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类专业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3-02-02 03:14:17杨贤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气动液压人才

■杨贤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显露。主要从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三方面着手,对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初探,力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更多能适应各行各业第一线需要的综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液压与气动课程来说,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化的理论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如何选择、识别液压与气化原件,如何连接与控制回路,如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应用的实践操作能力[1],只有协调好理论基础与实践训练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出符合该行业需要的人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协调好双方的关系,有的学校将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该专业的教学中,过于侧重液压与气动理论知识的讲解,对技术性知识一带而过。如此一来,学生无法胜任这些动手能力要求相当严格的工作。还有的院校则恰恰相反,永远将实践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一些最基础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此一来,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者的关系,在授课时间上合理分配,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将学生实践所需的仪器、原件配备完整,如此一来,大大降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降低了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怨恨心理等负面情绪,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身的发展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把教学当成上课、下课的机械运动,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对学生适时的鼓励;更有些教师为了节约自己的时间,对学生课下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如此这般,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被熄灭,再加上本课程自身的抽象性、枯燥性,学生便失去学习的信心。鉴于上述液压与气动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种种缺陷,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 改革方法

2.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对于液压与气动课程的教学来说,首先是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好了教学目标,才算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教学任务才会事半功倍。何谓好的教学目标?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对应,更加强调人才的动手能力。该类人才一般为社会上各行各业所需要,掌握着生产第一线的扎实技术,基本上毕业便可上岗。由此可见,该类人才具有的一个很大的特征便是要时刻与企业所需技术接轨。因此,在制定该教学目标时,院方应及时进行市场调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了解企业技术所需,然后将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院方还应时刻跟进市场动态,以便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修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大概有流体力学、液压动力原件、液压执行原件、液压控制原件、液压辅助原件、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气压传动等[2]。对于这些教学内容,并不是要一一讲解,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与简化。

1)教学内容的适当删减。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很多,其中,每一部分又有很多琐碎的知识。在这众多的理论基础知识中,有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有些只要了解即可。此时,教师应该注重筛选技巧,在学生精神最好最集中的时候把最重要的知识灌输给他们。此外,有些过于理论或者过于难的知识,同时又不是那么重要,可以跳过不讲。例如,本专业最基础课程是流体力学,在流体力学中有许多公式的推导过程相当琐碎、相当费解,若教师将这些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听不懂不说,更有可能严重打消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面对此种情况,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教师跳过推导过程,让学生记忆结论;对于那些求知欲强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讲解与说明。

2)增加实际案例。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完毕后,就是对该基础知识的应用。在本专业中,液压系统部分主要体现了“应用”这一环节。课本中的具体液压实例是有限的,如在液压系统部分具体包括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数控车床液压系统、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3]。如此有限的实例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典型实例,融理论知识于其中,给学生呈现一顿丰富的课外实践大餐。如此一来,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树立教师博学的形象。

3)调整教学顺序。前文已经提到,本专业最基础的课程是流体力学,且本专业的传统授课顺序是流体力学→基本元件→基本回路→液压系统→气压传动。由于是理论基础,所以流体力学相对较难,一下子将该部分知识强加给学生,难免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除了做必要的删减,还可以将本部分知识做适当分解,将分解后的每一部分对应到此后的各个章节中,学生便不至于学着后面忘着前面的基础课程。

4)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相比较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学能力差的缺点。其实自学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自己经过思考后理解的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经过教师的讲解记忆也更深刻。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任务要求学生提前自学,然后在上课时逐一发表个人观点;或者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下的自学讨论,同时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举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综合实践能力的加强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投身各种实践活动中,学校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3.1 参加技能大赛

国家、省、市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这些技能大赛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时刻关注此类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同时,学校还应为参赛学生组织专门的教师指导团队,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的指导。若能赢得比赛,学生的学习信心势必猛增。

3.2 校企合作

学校就像是一座象牙塔,学生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对于实践性专业,学校应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到企业里实习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以致用,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产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将会体会到不同于校园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们会迅速成长,提高自我。

[1]唐德栋,孔祥冰,韩桂华.FluidSIM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1):58-61.

[2]陈云富,朱思洪,丁兰英.液压传动实验教学的新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72-76.

[3]王玲娟.《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4):88-93.

猜你喜欢
气动液压人才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上支承辊平衡缸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改进
重型机械(2020年2期)2020-07-24 08:16:18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RLV气动控制一体化设计
测控技术(2018年9期)2018-11-25 07:44:2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再谈液压吊装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露天液压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