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行者

2013-02-01 01:30肖韵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面朝海子世俗

肖韵彤

认识海子,是从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始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孚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海子作品中少量的带有传统诗歌趣味的诗篇之一。人们爱读它,并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为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生活情调来向往和追求。对于海子而言,他所向往和追求的偏偏是远离尘世和人群的孤独状态。在这首诗中,他把“幸福”这个概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种幸福是人群公认的幸福,包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一个灿烂的前程”和“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种幸福,是世俗生活中的理想状态,注重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海子一生所追求的却是远大而独特的诗歌理想。

我的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诗全编·海子简历》)

在诗中,他把这种理想具化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没有物欲,没有喧嚣,只在一个寂静的地方与自然,与心灵对话,这就是海子对幸福的理解。而“只愿”一词,更明确地表达出作者与世俗幸福的决裂态度,以及追求自身理想的义无返顾。这种“另类”的理解,也就注定了他必然走过孤独而痛苦的一生。

孤独的海子总是把自己作为生活的看客。他站在尘世的边缘,对其中的熙熙攘攘冷眼旁观。

主人

你在渔市上

寻找下弦月

我在月光下

经过小河流

你在婚礼上

使用红筷子

我在向阳坡

栽下两行竹

你的夜晚

主人美丽

我的白天

客人笨拙

在《主人》这首诗中,海子将人的存在状态分为了两类:“你”是生活的主人,“我”是生活的客人。“你”和“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去渔市买鱼,“我”在月下垂钓,那一轮明月共同照耀过“你”和“我”。“你”在婚礼上使用的红筷子,也许就是用“我”栽下的竹子制成。但是“你”和“我”之间却隔着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你”属于夜晚,而“我”则属于白天。“你”是世俗,“我”是理想。“你”是物质,“我”是精神。海子之所以将“黑夜”划归与“你”而将“白天”划归与“我”,可见他始终认为只有执着于追求远大的理想,人的存在才更有意义,人的思想才能如白天,可以洞悉精神的奥秘。但“笨拙”一词,也可看出海子内心的茫然。在这个世界上,沉沦于物欲而昏昏噩噩的人毕竟是大多数,他们成日享受于世俗生活带来的快感,自在而幸福。而海子呢,作为一个诗人,他有着远大的精神追求和诗学理想,作为一个人,他又必须面对无奈的生活现实。没有金钱的支撑,单靠才华是无法战胜世俗的偏见的。海子从出生到就业之后,贫困始终困扰着他。家庭对他寄予的厚望更使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满了痛苦。这种艰难、卑微的处境,使得他选择了“笨拙”一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确,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海子面对世俗时,总是显得手忙脚乱,无能为力。

从处事态度来说,海子与鲁迅非常相似:非此即彼,决不讲究调和、中庸。所以鲁迅把人分为两类:朋友和敌人。而海子则把人的存在状态分为两类:物质和精神。海子之所以痛苦,就在于他无法做到像鲁迅那样,具备行武之人的豪勇和刚烈,全身戎装跃入战壕。作为诗人,海子的内心敏感而脆弱。他蔑视世俗,但却又无法摆脱世俗对他的影响和束缚;他在追求远大理想的同时,又常常会对这个遥远的理想产生质疑。理想到底何时才能实现?实现这种理想真得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吗?海子不知道。他总是悲观地感到自己也许只能成为这条漫长道路上的一个殉道者。

远方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这时石头

飞到我身边

石头长出血

石头长出七姐妹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

那时我在远方

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这些不能触摸的姐妹

这些不能触摸的血

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

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诗中的“远方”象征着诗人心中远大的理想。但他笔下的“远方”却是“一无所有的”、“孤独”的、“不能触摸”的。即使有一天,他终于到达了“远方”,但“那时我自由而贫穷”,“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实现理想带给海子的并不是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而是更大的痛苦和更多的茫然。

就这样,海子在痛苦中生存着,挣扎着。纯粹的精神需求与无法逃避的贫困的生存状态,追寻理想的执着与茫然,……一切对立统一的矛盾如一把尖刀,割裂着海子脆弱的身体和灵魂。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

他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的繁殖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诗中的“海子”被分裂为十一个,其中十个属于春天,一个属于冬天;十个属于温暖,一个属于寒冷;十个属于快乐,一个属于悲伤;十个属于光明,一个属于黑暗。他为这种分裂感到痛苦,“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但偏偏这一个冬天的、寒冷的、悲伤的、黑暗的海子是诗人最真实的自我的表现。这个海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那个“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是海子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那里的水土给予了他生命,那里的诗意山水陶冶了他的性情,但那里的贫穷成为了他一生无法卸载的负累。他瘦弱的肩膀已经无法再承受这样的重担,他的眼睛,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甚至看不到明天即将升起的太阳。“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甚至对生命的绝望。

这首诗写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是海子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1989年3月26日,他终于选择了在山海关的一段铁轨上结束了自己二十五岁的生命。

孤独的海子走完了他痛苦而短暂的一生。生前,他仅公开发表过很少量的作品,当时的诗歌界及大多数读者并不认同他的诗歌。但死后,人们开始接受他,喜欢他,并以各种方式来纪念他。若世上真有天堂的存在,我想,其中的海子也许会感到丝毫的暖意。

海子不朽。

猜你喜欢
面朝海子世俗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面朝大海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不愿向世俗投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