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导游词翻译

2013-02-01 01:30蒙丽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导游词翻译

蒙丽芳

【摘要】文本翻译不能局限于两种语言符号间的转换,还要考虑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只有将原文化在译文中进行恰当处理,才能准确的传达原文。导游词作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包含大量的中国文化信息。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探讨导游词翻译中文化处理的主要策略和途径有变译、归化、异化和释义。

【关键词】导游词;翻译;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文化反映在语言文字中,文化又存在于使用该语言文字民族的知识结构中。当原有的文化环境发生了改变或消失,或者寄托文化因素的语言系统发生变化,此时单靠语言本身的概念意义已经难以完成交流的任务。也正如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所说:语言是自我的表述,也是文化的反映。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离开特定的文化,任何语言都充满了人类文化活动的痕迹,不仅体现了本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传统习惯,而且也透视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心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又必须了解语言。可见,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更是一种文化问转换,因此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是一个解读文化、重组文化、规范确定信息的过程。外国游客对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很感兴趣。因此各地旅游景点导游词的翻译显得十分重要。导游词英译要重视文化因素的处理,使外国游客对景点文化底蕴得以了解。所以,导游词翻译要运用各种策略和途径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从而增强游客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认识。下文试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探讨导游词翻译中文化处理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一、导游词翻译的策略和途径

由于旅游文本翻译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及其语篇类型在不同文化中的传统模式,决定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应立足于译文读者,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出发点,用符合译文读者接受期望,以译文接受目的相符的表达方式进行调整。如:“玉兔”应当译成“MoonRabbit”,而不译成“JadeRab-bit”,否则外国游客会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因此在翻译导游词时就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以下策略和途径使译文更符合外国游客接受习惯,同时达到良好的旅游宣传目的。

1.变译

由于中西文化以及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巨大的差异,两种语言上的差异体现出中西在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信息编排方式,因此我们旅游翻译的原则应突出实用型的特点,达到有效传递文化信息的关键任务。有效传递要求导游词译者考虑译文的可读性和外国游客的接受效果,即不是对汉语材料进行全译,而是要对原作实施变译。因为在导游词涉及到中国独特文化时,外国游客大都没有足够的知识通过翻译完全了解中国文化内涵,此时,译者应给旅游者提供必要的补充知识,或改变知识结构传递形式,在保证原文主旨不变的基础上,译者根据外国游客的特殊要求采用扩充、取舍、浓缩、阐译、补充、合并、改造等手段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主要内容,做出有利于外国游客接受旅游信息的恰当变译。从而使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过程中真正了解美丽的中国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达到良好的旅游目的。变异的具体方法多样,比如:1.删除原文中价值不高的信息。译者在概括和整理后对原文进行适度删节,减少外国游客不必要的理解负担。使译文简洁明白,符合英语表述特点。2.增加必要解释。对大多数外国游客是陌生的东西,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采用增加他们熟知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来翻译,从而使他们了解一些景点的文化价值较高之所在。3.对原文进行适度地改写。译者根据英语表达的特点,如:开门见山的表述、逻辑和结构性强等,将汉语原文拆分重组等。使得译文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利于外国游客理解导游讲解。

2.归化

归化指的是用和目标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来翻译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例如,将“阿弥陀佛”译成“Godblessyou.”,这就使一个极具佛教色彩的词句变成了一个具有基督教色彩的词句。归化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共性和相通性。以归化为主的译文目的在于消除译痕,这对于熟悉目标语的读者来说更容易产生共鸣。归化翻译可以使译文自然、地道、顺口、易于接受。奈达认为在翻译中,译者应尊重目的语的特征,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方式。导游人员在给外国游客讲解过程中常会碰到汉语中一些成语、习语和俗语,比如“守口如瓶”,在翻译此类汉语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直译,而应翻译成外国游客所熟知的语言方式,其译文可为:dumbasanoyster。

3.异化

与“归化”相对。异化指的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strengthofninebullsandtwoti-gets”。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异化和同化具有相对性,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可见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比如,中西方都有一种想象出来的动物,即英语中的dragon和汉语中的“龙”,但是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凶恶的象征,恶魔的化身。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是贬义词。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和风都象征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在翻译关于龙的导游词时,应当翻译成theChinesedragon或Loong,让外国游客了解真正的中国龙文化。

4.释义

由于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社交习俗,宗教习俗以及词汇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中西词语的文化内涵的不对应便形成了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空缺词”。释义就是在采用异化或归化都行不通的时候,抹去原文的民族特点,采用直接向译语读者解释原语词句在上下文中的意味,译出其含义,从而避免引起文化方面的混乱,使译文明白易懂。由于它既能保存原文的信息,又能给译者表达上较大的自由,适用于“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和翻译。释义的具体做法是音译或者直译后加注释以释义。方法一:音译法,如胡同一hutong。体现了“胡同”一词所包含的丰富民俗风情内涵。方法二:在直译的基础上,对有些词语适当加注。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equalZhugeLiang,themastermind。这样的注解才会让西方读者明白诸葛亮的文化内涵。也可把两种具体方法结合使用,如气功:Qigong,asystemofdeepbreathingexercise。

二、结论

华夏文化与汉语言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译导游词时,不但文化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文化的读者环境其实也不存在。因此,翻译时,文化因素的处理十分重要,我们应对原文文字中的文化含义有敏锐的察觉、准确的把握,对原文蕴含的文化背景在译文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对在异族文化中容易误解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澄清,帮助译文读者跨越文化障碍。中国要继续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导游词的翻译。译者应当重视中西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变译、归化、异化和释义等翻译策略和途径,恰当翻译导游词,使外国游客能领略华夏文明,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导游词翻译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黄山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师角色的影响
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学写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