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香
小学科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拓学生的视野。这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飞快的今天,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担负着启蒙教育的重大任务。虽然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提倡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但是当前应试还处于主流地位,导致很多小学教师没有充分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最终影响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小学科学教师授课应该首先关注的是如何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前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是本节课教完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教师要怎么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深入思考这两个问题,才能上好科学课程。而纵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很多教师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导致课堂教学秩序较为混乱,教学目标无法达到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提高小学课堂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效率,必须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更加注重通过教育目标来促进学生学习。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学生运用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了解探究过程等。那么教师就应该从身边入手,明确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促进教学。
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同时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这一教学方式也最能突出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探究式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教育的内容不能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核心,而应该是内容丰富多彩,又能应用到实际生活的教育内容,还应该体现出科学教育学习活动的基本元素,即学生的体验、探究、参与度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最佳阶段。但是此时小学生的兴趣很容易淡化,表现出不稳定性。所以教师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引用新颖的教学内容,不断刺激学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科学的发展做好铺垫。
笔者在深入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特点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效率的途径。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有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为一体的功能,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环境,促进小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探究、合作、体验、参与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此外,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还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教“灯泡亮了”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灯泡是如何利用的,呈现一个完整的电路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发亮需要哪些材料。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重复播放演示过程。等到学生开始领悟,教师还可以用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即电灯泡、导线、开关、电池等连接成一个电路,然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1)灯泡发亮,需要哪些材料?如何组合?2)各个部分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然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灯泡发亮的过程,让学生在忘记时回头观看考虑,教师起引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整个灯泡发亮的过程的认识。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真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教“植物的根”这一课时,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制作恰当的课件,把信息技术手段引进这一课中,进行辅助教学。使多媒体手段把植物吸收水和养分的过程逼真化,让学生领悟吸收和传送过程,学生也不觉得科学课的枯燥和乏味。如果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给出实物,而无法呈现整个吸收和传送过程,更加表达不出根对植物成长的作用。而多媒体技术手段,就能够把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整个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随即,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体性。
当然,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植物进行实验比较好,可以启发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内容,成为灌输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课堂教学不能只拘泥于教材,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当延伸课堂知识,展开趣味性教学,升级课堂教学。延伸课堂知识特别适用趣味性教学,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如“声音的产生”一课,教师先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声音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直观的视频初步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等相关问题。然后,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学用具进行课堂实物模拟。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杯子,中间用线连接,让学生模拟通话,但是距离需要设定远一点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观察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之后,教师再用信息技术模拟场景。这样的趣味性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对课本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整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作为综合性学科,有其自身的教育特点,如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育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这些教育特点,再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适当延伸课堂知识,努力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健康发展。
[1]叶桂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17.
[2]刘爱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