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确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3-02-02 06:29王恒珍崔学梯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6期
关键词:镜检查甘露醇结肠镜

王恒珍 崔学梯

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消化内科疾病, 出血部位包括直肠肛管、小肠与结肠等部位,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隐性出血、急性大出血与显性出血[1]。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下消化道出血准确诊断更为困难, 而明确判断出血灶、在此基础上展开迅速处理且对病因加以明确在该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 结肠镜检查已成为消化道出血检查的重要方法, 其不仅可对出血部位予以准确发现, 同时还可取活体展开病理学检查, 这一方法在临床中的有效应用促使消化道出血确诊率大幅提高。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对收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 采用肠镜检查方法, 成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168例, 其中男94例, 女74例, 患者年龄为7~81岁, 平均为(52.7±4.8)岁;其中14岁及14岁以下患者8例, 15~39岁患者67例, 40~59岁患者52例, 60岁及60岁以上患者41例。患者病程为4 h~14年, 均属于显性出血, 主要有脓血便、果酱样便及鲜血样便等。患者临床表现为:腹泻115例, 腹痛134例, 便秘、腹泻交替29例, 贫血、消瘦47例, 腹块10例, 排便不畅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 可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排除。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均为显性出血, 即有脓血便、果酱样便及鲜血样便, 黑便或大便有潜血阳性。排除标准:利用胃镜检查将上消化道出血排除, 同时将服药、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胃肠黏膜病变所致出血患者排除。

1.3 方法 利用结肠镜展开检查, 在检查前, 非急诊患者需进行常规口服250 ml 20%甘露醇, 对肠道进行清洁后再行检查。除患者因新生物导致肠腔狭窄, 无法持续插镜之外, 其余患者均需将结肠镜插入到回盲部或其他可对出血部位加以明确的位置。急诊肠镜患者可适当进行肠道清洁, 其余患者不进行导泻及灌肠处理。在检查过程中, 需自活检钳道中进行反复冲水, 并对肠腔中积血加以吸引, 同时将结肠镜缓慢推入, 直至明确发现出血灶停止。

2 结果

经肠镜检查, 1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157例明确病因, 确诊率为93.45%。其余11例(6.55%)出血原因有待进一步检查。病因分别为:肠息肉65例(41.40%), 慢性结肠炎症37例(23.57%), 大肠癌32例(20.38%), 血管畸形4例(2.55%),溃疡性结肠炎10例(6.37%), 肛裂、痔9例(5.73%)。病灶位置:乙状结肠46例(29.30%), 直肠64例(40.76%), 回盲肠11例(7.01%), 降结肠17例(10.83%), 横结肠7例(4.46%), 升结肠 12 例 (7.64%)。

3 讨论

下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移行部Treitz韧带和下肠管中出血, 诸多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尚无定论, 其中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病因是血管结构缺乏稳定性及憩室。在本组研究中, 肠息肉、慢性结肠炎症、大肠癌等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同时出血部位最为常见的是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等。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在检查中如果遇到成像模糊、肠腔中有粪便或存在大量血液, 则为肠道未充分准备所致, 此时需经2~3次检查才可将出血病灶找出。因此, 在展开结肠镜检查前,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进行充分肠道清洁工作。传统的肠道清洁方法为灌肠法, 但由于老年患者体弱、耐受力差等特点, 应尽可能避免传统灌肠法清洁肠道。本院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 给予患者250 ml 20%甘露醇口服, 对其肠道进行清洁。若患者有糖尿病现象, 或是已发生脱水, 则禁止应用甘露醇, 同时对于大便干结、便秘症状患者, 同样不可采用甘露醇, 以免导致患者出现剧烈腹部疼痛。在上述患者清洁肠道时, 可给予患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 这一清洁方法具有服药后可快速排便、清洁肠道用时短、用药次数少等优势, 因此可在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推广。对于全身性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患者, 应给予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为患者做好讲解说明工作, 促使其紧张及畏惧心理得以消除, 使之能够对结肠镜检查予以积极配合[3]。

在本次研究中, 有1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发现出血灶, 出于对小肠出血考虑, 对这些患者应展开胶囊内镜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对于因血管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 检查时机以出血未停止时为佳, 避免血管修复后造成漏诊现象。从本次研究中可知, 息肉与癌肿是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 同时乙状结肠和直肠是出血高发部位。据相关调查表明, 肠息肉与肠癌地区分布呈正比相关, 即肠息肉高发地区也是肠癌高发地区。因此, 肠息肉可以看作是肠癌的癌前病变, 若能对肠息肉予以有效诊断与治疗, 可促使癌变发生几率大幅降低, 对于控制大肠癌发病有重要意义。

总之, 现阶段肠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确诊的主要诊断技术之一, 利用这一检查技术可对消化道出血原因加以明确,促使疾病检出率大幅提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苏任腾.结肠镜检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18(7):154-155.

[2]乔进朋,鲁力锋,张莉, 等.下消化道出血508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 2009,48(9):764-765.

[3]梁文华,陆菁菁,王文泽.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CT诊断一例.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31(12):1823-1824.

猜你喜欢
镜检查甘露醇结肠镜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胃肠镜检查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