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
作者:马健,潍坊科技学院,从事语文教学(262700)。
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教人做人,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教文育人。古诗文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和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对古诗文进行创新见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是高职古诗文教学的新课题。
当今担任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师尤其是不少年青教师,古诗文基础不扎实,古代文学素养不高,底蕴不足。有的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完整系统的了解、认识,无法扩展学生的知识,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有的教师古诗文鉴赏水平不高,如果没有参考资料,根本不能独立鉴赏一篇古诗文,更无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缺少激情,照本宣科,过于拘谨、严肃,使学生感受不到古诗文的美,也加重了其对古诗文学习的反感;有的教师没有责任感,完全被动地为了教而教,认为古诗文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计划任务,简单讲讲,草草了事。此外,大多数教师缺乏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课外基本不看教材外的古诗文,更别提阅读古诗文的教学书籍,教育方法陈旧、简单,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首先,语文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以儒道释三家为主。儒家主张积极入世,适应和改造现实,在承担责任中达到完善道德修养的君子人格。道家追求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隐士理想人格,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和意志独立。佛家重在自在解脱的超越境界,积德行善,“普度众生”的入世担当。儒、道、释三家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心灵的和谐关系。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全面去钻研,并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只有热爱传统文化,才会深入研究,更深刻地解读古诗文,发掘文章的精髓。当语文教师真情流露教授古诗文时,学生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浸染在充满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净化思想,矫正不端行为,完善人格。
其次,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古诗文鉴赏水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师要有“深”和“广”的文化根底。因此,教师应当系统地阅读、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史、文学史等专著,还有如《诗经》《楚辞》《论语》《庄子》《史记》等各个朝代的文学代表作品,从而掌握丰富的古典文化知识,积淀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要独立、深入地鉴赏好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如学习王力的《古代汉语》,明确古今汉语的差异,具体把握古汉语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等,为鉴赏古诗文扫清文字障碍。还要研读古诗文理论方面的作品,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叶嘉莹的《好诗共欣赏》等,增加鉴赏古诗文的理论素养。
此外,语文教师在朗读、讲解古诗文时,要以充满激情、鲜明生动、富于变化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沉浸到课堂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语文教师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就古诗文教学进行交流、切磋,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同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拉近古诗文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要不断巩固、更新古诗文知识,还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容量,联系关注社会生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也是适应古诗文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基于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中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品格涵养乃至穿着打扮、行为习惯等表现在学生面前,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他们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提升教师人格修养,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语文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最基本学科,几乎每一个人在回忆成长经历中对自己产生影响的老师时,常常都会提到语文教师,可见语文教师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语文教师不仅要用知识学问教人,而且要用道德品格影响人。语文教师不应把高职生当成是“差生”,要以一颗爱心真正地关心、爱护与理解他们,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而且要注重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增强综合竞争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乐观自信的处世态度、理解宽容的广阔胸怀、顽强进取的意志品格、健康的心理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格,热爱生活,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每篇文章的主旨及其中的人格因素,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畅游于古诗文的海洋,使他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热爱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
此外,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起到示范、激励、熏陶学生的作用。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有利于自身职业道德的形成。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叶捷.高职文言文创新教学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0):233.
[3]李华平,黄玲青.论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定位与突破[J].教育与职业,2009(23):52-53.
[4]张震.论教师人格素质的塑造[J].当代教育科学,2009(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