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淑玲 安红侠
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贺淑玲 安红侠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陕西省合阳县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在分娩时给予常规基础产科护理, 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46例, 剖宫产3例, 阴道手术助产1例, 自然分娩率92.0%, 产后出血量(121.2±23.2)ml;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35例, 剖宫产10例, , 阴道手术助产5例, 自然分娩率70.0%, 产后出血量(165.3±34.2) ml。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初产妇分娩;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产科母婴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 而心理护理在产科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肯定。因分娩对产妇可造成相对持久的应激源, 易导致初产妇产生心理和生理上一定的压力, 故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其进入最佳分娩及心理状态, 从而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本文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是分析心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00例, 均为头位单胎, 且无并发症, 妊娠合并症及其它特殊病史。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产妇50例, 年龄21~32岁, 平均(24.5±1.2)岁,孕周36~42周, 平均(38.5±1.6)周;对照组产妇50例, 年龄21~33岁, 平均(24.1±1.4)岁, 孕周36~41, 平均(39.1±1.2)周,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及孕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时给予常规基础产科护理, 而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方法有如下几点:①在产前护理人员需认真分析产妇心理特点, 再结合其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层次, 制定合理的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计划[2]。②产室空气需流通并保持其新鲜度, 光线湿度需适宜, 还可在产室中摆放些花卉和装饰品, 使产妇保持愉悦心情及良好的产时心态。③在分娩时,护理人员需根据产妇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若产妇在分娩时失去耐性, 担心产程过长对胎儿及自己健康不利时,护理人员需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让初产妇明白自然分娩对保持胎儿健康有较大帮助, 过早进行剖宫产将增加并发症发生率[3]。④初产妇在分娩时, 护理人员需全程陪伴, 直至产后2 h, 指导产妇如何在宫缩间歇休息放松, 如何屏气用力, 并进行必要的鼓励。
1.3 效果评价 统计并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以x-±s表示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46例, 剖宫产3例, 阴道手术助产1例, 自然分娩率92.0%, 产后出血量(121.2±23.2)ml;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35例, 剖宫产10例, 阴道手术助产5例,自然分娩率70.0%, 产后出血量(165.3±34.2)ml。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娩为自然生理过程, 而且在分娩时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初产妇, 多数初产妇在分娩时产生过度的焦虑、恐惧及紧张情绪, 将会导致宫缩乏力, 影响分娩过程[4]。故需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 以降低其紧张情绪。在本文中, 护理人员在产前对产室进行了温馨的布置, 目的是使产妇在分娩时有平静的情绪。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时根据其情绪,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施心理干预的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121.2±23.2)ml, 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也高于对照组, 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并提高阴道分娩率。
总之, 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陈雪群.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妊娠结局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3, 19(9): 115-116.
[2] 舒艳娥.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2): 126-127.
[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34-137.
[4] 宋晓华.初产妇分娩心理干预临床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11): 2055-2056.
715300 陕西省合阳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