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旅游专业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索

2013-02-01 19:37:44周秀中周报春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工学价值观中职

周秀中 周报春

(1.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11;2.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11)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德国“双元制”教育以及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都表明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双重性、专业性、市场性等特点。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技能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通过工学结合方式培养人才,准确把握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解决让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的问题。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简述

南宁市第一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旅游专业开设于1983年,当时包括饭店服务与管理、烹饪和饭店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三个门类。2011年,旅游专业包括烹饪专业(含中餐、西餐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越语课程)三个下级专业。其中,酒店服务与管理、烹饪两个专业是自治区级示范性专业。同时,旅游专业还拥有旅游服务校内实训基地、南宁西园饭店餐旅服务校外实训基地两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并牵头成立了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商贸旅游专业集团。

该专业自开办以来,依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与市场性特点,不断尝试改革创新,积极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专业明确了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更加完善,中职学生不断趋向全面和谐发展。截至目前,我校旅游专业已先后与南宁西园饭店(荔园山庄)、南宁明园新都酒店、广西沃顿国际大酒店、桂景大酒店、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旅游公司、南宁中国旅行社、南宁德澳旅行社等十几家酒店、旅行社建立了工学结合合作关系。通过与这些实训实习基地的紧密合作,学校从当初的规模发展迈向如今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同时我校旅游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行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热门专业。

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近几年我校旅游专业开始积极推行“2+1”工学结合、校企双方全程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设置企业冠名班,实施“订单式”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旅游行业是综合性很强的服务行业,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必须技能和素质并重。我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仍然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一)个人需求置于社会需要之上,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职学生年龄基本处于16~19岁阶段,正处于青年期,感到未来的理想与现实自身角色反差很大,在行为上容易犯错。主要表现在:社会经验缺乏,自我认知模糊,无法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难以对相关职业有很好的了解。2010年3月,笔者受邀参加我校旅游专业学生关于职业价值观的讲座。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需要,对社会的需要比较漠视。例如,“你选择旅游专业的目的是什么?”50%以上的学生为“赚钱养活自己”,30%为“增强自己的技能”,10%为“享受旅游的乐趣”,10%为“服务旅游行业,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职业价值观认识片面,缺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从学校角度看,旅游专业的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但对学生职业认识的引导严重不足,仅停留在“教给学生职业技能和提供工作机会”的层次,导致学生在职业认识上功利性特别突出,不会很好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在专业教学中,中职教师忽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注重将专业教学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上述现象很可能会使学生缺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信心、职业心理健康和职业诚信等。2011年9月,我校举办了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讲座,听讲座的学生对“职业选择时,你最看重哪些条件?”这一问题,选择“工资高”的占70%以上,选择“工作环境好”的也占70%以上,但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只约占30%。这说明,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追求利益、追求舒适,追求声望,这一切虽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但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因价值观教育的片面受到很大影响。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社会因素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从社会角度看,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我国就业制度、人才观念、文化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切都在冲击着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学生在校接受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却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落差。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弱势家庭,初次就业并不困难,但很多学生适应不了常加班、低薪水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这都影响到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最后造成反复就业、随意就业或干脆不就业。利字当头,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就会扭曲变形,逐渐趋向功利性——追求自我、金钱和荣誉,也就很难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更谈不上实现社会价值,这样也造成了专业技能人才的浪费。

改进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最终目的都是把学生培养成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引导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

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文化基础和技能水平都会影响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我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德育工作,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重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育人氛围。

一是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在学生初入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时,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择业观。在平时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社团比赛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择业技能;学校就业办应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媒体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或往届毕业生联络平台等反馈择业信息;帮助学生缓解择业心理压力,树立自信、自尊和自立意识,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学会推销自我和做到诚信,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二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观。为了使旅游专业学生成功就业,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旅游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学生所作所为要对社会和个人有意义。所以,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旅游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职业道德行为,适应岗位环境,具备团队精神、竞争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创业观是就业观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创业政策和就业制度,中职学校必须进行创业教育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开朗、乐观、敢于吃苦的精神和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我校旅游专业毕业生中不乏成功创业的案例。

(二)增强学校对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力度

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文化立校的重要手段。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是中职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应引进企业文化,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打造旅游专业学生“双文化”意识和理念的同时,可采取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 (即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使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制定并完善了《职业道德培养标准》和《职业道德评价制度》、《班主任量化管理办法》、《社团活动管理办法》、《学分奖励制度》等制度建设,并在旅游专业推行;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建立了多功能的德育基地,包括法制教育基地、技能与德育并重的实习实训基地、青年志愿者社区实践基地。上述制度建设和多功能德育基地建设的成果,有助于旅游专业学生既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体会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二是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又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改革中,首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职业发展倾向。2011年,我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或技术骨干为客座教授,为旅游专业学生开设职业价值观、创业、企业文化、职业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讲座,促进学生了解职业、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学生收获很大。2012年,我校又在原有基础上聘请了五位德育客座教授,强化了旅游专业师资队伍。通过课程改革、聘请客座教授以及教师进企业实践,旅游专业职业价值观教育更进一步深化。

(三)发挥社会纽带作用,建立多元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说明了社会和教育息息相关。在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应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庭和社会为支撑,以学校为主导的一体化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一是家长与社会要多联系。家长须改变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通过了解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鼓励孩子进步,学会求生和发展技能,支持孩子的职业选择和帮助孩子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态度,达到一定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目的。二是学校要了解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动力。旅游专业学生必须通过进企业实践提高就业意识和对旅游专业的认识,从而提升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校旅游专业每年都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同时得到强化。2010年,我校还请旅游专业学生担任本校教师工会活动的导游,既让学生体验了旅游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养,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校对旅游专业以及对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视。

[1]江春梅.湛江市中职生的职业价值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刘树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3]应金萍.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4]余祖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5]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工学价值观中职
我的价值观
盐工学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