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月
1.1 一般资料 2011年前在本院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93例,透析持续时间1年以上;本组男58例,女35例,均为尿毒症晚期;年龄18~83岁,平均(46.9±16.7)岁;每周透析2~3次;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4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7例,IgA肾病10例,其他原因致病5例。所有患者均了解此调查表的意义和内容,愿意参加此调查。
1.2 方法 参照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的个体食物频率调查表,制定适合血液透析特殊人群的个体食物频率调查表。对93例患者在过去一年内的膳食情况,包括三大营养物质在内共13种食物的摄入。本次调查共发放93份,回收93份,回收率100%。其中13份因患者文化水平较低,由患者口述膳食摄入情况,调查人员填写后再次核对。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食物频率调查表的数据,采用Excel数据汇总,采用双录入双核对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日蛋白质及能量摄入频率虽为100%,但其摄入量与2000年国际肾脏病和生存质量工作组(K-DOQI)的营养指南要求[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DPI≥1.2 g/(kg·d),DEL≥35 kcal/(kg·d)相比,远远低于推荐量,无法满足透析治疗需要,极易引起蛋白质-营养不良症。
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进行比较,该群体食物摄入中坚果类、肉类、水产、蛋类达到推荐量,其他摄入较少,饮食结构不合理。
引起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不均衡的原因分析①大多数患者存在膳食摄入误区:患者不了解透析前后的饮食也该相应调整,仍习惯于非透析治疗时的饮食习惯,不敢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②尿毒症毒素抑制患者的食欲,老年人进食量减少。③透析期间刻意限制饮食,害怕体重增长过多过快而增加透析次数。④其他原因如长期透析引起的经济问题,家庭社会的支持系统不完善等等。营养不良对透析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关系慢性肾脏病,尤其是MHD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除营养素利用不足外,与营养摄入不足密切相关。蛋白质-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十分常见,发生率为17%~80%。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死率为21%~23%,营养不良是其独立危险因素[2]。随着现代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何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已成为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根据慢性肾脏病的膳食指南结合调查结果,应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以减少由透析产生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4.1 加强心理调护 由于透析时间长,费用昂贵,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重归社会机会减少等因素,患者常患有抑郁症,因此而导致厌食,拒食。应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同时充实自己,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尽量和家人共同进餐,营造良好进食环境,促进食欲。
4.2 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 制定正确的饮食原则,严格执行“透析饮食”,提供足够营养(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同时注意预防水钠潴留、高血钾、高血磷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4.3 提供个体化的膳食处方 根据患者的病情,透析时间、频率,目前的营养状况,制定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均衡,适合个体的膳食处方。注意食物品种多样化,尽量保留患者的个人喜好,并指导正确的烹饪方法。
4.4 注重饮食教育管理 定期召开肾友会、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提供肾友之间的交流与感受,强调饮食疗法在透析治疗中的重要性。患者之间有共同的体会与感受,更容易进行沟通,更有利于饮食方案的顺利实施。
[1]佐中玫.透析疗法.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40-56.
[2]郑智华,马祖等,张涤华,等.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中国血液净化,2005,4(4):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