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瑜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 138000
近几年在临床上超声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得胎儿肾积水的诊断率得以显著提高,并为预后评估工作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经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肾积水的检出率在0.9%~2.5%之间,临床应采取积极的预后与处理措施,以期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1]。该研究出于对胎儿肾积水超声诊断情况与预后效果进行探讨的目的,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超声检查确诊的肾积水胎儿展开了预后追踪,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经产前超声诊断为肾积水胎儿,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63例,女35例。孕妇年龄20~41岁,平均(27.8±13.2)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31例。本组胎儿双侧肾积水者23例,单侧肾积水者75例。所有胎儿均经产前超声检查确诊。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肾集合系统液性分离前后径分成<10 mm组、10~14 mm组和≥15 mm组,对这三组胎儿的预后情况展开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研究中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的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所用探头为腹部扇扫探头,频率为3.5~5.0 MHz。胎儿肾脏超声检查方法为:超声切面对胎儿脊柱两侧进行显示,并选择清晰的肾脏二维声像图的长轴切面,对双侧肾脏大小,肾实质厚度,肾集合系统液性分离的前后径宽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并仔细观察肾盏以及输尿管是否发生了扩张。本组全部胎儿均在首次检查后1~2 h后复查,避免由于膀胱过度充盈而导致假象的出现。胎儿肾积水诊断标准为:孕33周前,肾集合系统前后分离值不低于4 mm,孕33周后,肾集合系统前后分离值不低于7 mm。注意对肾盏是否发生扩张、肾实质是否出现变薄、羊水是否减少等进行观察。对于首诊胎儿肾积水者,在产前间隔4~6周进行一次复查,在产后1周接受一次复查,之后每半年进行1次复查,直到2年结束[2]。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经统计,本组98例患儿均为首诊肾积水,其中单侧者75例,双侧者23例,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10 mm者45例,声像图显示未发现肾盏扩张,肾实质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在10~14 mm之间者34例,部分患者出现肾盏轻度扩张;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不低于15 mm者19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盏扩张。
本组患儿经24个月的随访后,<10 mm组积水消退率为86.67%(39/45), 缩小率为 11.11%(5/45), 无变化者 1 例(2.22%);10~14 mm组肾积水小腿率为50.00%(17/34),缩小率为 17.65%(6/34),无变化者 6例 (17.65%),加重者 5例(14.71%);≥15 mm组肾积水无消退者,缩小者 4例(21.05%),无变化者4例(21.05%),加重者11例(57.89%)。由此可知,随着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的增加,积水消退率逐渐降低,加重率逐渐增加,且3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0 mm组肾积水开始消退时间为(8.9±1.4)个月,肾积水开始缩小时间为 (5.2±1.1)个月;10~14 mm组开始消退时间为(13.5±2.6)个月,开始缩小时间为(7.8±2.3)个月;≥15 mm 组无消退患儿,开始缩小时间为(11.2±3.1)个月。显然随着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的增加,肾积水开始消退和缩小时间也不断延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对于胎儿肾积水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且其预后效果不理想。曾有学者指出[3],肾积水出现的时间越早,其预后效果越差,肾积水严重时会诱发肾功能的损害,进而危及到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早期临床诊断与干预治疗对于改善胎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超声诊断在临床肾积水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阶段在临床上,对于胎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还未有统一的标准,曾有国外学者指出,可以将<20孕周者APD超过6 mm,20~30孕周者APD超过8 mm,>30孕周者APD超过10 mm作为超声诊断肾积水的标准[4]。近几年国内有学者指出:①≤33孕周者APD超过4 mm,>33孕周者APD超过7 mm;② 肾盂扩张前后径与肾脏前后径比值超过0.28;③肾盏发生明显扩张。符合上述之一者可确诊为肾积水[5]。超声为目前对胎儿肾积水进行诊断一种理想手段,其能够在产前对肾积水进行准确筛查,并可以在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6]。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胎儿肾积水超声诊断与预后观察情况进行分析的目的,将超声诊断的98例肾积水胎儿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者的随访结果。最终发现,随着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的增加,积水消退率逐渐降低,加重率逐渐增加,肾积水开始缩小、消退的时间逐渐延长。由此可知,首诊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的会对预后产生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在胎儿肾积水筛查与预后效果评估中,超声检查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能够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观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本次研究我们可发现,在超声首诊为肾积水时,患儿的肾集合系液性分离前后径会对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做好相应的筛查、预防以及治疗措施,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
[1]纪伟英.彩超对胎儿肾积水诊断及预后的综合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3(6):457-458.
[2]葛辉,丁中,王顺.肾集合系统分离值对预测胎儿肾积水可复性的探讨[J].淮海医药,2010,21(6):157-158.
[3]刘洪国,初大鹏,张格云.胎儿肾盂宽度的超声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6(5):905-909.
[4]董娟,单瑞芹,杨秋红.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3):165-167
[5]刘锦平,王冬玲.胎儿肾积水及肾脏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4(5):1021-1023.
[6]刘吉庆.胎儿肾盂积水的产前超声随访与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4(8):77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