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
【摘要】受到英语教学的公共性质影响,其所面临的岗位需求应植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之中。为了降低实际操作难度,实则可以将专业群的岗位需求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属于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效果反馈等三个方面来展开构建。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学生为例,应突出该专业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采纳: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手段。
【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在高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学模式是否需要重构,若要重构该如何进行,已成为同行热议的话题。从整体视阈下来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那么能否将岗位需求纳入到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中来呢。问答是肯定的。众所周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专业教学模式本身就面对岗位需求。受到英语教学的公共性质影响,其所面临的岗位需求应植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之中。为了降低实际操作难度,实则可以将专业群的岗位需求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从现有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同行已在该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教学模式的建立来看,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教学模式内构的碎片化便是致命的弱点。不难理解,仅从教学手段上来支撑教学模式(其是个体系)的构建,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的实践基础。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进行探讨。
一、对岗位需求的理解
到底什么是岗位需求,以及岗位需求什么,则是在岗位需求驱动理解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思考,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建立起对它的理解。
1、岗位需求的特征性
以专业群作为考察对象,其所面临的岗位需求呈现出具体的特征性。以经济管理专业群为例,该岗位需求特征表现在:(1)人际互动能力要求较高;(2)涉外协作能力要求较强。又以工程类专业群为例,该岗位需求特征表现在:(1)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2)创新意识要求较强。尽管上述岗位特征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英语教学模式应如何开展,但至少为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提供了路径指向。很明显,经济管理专业群岗位侧重于英语口语方面:而工程类专业群侧重于英语阅读方面。当然,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绝对。
2、岗位需求的动态性
岗位需求的动态性,直接根源于经济环境的动态演化性。尽管英语教学无法囊括所有的不确定因素,但在学生学习能力塑造上可以形成他们的岗位适应性。如,在针对岗位特征进行了教学模式构建,在其中又引入了能力训练和自学意识培养元素,这样就可以实现岗位需求驱动下的能力适应性塑造。此处笔者需要强调,同行往往聚焦于岗位需求特征分析,而忽略了岗位需要的动态性特点。因此,在教学模式上未能充分引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件。不难想象,这种教学模式是残缺的。
3、岗位需求的专业性
相对于以上两类岗位需求,这里对于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以如此,(1)针对岗位需求的专业性,需要重建英语教材体例;(2)针对岗位需求的专业性,需要在情景模拟中引入真实要件;(3)针对岗位需求的专业性,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外开辟第二课堂。由此可见,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涉及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将从体系上进行重构。
二、理解基础上的模式构建
结合以上所述,这里将就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进行探讨。上文已经指出,教学模式属于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效果反馈等三个方面来展开构建。这里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为例。
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教学内容设计
在对岗位需求的特征理解中已经知晓,应突出该专业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单独的口语教学环节。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创新的思路包括:结合课文内容建立具体的情景,组织学生参与情景中各角色的扮演。从而,在角色演绎中实现口语能力的提升。同时,笔者强调:教师最好还是引入专题形式,结合学生的岗位需求创设出一个情景。在先期作业布置的前提下,进行情景口语对话训练。
2、教学手段选择
从口语训练的角度来对教学手段进行选择,可以采纳:(1)小组合作学习;(2)多媒体教学;(3)师生互动教学等手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不难理解,建立在情景范围下的口语训练,必然需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在小组成员的组建上,应考虑性别比例、英语学习能力等因素。
2多媒体教学。英语口语训练首先应建立起良好的模仿机制。为此,多媒体教学所释放的声、像功能,便能为学生传递出生产、具体的交际背景。从而,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口语训练。
3师生互动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已成为常态,而这里主要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是协调者;同时,也是情景角色的扮演者。
3教学效果反馈
应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建立起具有激励功能的教学效果反馈机制。上文在岗位需求的动态性中指出,应在教学模式中引入自学意识培养的元素。实践表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几乎无法完成上述元素的引入工作。因此,是否能通过考试模式的激励功能来推动学生的意识,则是可以有待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形式
目前大学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却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与外方进行工作洽谈时,常会出现与之在沟通上的障碍。上述两个方面的信息来源,归于笔者与同事们所做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难于适应工作岗位以及与客户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毕业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缺乏。
具体而言,每期的大学英语课程都须安排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环节。在环节中,应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1)如在大一第一学期,主要围绕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出一系列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中方员工、外方客户),教师也应参与角色的扮演,并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2)在大一第二学期,在完成了上一个学期的口语训练后,应着重培养他们与外方人员在英语口语交际上的高级能力,即:商务谈判。在针对商务谈判的英语口语训练时,教师应事先选取适合的议题。这里需要把握几个原则:(1)议题的内容设计应具有普遍性;(2)预先布置,让各组学生能有所准备;(3)谈判训练中,教师应及时就英语单词给予提示。
尽管以上是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为主体的,但其中的应用思路仍然适合于其它专业的学生。不可否认,上述教学模式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系统性缺陷,但相信在同行的努力下,在教辅部门的支持下将切实推进该模式的应用。
四、小结
为了降低实际操作难度,实则可以将专业群的岗位需求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属于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效果反馈等三个方面来展开构建。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学生为例,应突出该专业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采纳: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手段。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