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对肝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2013-02-01 21:19王传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7期
关键词:正确率螺旋原发性

王传真

CT、MRI对肝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王传真

目的 探讨CT、MRI对肝癌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60例疑似肝癌患者, 对其进行CT、MRI影像学分析, 并予以病理学诊断, 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CT诊断正确率为73.75%, MRI正确率为94.38%, 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效果比MRI正确率要低, 但也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 需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应用方式。

CT;MRI;肝癌;诊断;病理

原发性肝癌在癌症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出现几率, 其诊断结果是否正确对于临床治疗有较高价值。当前在临床医学在红, 诊断原发性肝癌时主要通过B超、CT、MRI、血清AFP等方法进行确定, 影像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160例疑似肝癌患者, 应用CT、MRI分别进行检测, 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60例疑似肝癌患者, 其中男82例, 女,78例;年龄22~76岁,平均(43.5±5.7)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胃纳减退、上腹饱胀、肝部疼痛、持续低热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症状。有96例患者肿瘤在右半肝, 26例在左半肝, 38例左右半肝均有。9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70例患者经皮肝穿活检, 均通过病理检测显示其为肝细胞癌。

1.2 方法 MRI扫描时应用1.5T超导磁共振机, 检查中患者取仰卧位, 应用CTL线圈, 患者均通过矢状位T1WI(TR400~440 ms, TE42ms), T2WI(TR3000~3025 ms, TE102~118 ms), 轴位T2WI (TR3000 ms,TE 120 ms)、反转恢复序列STIR予以检查, 并注射Gd-DTPA实施增强扫描, 去应用剂量为0.2 ml/kg, 对患者予以矢状、冠状、轴位扫描。CT扫描时选取64排螺旋CT,其层厚保持在2~5 mm, 螺距选择1~1.5, 扫描部位是上腹部,将全部肝脏予以扫描, 在完成扫描后, 将所有数据传送到3D工作站内, 然后应用SSD、MPR、VR方法处理, 完成多方位旋转3D图, 参照此图通过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开展观察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 不同类型导致CT检测程序结果具有不同特点, 晕征型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病灶低密度与肿瘤周围呈现环形强化;均质型肿瘤患者经CT检查动脉早期呈现均匀性强化;混杂密度型肿瘤经CT检查动脉早期呈现显著强化特点, 但是在中心位置坏死灶具有较低的密度比例;融合型肿瘤经CT检查呈现大小不等结节影, 大部分在动脉早期发生。

2.2 MRI表现 T1WI:经检测发现低、中、高3种不同肿瘤所具有的信号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性, 若有假包膜征, 在影像检查中会发现其肿块边界并不清晰, 而且周围呈现的低信号厚度不均。T2WI:检查中肿瘤呈现信号较高, 通常都不具有均匀性, 呈现镶嵌征象, 因为坏死小区与活瘤结节交错分布, 呈现出不均匀性肿瘤信号, 对其注射Gd-DTPA予以增强扫描, 大部分肝癌患者经T1WI方位检查存在轻度不均匀性强化特点。

经MRI诊断, 有151例患者和病理结果相一致, 其诊断正确率达到94.38%(151/160);经CT诊断, 120例患者结果和病理结果保持一致性, 其诊断正确率有73.75%(118/160), 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诊断相对于CT诊断其正确率要明显上升, 如表1所示。

3 讨论

因为影像检查结果精密度较高, 而且能够较快速的反应肿瘤组织病变情况, 所以CT、MRI长久以来都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通常因为两种方法在检查时工作原理存在差异性, 所以其诊断结果也存在不同。螺旋CT在扫描时通常应用的都是容积方式, 所有扫描具有较高速度, 患者进行一次屏息就能够使整个肝脏进行了扫描, 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由于呼吸、伪影引发的漏检现象。此检查方法还能够对自动压力注射器在注射对比剂时对其力道及方法予以控制, 得到强化峰值时的数据结果, 所用病变结果和正常实质具有更加明显的差异性, 能够促使此方法更为顺利的将患者病灶检出[1]。螺旋CT选用双期扫描法, 可以明确显示患者病灶处血供特点, 对应病灶检出有较高促进作用, 使其检出结果具有被“双保险”效果。检出困难患者, 经延迟扫描使其具有低密度可更好准确的予以定性, 脂肪肝情况下肝癌症状, 血液循环缓慢等病例情况, 易出现误诊, 使得螺旋CT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局限性。

MRI应用多序列性扫描, 更能够显示出病灶内部所具有的脂肪变性情况, 出血坏死处结构, 而且能够检测到肝脏中<1 cm结节病变, 可以准确区分小血管瘤及小肝癌症状,, 经Gd-DTPA注射增加扫描能够明显观察到血管瘤所表现出的血液灌注图像, 能够详细全面观察到肝脏实际情况, 无需实施的延迟性扫描[2]。MRI实施序列扫描时, 其图像质量和患者呼吸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若患者未给以有效配合很难得到较为有效的图像质量, 使其病灶观察缺乏准确性, 所有主动脉伪影和心脏搏动对其有一定影响力, 肝左叶和膈顶部位所产生病灶通常很难被发现。

CT、MRI在肝癌检查中都具有良好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 MRI效果明显优于 CT检查, 但是此结果并不具有唯一性, Rining等人在研究中发现MRI结果优于CT检查方法, Chezmar在研究中[3]发现CT与MRI具有较为相似的敏感性,临床应用中,两者优缺点各显[3]。本文认为CT和MRI对肝癌进行诊断时特征表现有差异性,但MRI优于CT,却不是指肝癌患者均需MRI检查, 需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应用。

[1] 王钧.CT、MRI 对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中外医疗, 2010(04): 183.

[2] 田野.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1,9(13):91-92.

[3] 熊梦祥.螺旋 CT 双期扫描技术、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时珍国药医药, 2010,21(8):2128.

476600 永城, 永煤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正确率螺旋原发性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生意
生意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