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冉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京剧产生兴趣。
【关键词】音乐课堂,京剧,兴趣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戏曲的一种表现形式,被誉为我国的“国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戏曲的代表剧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京剧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但是由于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曾经被称之为“东方歌剧”的京剧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过时”、“老土”的代名词。为了把中华民族的这一艺术精品发扬光大,2008年2月教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如今的中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戏曲一无所知;大多数的学生往往回避课堂交流,容易怯场。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便成了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京剧进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90后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接受流行音乐、网络音乐,而对从未接触过的“古老”而“传统”的京剧艺术充满陌生感。学唱京剧与学唱普通歌曲在演唱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别。目前,音乐教学大多以西洋大、小调式为基础,而京剧则是以中国传统戏曲唱腔为基础,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其次是音准,西洋调式体系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大多数传统京剧曲目没有明确的音准界定,在学唱京剧时,音乐教师很难用乐谱和键盘乐器来规范学生的音准。因此如何让学生与京剧艺术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京剧,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京剧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实践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们总会愉快的去探索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定,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课后的拓展练习,我都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流行音乐让学生接受京剧
传统音乐欣赏的重点是几千年的音乐文明,而现代高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应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流行音乐,满足学生的时代需求。如:在导入时,为了让学生有听京剧的欲望,我用了大家的经常听的《唱脸谱》,这首歌的后半段用了京剧的旋律风格,再加上红、白、黑、紫等几色脸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学习《京剧的表演形式》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陶喆的歌曲《苏三想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具有京剧韵味的唱段,然后引入京剧唱段《苏三起解》,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激发学唱兴趣;接着让学生欣赏流行歌曲《刀马旦》的 MTV,通过视频使他们了解京剧中的表演动作。通过这种方式,是学生从认识上增强了对京剧艺术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欣赏京剧的兴趣,实现了京剧教学的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京剧为主
京剧艺术的普及,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欣赏京剧的兴趣,提高他们欣赏京剧的水平,陶冶他们高尚的艺术情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我利用网络下载各行当的人物图片,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图片中人物的年龄、服装、脸谱等来辨别,使问题直观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色的脸谱和多彩的戏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进一步了解京剧、探索京剧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欣赏作为学习京剧的主要方式。如:学习脸谱时,让学生欣赏歌曲《说唱脸谱》;在讲到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时,让学生欣赏《贵妃醉酒》;讲到现代京剧时,让学生欣赏《智斗》,并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等。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以欣赏为主、学唱为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京剧表演中的艺术美。
(三)学习与感受相结合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以合作为形式的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可以发挥小组的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小组通过讨论实践进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如:课前让学生分小组参与收集京剧有关材料、图片;在介绍京剧行当时,让学生参与分辨练习;在比较流行音乐与京剧唱法是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归纳,归纳完毕后各小组各抒己见,不同之处讨论或争论,这样学生通过参与解决问题,很有成就感,在实践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从而推进京剧教学。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汇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精华,只有细细品味,反复欣赏,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号召青少年学生都来了解京剧,学习京剧,使我们的国剧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