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亲》中“母党”类词语的词义演变

2013-02-01 08:58宋国勇宋雨涵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词义

宋国勇 宋雨涵

【摘要】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词义系统本身的变化,《尔雅》中许多词的意义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已相差甚远。本文撷取了中的部分词语进行分析,以探索其词义的演变。

【关键词】词义;母党:舅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词典,其成书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它为我们研究先秦两汉词汇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以及词义系统自身的变化,古汉语中的许多词的意义发展到今天,已经与《尔雅》所释相去甚远。

《尔雅》现存19篇,本文所涉及的《释亲》篇主要是关于亲属的释训。按照词语的性质内容,其下又分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部分。

《尔雅·释亲·母党》(以下简称为《母党》):“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兄之子为甥,姊妹之子为甥。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男子谓姊妹之子谓出。女子谓兄弟之子谓姪,谓出之子为离孙,谓蛭之子为归孙。女子子之子为外孙。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宋·邢昺疏:“此一节别母党之族党也,党是乡党之细也。此外族属母党若党之属乡,故云母党。”郝懿行也对此作了解释,他说:“母、妻异姓,故称‘党,父族同姓,故总言‘宗族。”因此,《母党》是解释有关母系亲属名称的部分。

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亲属称谓的简化,《尔雅·释亲》中对亲属称谓的精细化分现在已逐渐消失。《母党》中的“归孙、离孙、娣妇、姒妇”等词现已基本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简化后的“孙、外孙、嫂”等;而诸如“出、私”等词表达“亲属称谓”的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本文侧重描写那些古今词义变化较大的词,如“舅、甥、姑”等,对于古今词义变化较小的词如“嫂、孙”以及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的意义则略而不述。

1、指母亲的兄弟许慎《说文解字·男部》:“舅,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尔雅·释亲·宗族》:“母之兄弟为舅。”

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唐·杜甫《近闻》)

“舅”的这一义项一直沿用到现在,现代汉语中有“舅舅”“小舅”的说法,指的就是母亲的兄弟。

2、称妻子的父亲《母党》:“妻之父为外舅。”同《说文》一样,《尔雅》对“舅”有两种解释,由此可见,这两个义项是“舅”最初的常用意义。

昏礼,塥迎亲,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壻。(《礼记·坊记》)

郑玄注:“舅姑,妻之父母也。”

这个意义后来又引申为“丈夫的父亲”。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舅”的这个义项逐渐消失,并产生了一个新的义项“妻子的兄弟”。

李园不治国,王之舅也。(《战国策·楚策四》)

“舅”的这一义项沿用至今,现代汉语“小舅子”中的“舅”就是这个意思。这样,“舅”的四个义项“母亲的兄弟”、“妻子的父亲”、“丈夫的父亲”、“妻子的兄弟”,只有第一和第四个义项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其他仅存于方言里或已消亡。

1、指丈夫的母亲《尔雅·释亲·妻党》:“妇称夫之父日舅,称夫之母日姑。”相应地,《母党》:“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姑”的这种意义,体现了其与“舅”在用法上的一致性。

父殁而子嗣,姑死而妇代。(《论衡·偶会》)

2、指父亲的姐妹《尔雅·释亲》:“父之姊妹为姑。”

请后五庙存姑姊妹。(《左传·庄公三年》)

3、指丈夫的姐妹

欲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在“姑”的这三个义项中,第一个义项在词义发展过程中逐渐消亡,而产生了后两个新的义项。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义项仍在使用,如“姑姑”、“小姑子”,但义项2更为常用,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义”。

另外,“姑”也可以作为对妇女的通称,如“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吕氏春秋·先识》)高诱注:“姑,妇也;息,子也。”“姑”的这种用法作为词素还保留现代汉语中,如“姑娘…三姑六婆”等。

总体上来看,《母党》中的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词义变化,或缩小,如“甥”;或扩大;或转移;这正是词义演变的三种基本方式。

词义的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在某些词义上得到反映。词义的演变还受语言内部规律的影响,《母党》中对词类的精细划分加重了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的负担,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划分会逐渐模糊甚至消失。总之,词义的变化是外部影响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猜你喜欢
词义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法律解释中的词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古代文化词义考释四则
试论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异同
字意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