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经数千载,魅力犹存,在世界艺术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的中国画,又是其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 ,它是我们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为我国动画艺术在“民族性”方面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关键词】中国画,动画,技法,角色造型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传统文化是这门综合艺术成长的最佳土壤。在所有艺术设计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内核与灵魂的最终展现,动画设计也不例外,以本民族文化为支撑的动画创作应该是我国动画艺术创作的主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广泛,大致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作为民族画种的中国画应该是中国动画片可依靠、可挖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作来源。但目前我国动画片却存在盲目模仿西方作品的现象,缺乏民族原创精神,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本国的文化价值,可以从中国画中汲取营养,打造民族的动画品牌。中国画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其中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些为中国动画片的设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运用线条方法。中国画中对线的研究可谓深入骨髓。从南齐谢赫的“六法”到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的“十八描”,笔法描法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而中国画中对线的质量的要求之高,更是其他民族所不能企及的。笔锋的藏与露、顺与逆等;笔法的勾皴擦点染、枯笔与飞白等;线描上的铁线描类、兰叶描类、减笔描类等,足以彰显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西方人喜欢用“面”来表现物体,东方人却恰恰善于用“线”来塑形,可以说线是中国画的民族魂,因此如何让中国的动画片更富表现力,线条不得不是其中一个重要考虑的方面。动画的线条要求准、挺、匀、活,这正与国画线描的要求相一致。我们知道动画片中角色的设定和动态表现主要也是依靠线条来传达给观者的,所以线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未来成片的艺术价值性与技术性的高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片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如今电脑描线和上色技术对线条的质量要求也更高,汲取国画线描的经验不失为一捷径。央视曾经推出的动画系列片《小鲤鱼历险记》和湖北江通动画公司的《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的角色线条的运用就比较讲究。运笔舒展流畅,注重线条的穿插来表达物体体积与结构,展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与空间关系,很好地营造出了主次关系,符合剧情的需要。
二、国画设色。中国画那清新洒脱的设色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动画片的设色风格。西方的绘画,往往注重对物象“真实感”的描摹,然而在中国画里,焦、浓、重、淡、清的五墨配合黑白、干湿、浓淡的六彩,再与绚丽多彩的国画颜料的交相辉映,与其说是表现客观,更不如说是画家自身情感的迸发与宣泄。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画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艺术的真实性并不等于自然的真实,即便再写实风格的动画片也往往带有创作者的个人情感色彩,这才是设色的最高境界。一般来说动画片的设色要求很严格,主要是为了保证制片过程中的标准化、一致性,但是这种设色模式也有缺点,那就是看久了令人感觉很呆板、很累。如果在人物与背景设色中适当地引入中国画的设色理念,这种情形就会得到很大改善。在保持影片整体风格不变和把握色彩的对比、统一、变化等基本构成规律的前提下,每一个角色确定一套自己的主体色彩,再以主角为中心依次排序,技法上借鉴写意或工笔的设色,色彩就不会显得过死过闷,从而达到主次分明又丰富自然的艺术视觉效果。
三、角色造型运用。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是指“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动画角色设计为可视形象。” 简单来说就是要创造符合剧情要求和性格特征的角色。角色造型在动画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起着吸引观众、传递故事情节的作用。中国画追求“形神兼备”,这正好吻合动画片角色造型的要求。《大闹天宫》是我国很早的彩色宽银幕动画影片,片中的角色造型设计师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的张光宇先生担任的。张仃先生平时就十分重视民族和民间美术,吸收了中国画中的门神画、敦煌壁画以及中国戏剧里的一些造型元素,并结合自己的绘画风格,以简练的线条配合民间画中常用的红、绿、青、白、黑等色大胆创新,塑造出形神兼备的哪吒形象。此外,片中的背景,如山、水、庙堂等大全景也都采用了中国工笔重彩画中的装饰风格,道具、建筑、花纹是以唐宋时期的家具为依据,从而使影片的主题更突出、鲜明。该片获得了中外许多奖项,比如: 1963年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 ;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13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1978年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一等奖;1982年厄瓜多尔第五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论家们极为称赞它“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时至今日,这部影片仍深受观众喜爱,焕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画,在各个领域都影响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我国的动画设计目前属于不完全成熟阶段,作为动画设计教育工作者的每一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宋敏《论中国画对当代中国动画片设计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2008
[2] 董立荣 《中国画技法在动画中的运用》,电影评介,2012
[3]张默《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
[4]赵焜; 薄芙丽《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动画片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作者简介:朱莎,女,四川遂宁人,大学本科,助教,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