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州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1)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在教学目标上,将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职业(专业)能力形成相结合;在教学环节中,将专业问题整理融会到物理教学中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解决了旧模式中偏重完整学科体系传授,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的问题。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是物理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绝不是物理教学和专业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物理课程与专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实践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有26%的学生认为物理是副课,与专业联系不大,不重要;而学生却希望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一些物理方面的学术性活动 (75%的学生觉得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事实上,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较重,过分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对基础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同时,中职文化课的职业色彩不突出、学科特色太强烈、与专业结合不深等情况也影响了文化课在职校的地位。为此,课题组提出中职物理与专业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设想,让中职物理课带有专业味道和职业色彩,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目的。
理论意义 很多教育教学理论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杜威“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体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德国的行为引导教学法等等。其中,比较重要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导向教学法。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端于主体,也不发端于客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活动)过程之中”。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构建起来的。一体化教学正是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入实训情境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时产生与知识技能及教师的相互作用,从而完成自身知识的构建。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体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针对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作用。
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将物理理论与专业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先进、科学、灵活和实用的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技术培训人才的有效教学途径,为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物理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对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及教学过程组合能力也有较高要求。这会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钻研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物理课堂要体现一体化教学思想 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物理课堂,体现专业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一体化教学。现在许多专业课程已经实现了模块化、一体化教学,但体现的“一体化”是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如能将物理课也纳入专业课的 “一体化”里,这样既能解决职校物理课被边缘化的问题,又能体现专业特色。物理是许多专业技术的基础,在专业技术的许多领域都能找到物理知识的运用。如果在教学中,将这些相关点挖掘出来,并进行体现专业特色的加工整合,就能实现专业课知识与物理课知识的一体化教学。例如,在“圆周运动”一课中,就可以将汽车齿轮转动和变速箱模型等专业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用刚学到的圆周运动知识解决教师创设的专业情境问题。这样就实现了专业与物理的结合。同样的思路,在讲“全电路欧姆定律”一课时,可以将汽车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与车灯等车用电器的使用相关专业问题联系起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的发掘。
课堂教学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教学做评”等各环节串起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理论于实践,融“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最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能动脑,更能动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对汽车碰撞与安全气囊的例子非常感兴趣,就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先是以滑板代替汽车,用海绵代替气囊,用体重计来分别测量有或无海绵时产生的冲击力,比较冲击力的大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动量定理。然后,用气垫导轨再做一次较为精确的实验,得出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让学生学会使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从而实现了这堂课的“教学做”一体化。一体化教学的精髓就是以学生行为为教学的导向,同时又以教师的行动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是一体化教学的最好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开发和积累。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并不是将物理知识和专业问题简单地堆砌,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专业情境、知识学习、知识与专业的结合以及专业应用等环节。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思路:(1)明确教学目的,明确讲授哪些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知识点与专业的联系;(2)了解学生状况;(3)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4)选择适当的教学场地、教具以及教学辅助手段;(5)编排教学过程,注重体现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6)预先考虑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现以“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说明如何设计一体化教学的物理课。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内容是: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以及规律的运用实例。按照大纲的要求,学生应该做到:(1)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能举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2)了解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知道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进行简单计算。
其次,找出教学内容在汽修专业中的运用。如汽车变速箱、传动轴齿轮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在汽车专业上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思路是: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将专业问题(变速箱、传动轴齿轮)引入教学中使之“一体化”。同时,还可以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知识就在身边;并利用实物教学,将变速箱和齿轮搬进物理课堂,布置专业场景,进行现场演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容量。
再次,设计教学流程。(1)从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变速箱实物)出发,设置专业情境;接着,抛出专业问题——变速箱如何实现变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进行新课教学,并在其中穿插自行车车圈转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等实例,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相关知识;(3)将专业中关于圆周运动的实例(齿轮传动中,大小齿轮转动快慢对比;万向节中的齿轮转动;变速箱变速问题等)展示出来,让学生联系所学解决专业问题,体现出物理与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第一,师资力量的薄弱影响了中职物理课堂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对专业认识上的局限成为制约一体化教学开展的“瓶颈”。强调中职物理教学服务于专业,而物理教师本身又不熟悉专业的基本情况,对专业课程不了解,对行业发展不明确,都将成为教学中的盲点。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教师的培训入手。应派物理教师到相关专业岗位培训学习,了解专业情况、专业课程和行业发展。
第二,教学资源短缺是影响中职物理课堂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又一个难题。建立健全教学资料,根据要求设计既生活化,又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拓展现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仪器、课件、教师指导书和教辅资料等等,这些不是某个教师或某所学校所能承担的任务。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搭建一个较权威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交流和拓展自己的教学资源是个省时而有效的办法。
第三,中职物理课堂一体化教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探讨空间。一方面,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有其完善的体系,物理教学大多围绕这一体系展开。虽说物理知识在汽修、电子、建筑等专业中有诸多应用,但从基础知识到专业应用是个很长的过程,不少复杂的应用不能简单地用某个物理知识来解决和解释,这增大了物理知识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一体化教学。现在,只能将一些联系较为密切,适合中职学生水平的内容进行整合,实施较为简单的一体化教学。能否系统地将物理教学与专业融合,实施全面的一体化教学,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罗正勇.中职学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0(7).
[2]刘风军.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J].职业,2008(3).
[3]苏永华.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6).
[4]李亚男,杜金玲.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专业内涵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5]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6]潘德永.浅析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9).
[7]谢文彬.中职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建设与改革探析[J].职教通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