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成
巴曲酶治疗脑梗死92例疗效观察
蔡国成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92例6~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接受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未接受巴曲酶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比研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的评分平均是(32.98±7.39)分,对照组的评分是(32.32±6.9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两组的评分分别是(16.12±6.28)分和(23.19±6.42)分(<0.0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②巴曲酶治疗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巴曲酶进行急性脑梗死规范化降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巴曲酶;降纤;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急,致残、致死率高。如何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我们神经科医生的难题,我们近年来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收住院脑梗死患者,经CT证实92例,其中治疗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有高血病史16例,糖尿病史8例,冠心病伴房颤病史3例;对照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4.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例,糖尿病史10例,冠心病伴房颤病史3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完成头颅CT检查,除外出血性脑血管病,随机分组,并开始治疗,治疗查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组正常29例,增高17例,对照组正常28例,增高18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均在正常范围。
1.2方法 治疗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产品),首剂10 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之后每日给予5 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共3次。所有患者治疗前3 d每天查血纤维蛋白原。凡血纤维蛋白原在正常范围均接受全程治疗。如低于正常停止使用。其余治疗与对照组无差别,接受阿司匹林、立普妥、血塞通、奥扎格雷等。
1.3疗效评定 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进行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各评定1次,该评分法的神经功能缺损最高评分45分,最低为0分。轻度功能缺损为0~15分,中度为16~30分,重度为31~45分。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1 d两组评分较前明显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平均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近年来脑梗死急性期多推荐溶栓治疗,如适应证选择恰当,疗效好。常用的药物有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但溶栓治疗时间窗很短,仅3~4.5 h,再加上溶栓禁忌征,符合溶栓要求的极少,且易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限制了其使用。巴曲酶能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抑制血栓形成,静脉给药后,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使血管阻力下降,增加血流量。血液纤溶系统促使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内皮细胞释放。抑制红细胞凝集,抑制红细胞沉降,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以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近来研究证明发病后仍有存活的神经细胞,即存在的所谓半暗带,可持续24 h,如能及时有效地溶解血栓,使缺血脑组织获得再灌注,残存的神经细胞仍能恢复正常。巴曲酶在治疗脑梗死时,与传统应用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药物比较,显然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疗效。本次研究表明,巴曲酶注射液降纤作用明显,治疗组有7例于首次给药后血纤维蛋白原降到2.0/1以下。一般于用药后12~24 h肌力可获得明显改善,治疗组有6例患者24 h内肌力提高Ⅲ级以上,对照组仅1例患者肌力提高Ⅲ级以上。治疗组21 d时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巴曲酶参与了抗凝与溶解纤维蛋白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故此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巴曲酶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 杜宏,张佩芸,钱方民.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4):19-21.
[2] 夏斌,赵忠新,张玲珍,等.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899-901.
[3] 霍岩.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医学综述,2009,15(5):792-793.
[4] 吴健,袁成林,张桁忠,等.不同剂量东菱迪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1):20-21.
[5] 朱林峰,马明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9(5):78-79.
450052 郑州,河南电力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