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清
腹腔镜治疗上腹部术后再发性胆囊炎50例分析
张文清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上腹部术后再发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进行上腹部手术后再发胆囊炎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所选50例病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100%, 其中有3例因病情复杂中转开腹手术, 中转率为6%, 有2例术后出现胆囊穿孔, 并发症发生率为4%, 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上腹部手术后再发性胆囊炎的患者腹腔镜手术是较为可取的一种手术方式, 不仅能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手术并发症, 而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使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也可明显缩短, 进而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花费, 保障了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腹腔镜;上腹部手术;胆囊炎;疗效
上腹部手术极易对腹腔脏器造成损伤, 其中再发性胆囊炎是较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由于手术后极易造成腹腔粘膜的粘连, 因此本病曾一度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手术技巧与腹腔镜器械不断得到改善,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口小, 恢复快, 痛苦少的优点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青睐[1]。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治疗上腹部手术后再发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找到更为合适的手术方法,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11月收入的进行上腹部手术后再发胆囊炎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34~63岁, 平均年龄(53±4.5)岁。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有21例, 行肝破裂修补术者6例, 行肠梗阻粘连松解术者13例, 行脾破裂切除术者10例。本组病例行腹腔镜治疗时距上次上腹部手术平均为(2±1.5)年。
1.2 手术方法 本组所有病例均给予全身麻醉, 麻醉起效后, 根据患者原切口所在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部位打进镜孔。操作时气腹压力控制在10 mmHg, 实施腹腔镜检查, 探查腹腔内腹部粘连的情况和胆囊炎症程度, 充分显露胆囊管及胆囊三角, 在对粘连部位进行充分分离后, 再在腹腔镜与监视器下将病变组织切除[2]。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无缓解;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1.4 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无并发症;有效:临床症状缓解, 并发症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 多种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 其中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所选50例病例, 显效21例, 有效29例, 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有3例因病情复杂中转开腹手术, 中转率为6%;有2例术后出现胆囊穿孔, 并发症发生率为4%, 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3.2±10.8) ml, 手术时间平均为(60.7±12.8)min, 平均经(24.08±8.35)h即可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平均为(14.05±1.34)d, 住院花费为(1.62±0.27)万元。
胆囊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免疫力低下, 情绪失调, 暴饮暴食等均是其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 恶心呕吐,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等。上腹部手术是外科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 若术中处理不当最易并发各种感染, 再发性胆囊炎就是其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本病常会伴有腹腔黏膜的粘连, 因此在早期腹腔镜手术是禁止应用在该病的治疗上的, 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上腹部手术史已不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并且由于其微创的优点, 临床对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2]。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本院50例上腹部手术后再发性胆囊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腹腔镜治疗, 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高达100%, 仅有3例(6%)的患者因病情复杂中转开腹手术, 但都经治疗痊愈出院;本组并发症仅为4%, 而且术中出血量较少, 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平均也较短, 有效地节省了住院花费, 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因此腹腔镜治疗是上腹部手术后再发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1] 王安连,王尚朝,邸军.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7例的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2,32(20):48-49.
[2] 郑权,黄建强,余智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9(21):106-107.
433200 湖北省洪湖市新滩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