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玉梅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疗效分析
冀玉梅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7例HIE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止惊、降血压、控制血糖、纠酸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GM-1静脉注射,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M-1治疗HIE有一定疗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
HIE是新生儿早期死亡原因之一, 也是导致产生神经后遗症重要原因, 已越来越受到儿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对3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HIE患儿87例, 这些患儿均有胎儿窘迫或新生儿窒息史, 生后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易激惹, 嗜睡、昏迷、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消失等。其中33例曾做过头颅CT检查, 显示程度不一的多灶性低密度影, 8例合并颅内出血。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制订的HIE诊断及分度标准。
87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8例, 其中男25例,女13例, 出生体重2100~4200 g, 胎龄35周3例、35~37周10例、37~40周20例、40~42周5例, 阿氏评分<4’22例、4~7’16例、轻度13例、中度20例、重度5例, 合并颅内出血4例;对照组49例, 其中男32例, 女17例, 出生体重2200~4150 g, 胎龄<35周5例、35~37周15例、37~40周23例、40~42周5例, 阿氏评分<4’29例、4~7’20例、轻度18例、中度23例、重度8例。合并颅内出血4例。
两组一般情况及损伤程度分布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止惊、吸氧、控制感染、纠正水酸碱及电解质紊乱, 维持正常血压、血糖和组织灌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在生后3~4 d给予GM-1 20 mg/次, 1次/d, 加入5~10%葡萄糖液30 ml静脉滴注, 10~14 d为一疗程。
1.3 临床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于6 d内完全恢复者为显效;10 d内恢复者为有效;10 d以上仍无改善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显效23例, 显效率60.5%(23/38), 有效13例,无效2例, 无效率5.3%(2/38), 对照组显效11例, 显效率为22.5%(11/49例);有效23例, 无效15例, 无效率30.6%(15/49);两组中共死亡10例, 治疗组2例, 对照组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 对照组为69.3%(34/49)。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神经节苷脂治疗HIE有一定疗效。
HIE轻者预后尚好, 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甚至死亡。该病的发病机制多数认为与缺氧引起的代谢紊乱,氧自由基大量产生, 细胞凋亡有关。婴幼儿期脑发育快, 可塑性强, 早期干预治疗能促进损伤神经细胞功能恢复, 减轻永久性脑损伤发生。作者通过对38例HIE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 发现GM-1治疗HIE有一定疗效。GM-1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的药物[2], 能影响细胞跨膜信号, 改善细胞膜酶活性, 阻止Ca2+内流, 降低自由基浓度;选择性抑制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导致的神经细胞的损伤。GM-1是一种含唾液酸的神经鞘糖脂[3]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增强神经营养因子作用, 能减少病灶周围神经细胞死亡,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因而起到保护脑细胞,促进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功能的作用。
我们体会对HIE患儿应用GM-1能促进患儿早日改善临床症状 , 并缩短疗程;且半衰期长, 应用安全, 提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越早应用GM-1效果越好, 可提高细胞组织抗缺氧能力, 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修复, 从而可望提高治愈率, 减少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766-767.
[2] 李文,孙正芸.神经节苷脂和脑活素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质软化的疗效观察.临床儿科杂志, 2010,28(2):188.
[3] 乔俊英,贾天明,杨玉霞,等.小儿缺氧缺铁性脑损伤的药物干预治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15 (4):377-378.
461500 河南省长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