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宇
基础麻醉加局麻下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
王洪宇
目的 对基础麻醉加局麻下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的探讨。方法 选择54例典型的腹股沟疝病例, 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小切口修补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治愈。结论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其发生是因为胚胎时期形成的睾丸鞘状膜突闭合不全或者长期腹内压增高使腹壁薄弱而成。如果不及时手术, 疝囊可逐渐增大, 加重腹股沟管的缺损, 并易发生疝嵌顿成为急症, 甚至造成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一般应及早手术。近年来, 作者对部分比较典型的病例, 选择性地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小切口行疝囊高位及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54例, 效果较好, 现予以报告。
基础麻醉;局麻;腹股沟疝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 男52例, 女2例, 年龄14~69岁,平均53岁。腹股沟斜疝47例, 直疝6例, 手术后复发斜疝1例。
1.2 麻醉准备 术前30 min给予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肌注, 对于耐受力较差者同时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内注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单,用2%利多卡因10 ml混合0.75%布比卡因5 ml, 加入生理盐水45 ml共配制麻药60 ml。
1.3 麻醉方法 作者归纳为“四点一线”:在髂前上棘内上方2 cm处做一皮丘, 在皮丘与髂骨内侧面间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肌层内注药20 ml, 以阻滞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在耻骨结节上缘做一皮丘, 从精索内、外侧进针到耻骨各注药5 ml, 以阻滞阴囊部神经分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处做皮丘, 针头穿过腹外斜肌腱膜有落空感。向内环口疝颈处注药10 ml, 以阻滞精索外神经。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的外侧做皮丘, 向腹股沟韧带浅面扇形注药10 ml, 以阻滞腰腹股沟神经的向上分支。沿切口做皮内、皮下线性注药10 ml。
1.4 手术方法 选取患侧耻骨结节外上方相当于内环口处横向小切口, 长约2 cm, 切开皮肤、皮下至腹外斜肌腱膜, 从外环口提起并剪开腹外斜肌腱膜2 cm, 提起上、下片在其下方钝性分离, 上方暴露联合肌腱, 下方暴露腹股沟韧带, 游离并提起精索, 在其前内侧分开提睾肌找到疝囊, 分离后切开证实, 完全分离或者横断疝囊, 将近端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处的疝囊颈结扎并缝扎, 提起精索, 在其后方将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缝合3~4针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创面止血,将精索归位, 逐层缝合至皮肤。
本组手术54例, 随访3个月~5年, 无一复发。平均住院时间3 d。
腹股沟疝必须给予手术治疗, 采用上述方法具有及其显著的优点:①手术方法简便、安全、经济、实用, 无需麻醉医生即可完成手术。②术前不必禁食, 明显减轻了患者思想负担。③术中、术后无椎管内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的风险及并发症, 术后当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无需特殊护理。④术中可嘱患者咳嗽, 一是寻找疝囊容易, 再者避免遗漏了患者直、斜疝并存的情况。⑤手术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效果可靠, 无一复发。⑥本术式切口小、易掌握、费用低, 深得广大患者好评。
注意事项:对于嵌顿疝、滑动性疝因容易损伤嵌顿的疝内容物尽量改用其他麻醉、手术方法完成手术。
274515 河南省濮阳中原油田第四社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