虚、肾虚、肝郁、血瘀、痰浊所致。分型以气阴两虚型、燥热入血型、气虚血瘀型、阴阳两虚型多见。兼有痰浊、肝郁气滞、血瘀等。
湿热困脾、表现为形体肥胖, 腹部胀大, 口干口渴口苦,喜冷饮, 饮水量多, 脘腹胀满, 易饥多食, 大便干结, 小便色黄, 舌淡红, 苔黄腻, 脉弦滑。治法, 清热止渴, 健脾化湿。方药;自拟方三黄葛根汤治之。黄连、黄芪、黄芩、葛根、半夏、白术、枸杞子、茯苓、丹参、薏苡仁、知母等随机加减。肝郁气滞、表现为口干口苦, 胸胁胀满疼痛, 胸闷气短,喜叹息, 心烦易怒, 舌淡红, 苔白, 脉弦细。治法, 疏肝理气,消郁散结。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川楝子、白芍、香附、陈皮、枳壳、枸杞子、丹皮, 丹参, 生地、麦冬、葛根、知母等。
气阴两虚兼血瘀、表现为咽干口燥, 口渴多饮,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形体消瘦, 腰膝酸软, 自汗盗汗, 五心烦热,心悸失眠, 肌体麻木或疼痛, 胸闷刺痛, 舌红紫暗少津, 苔薄白或少苔, 脉弦细涩。治法,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方药,自拟方, 葛根、花粉、薏苡仁、五味子、白术、麦冬、枸杞子、生地、人参、黄芪、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等。
上述各方中黄连成分小蘖碱及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可增加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减轻胰岛周围淋巴细胞及粒细胞的侵润从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人参含人参多糖、人参皂甙和齐墩果糖类,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 又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增强肾上腺皮层功能, 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条件刺激的抵抗力, 因此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黄芪含胆碱、叶酸、数种氨基酸等成分,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故可预防外源性所致胰岛素抵抗。地黄含梓醇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 有轻微降血糖作用, 能影响肝糖的代谢, 使异常和紊乱的糖代谢向正常转化。白术含有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 并含维生素A类物质,有降血糖、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麦冬含有甾体皂甙等物质, 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其作用类似磺脲类, 能使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正常。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组织胺、胆碱、麦角甾醇、钾盐、酵素、腺嘌呤等,有利尿、镇静、降血糖的作用, 同时能改善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率。枸杞子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及B—谷甾醇、亚油酸等, 能轻微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淀和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 能改善糖耐量, 能提高肝糖原和肝葡萄糖酶活性, 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与调节糖代谢酶活性有关。 配伍黄芪、半夏、葛根、薏苡仁、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等健脾祛湿,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调理五脏六腑, 阴阳调和。另外一些如桂皮、葫芦巴、茴香、枸杞多糖、西洋参皂甙、白芍总甙、银杏叶总黄酮、黄芩总黄酮、白黎芦醇等对胰岛素的抵抗均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 胰岛素抵抗存在于2型糖尿病的各个分型之中,其因素很多, 其各自的影响性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还在研究中,湿热痰浊、肝郁气滞、血瘀等对胰岛素抵抗是公认的, 中医药历史悠久, 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都有着很好的疗效,单药复方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效果极好, 能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从而增强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能力, 纠正糖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